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功能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段兆磊 彭泽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16-19,共4页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学校教育空间的建设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空间的特点。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既为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学校教育空间的建设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空间的特点。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既为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创造了环境与条件,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产生制约作用,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既要尊重与利用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独特功能,同时也必须加强学校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联系,弥补因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而造成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个性社会流动 学校教育空间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新走向与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兆磊 彭泽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36,共4页
学校教育之于人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其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方式形塑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身处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空间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教育目的空间被学生个体的当下"发展&... 学校教育之于人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其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方式形塑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身处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空间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教育目的空间被学生个体的当下"发展"主导;教育内容空间被海量"知识"填充;教育方法空间被先进技术霸占;教育评价空间被"精准化""人性化"的评价充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并不是要改变一切。教育的发展需要使教育目的空间建设始终定位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内容空间建设既要重视应用性知识,也要注重理论性知识;教育方法空间建设应有利于师生互动与发展,而非盲目依赖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空间建设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意使用多种评价方式,重"留白"、去虚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学校教育空间 教育目的空间 教育内容空间 教育方法空间 教育评价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边界 被引量:7
3
作者 段兆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2-15,共4页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发展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其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及管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打破了学校教育原有的空间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发展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其特殊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及管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打破了学校教育原有的空间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新的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重新审视互联网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合理把控"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边界,有助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学校教育空间 教育管理者 空间 教师工作空间 学生学习空间 教育空间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限度与超越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兆磊 彭泽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20-23,共4页
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是学校教育空间的两种形态,物理空间为教育开展提供外在环境,精神空间则为教育发展提供内在环境。然而由于人们对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片面解读以及现实教育教学中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缺失,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中出现了物理... 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是学校教育空间的两种形态,物理空间为教育开展提供外在环境,精神空间则为教育发展提供内在环境。然而由于人们对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片面解读以及现实教育教学中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缺失,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中出现了物理空间建设盲目化、精神空间建设被动化的问题,进而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学校教育之有限性,重新认识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尊重教育之相对独立性,把握好教育中规训与自由的限度,从而在有限的学校教育空间内促进学生的无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物理空间 精神空间 限度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的僭越与“归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兆磊 彭泽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3-16,共4页
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系统内各教育主体的各司其职及通力合作。然而,基于教育自身的复杂性及社会的发展变化等各方面原因,现实教育教学中总是存在各教育主体僭越或是被僭越其职责范围的现象,从... 各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系统内各教育主体的各司其职及通力合作。然而,基于教育自身的复杂性及社会的发展变化等各方面原因,现实教育教学中总是存在各教育主体僭越或是被僭越其职责范围的现象,从而导致角色混乱与失调,进而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唯有立足于教育系统内外,追寻教育的本真,探索教育中各教育主体应有的角色立场与基本素养,依托教育理论与制度、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方能让各教育主体"归位",从而使教育系统各环节协调一致,进而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僭越 教育管理者 教师 学生 家长 教育立体“归位” 教育制度 社会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案例研究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段兆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3,共3页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经常会以某个案例为对象来进行个案研究,同时也会基于某个案例的考察来研究某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现实教育案例研究中普遍存在典型性代表性混乱的问题,进而制约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解读教...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经常会以某个案例为对象来进行个案研究,同时也会基于某个案例的考察来研究某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现实教育案例研究中普遍存在典型性代表性混乱的问题,进而制约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解读教育案例研究之典型性与代表性,让教育案例研究之典型性与代表性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案例研究 教育研究案例 典型性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空间的重构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兆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8,共4页
空间在学校教育中却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校教育中时时处处都涉及空间问题。合理的学校教育空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却存在将复杂教育空间简单化的倾向。结果往往造成了空间侵犯、空间拥堵、空间浪费等问题,... 空间在学校教育中却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校教育中时时处处都涉及空间问题。合理的学校教育空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却存在将复杂教育空间简单化的倾向。结果往往造成了空间侵犯、空间拥堵、空间浪费等问题,进而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转换立场,立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入剖析教育教学中的空间关系,重视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理清学校教育中的虚实、把握好教育教学中的规训与自由的限度,从而重构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空间 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确切的 被引量:4
8
作者 段兆磊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共4页
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 确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段兆磊 丁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6-49,共4页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民族传统文化都适合在学校里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是有限的。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尊重...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民族传统文化都适合在学校里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是有限的。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既要尊重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精选民族传统文化,也要注意开发、利用好一般的社会空间,弥补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空间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彦斌 巩波 +2 位作者 刘墨文 段兆磊 雷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0,共6页
利用不同种类的橡胶进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聚合,通过对聚合过程监控、聚合物微观组成和相结构的表征以及物理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单体组成的聚合体系黏度及橡胶相的接枝... 利用不同种类的橡胶进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聚合,通过对聚合过程监控、聚合物微观组成和相结构的表征以及物理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橡胶种类对ABS本体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和单体组成的聚合体系黏度及橡胶相的接枝反应对本体法ABS性能影响很大。相比含苯乙烯的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橡胶)具有更快的聚合速度,所制得的聚合物摩尔质量更大,摩尔质量分布更宽,橡胶相颗粒粒径更大,包裹有更多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相,冲击强度更高,但会降低表面光泽度,以及会出现冷流问题。含有苯乙烯链段的丁苯橡胶或线型嵌段橡胶,聚合体系的黏度降低,不会出现冷流,所制备的ABS树脂中橡胶相颗粒粒径较小,会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泽度,材料的冲击强度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本体聚合 丁二烯橡胶 橡胶增韧 接枝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