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澍 段伯升 姚玉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革的力量所持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变革实践,更有益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其与阻碍变革的力量所产生的冲突表明,人性的自由是争取的自由,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和引领人的自我意识,教化人性的活动难以成败论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电影 《死亡诗社》 《蒙娜丽莎的微笑》 人性假设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