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核电厂气载流出物排放优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武翡翡 康晶 +1 位作者 陈海龙 廉冰 《辐射防护通讯》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流出物排放优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流出物排放优化研究可为核能安全有序发展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辐射防护三原则和多目标优化决策的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流出物排放优化的剂量、... 流出物排放优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流出物排放优化研究可为核能安全有序发展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辐射防护三原则和多目标优化决策的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流出物排放优化的剂量、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代价-效益、代价-利益、多属性效用分析、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等传统优化方法和智能优化算法的优缺点,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与启示,为提高流出物排放优化管理与决策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载流出物 多目标优化 智能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载流出物排放所致公众剂量筛选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岳琪 廉冰 +4 位作者 王彦 杨洁 陈佳辰 蒙滨驰 武翡翡 《辐射防护通讯》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实现在厂址环境参数有限的条件下对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排放所致公众剂量进行保守且快速的评价,本研究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报告丛书第113号报告所提出的筛选评价策略开发了气载流出物排放所致公众剂量分级筛选评价模型,可实现... 为实现在厂址环境参数有限的条件下对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排放所致公众剂量进行保守且快速的评价,本研究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报告丛书第113号报告所提出的筛选评价策略开发了气载流出物排放所致公众剂量分级筛选评价模型,可实现放射性气载流出物大气排放所致公众剂量由保守到现实的分级筛选评价。研究中进行了“华龙一号”机组气载C-14流出物排放情景的案例研究,并对不同评价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筛选评价模型可靠,其可被应用于缺乏评价参数时对各类核设施气载流出物排放的筛选评价,以及监管机构对评价结果的独立审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剂量 分级筛选 C-14气载流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集对聚类预测模型在吉林省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帆 杨晓华 +2 位作者 武翡翡 孙波扬 耿雷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28-33,共6页
对地区未来用水量进行预测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调度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对吉林省未用水量进行合理预测,建立了吉林省短期用水量预测的灰关联-集对聚类预测模型,并用吉林省实际用水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交叉精度检验。结果发现:该模... 对地区未来用水量进行预测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调度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对吉林省未用水量进行合理预测,建立了吉林省短期用水量预测的灰关联-集对聚类预测模型,并用吉林省实际用水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交叉精度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对吉林省2015用水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相对误差为2.00%,预测精度好于灰色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20年数据检验平均误差为2.675%,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区域未来用水量预测。根据此模型以及吉林省发展规划,2020年吉林省用水量将达到138.74×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预测 灰色关联度 集对分析 聚类预测 联系度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模糊马尔科夫链在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帆 杨晓华 +1 位作者 武翡翡 刘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36,41,共5页
针对降雨量序列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基于马尔科夫链原理,采用聚类分析对降雨量序列进行分类,引入隶属度对样本状态向量进行测算。建立了聚类-模糊马尔科夫降雨量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改进。采用全国各地共16个站点的2011-2013年48个降... 针对降雨量序列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基于马尔科夫链原理,采用聚类分析对降雨量序列进行分类,引入隶属度对样本状态向量进行测算。建立了聚类-模糊马尔科夫降雨量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改进。采用全国各地共16个站点的2011-2013年48个降雨量数据作为待测样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48个预测样本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2.4%,误差低于10%的年份占56.25%。精度较高,将模型用于降雨量的预测是合理的,可以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预测 马尔科夫链 聚类分析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长江下游地区人居生态系统发展演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帆 杨晓华 +1 位作者 武翡翡 刘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5-251,共7页
基于对人居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的分析,结合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变理论,构建了长江下游地区人居生态系统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年份信息熵和指标信息熵两个模型分别对人居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健康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最后运用灰关联模... 基于对人居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的分析,结合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变理论,构建了长江下游地区人居生态系统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年份信息熵和指标信息熵两个模型分别对人居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健康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最后运用灰关联模型对评价指标和城市综合、协调发展度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熵权大小识别出研究区未来发展的制约性因子,并对今后人居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结果显示:在2005—2015年,长江下游五省人居生态系统熵流、熵产生和总熵变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人居生态系统有序度不断提高,总体朝健康态势发展;系统综合发展度先下降再上升,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而协调发展度则是先上升再下降,由环境滞后型向经济滞后型转化;研究区今后重点治理方向有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开发新能源、调整消费结构、治理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气、加大环保投资比例等。本研究方法能反映出研究区人居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及趋势,并能针对性地提出增强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生态系统 信息熵 灰色关联度 发展演化 长江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