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印度醋栗种实特征与发芽性状
1
作者 武程鹏 杨力颖 +4 位作者 李莲芳 王文俊 侯海雄 丁兵 李正银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了解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种实特征和发芽性状,在观测种实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测定果实、种实和种子发芽性状及果实和种实成苗性状。结果表明,西印度醋栗为多心室核果状蒴果,种实以3或4心室为主,... 为了解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种实特征和发芽性状,在观测种实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测定果实、种实和种子发芽性状及果实和种实成苗性状。结果表明,西印度醋栗为多心室核果状蒴果,种实以3或4心室为主,偶具2或5~8心室;每心室1粒种子,偶有2粒。地面收集种实的千粒重低于树上收集种实,分别为6.89和9.15 g;地面收集和树上采集种实的饱满度差别不大,具3心室种实的饱满度均较高。种实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成苗率均高于果实;地面收集种实和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成苗率均高于树上采集果实;具3心室种实中种子的发芽性状优于具4心室种实。西印度醋栗果肉对其发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度较高种实和种子的发芽和成苗性状较优。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地面收集的3心室种实进行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实特征 发芽性状 成苗性状 西印度醋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柚子科树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俊 李莲芳 +3 位作者 侯海雄 武程鹏 丁兵 李正银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4-682,共9页
山柚子科(Opiliaceae)在我国分布有6属6种,分别是甜菜树(Yunnanopilia longistaminea)、台湾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山柑藤(Cansjera rheedei)、山柚子(Opilia amentacea)、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和尾球木(Urobotrya la... 山柚子科(Opiliaceae)在我国分布有6属6种,分别是甜菜树(Yunnanopilia longistaminea)、台湾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山柑藤(Cansjera rheedei)、山柚子(Opilia amentacea)、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和尾球木(Urobotrya latisquama),但甜菜树的分类地位存在较大争议,有时被划分到南甜菜树属(Melientha)或台湾山柚属(Champereia)。文章通过综述山柚子科树种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类研究现状,发现甜菜树的花形态特征(杂性花,两性花无柄)与台湾山柚(杂性花,两性花具花柄)和南甜菜树(单性花)存在差异;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山柚子科6属呈独立分支,结合形态特征差异,支持甜菜树独立划分为甜菜树属。通过分析山柚子科树种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发现该科树种的嫩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镁等营养成分,其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次生代谢物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护肝、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用功效,是一类药食两用的森林蔬菜;甜菜树与台湾山柚的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甜菜树种子脱水耐性低、不耐贮藏,而台湾山柚种子则相反。我国山柚子科树种的苗木培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该科树种苗木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寄生特性有关。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山柚子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壮苗培育和集约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生物医药研发体系,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森林蔬菜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柚子科 森林蔬菜 药食两用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引种椰枣种实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丁兵 李莲芳 +3 位作者 王慷林 王文俊 杨力颖 武程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75,共10页
对云南元江引种栽培的32株椰枣种实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初步确定其群体中的优良单株,为进一步研究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对32株椰枣种实的11个指标,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诠释其种实多样性,初步确定其群体中的优良单... 对云南元江引种栽培的32株椰枣种实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初步确定其群体中的优良单株,为进一步研究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对32株椰枣种实的11个指标,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诠释其种实多样性,初步确定其群体中的优良单株。椰枣单株果实的平均横径、纵径、单果干质量和鲜果可食率分别为1.9~2.7 cm、2.9~4.2 cm、1.9~5.6 g和77.8%~94.9%;种子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9.9%),单果干质量次之(29.7%),鲜果可食率变异系数最小(5.3%)。单果干质量与其余指标间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鲜果可食率与果实含水率、种子横径、纵径、种子鲜质量和种子含水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得分≥1.000作为良种单株选育的标准,32株椰枣仅5株入选,占总株数的15.6%。椰枣单株种实的多样性丰富,优良单株在居群中的比例较低,良种选育对提高其产量和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枣 种实性状 多样性 优良单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C)与外源激素浸种对滇油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海雄 李莲芳 +8 位作者 顾梦 张合瑶 刘娴 周冬梅 李小军 王文俊 丁兵 武程鹏 李正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40,61,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vitamin C,V_(C))与外源激素赤霉素(GA_(3))和褪黑素(melatonin,MT)混合浸种不同时间对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滇油杉种子处理和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vitamin C,V_(C))与外源激素赤霉素(GA_(3))和褪黑素(melatonin,MT)混合浸种不同时间对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滇油杉种子处理和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V_(C)(A因素,1~4水平分别为0.0,1.5,2.0,2.5 g/L)、GA_(3)(B因素,1~4水平分别为0.00,0.15,0.20,0.25 g/L)和MT(C因素,1~4水平分别为0.0,0.2,0.3,0.4 g/L)及其浸种时间(D因素,1~4水平分别为2,4,6,8 h)4个因素,采用U^(*)_(12)(1210)的变形U^(*)_(12)(410)均匀试验设计12个处理组合,以清水浸种8 h作为对照(CK),在种苗培育室内开展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浓度V_(C)、GA_(3)、MT混合溶液及浸种时间对滇油杉种子发芽性状、幼苗生长和根、干、叶及全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13个处理组合的滇油杉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28.0%~44.0%、36.4~41.2 d和0.7~1.2粒/d;苗龄70 d时滇油杉幼苗的地径、苗高、胚轴长、针叶数、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分别为0.41~0.59 mm、5.0~6.6 cm、3.2~4.1 cm、12.0~16.2针/株、8.4~13.1 cm和0.5~5.3条/株;根、干、针叶和全株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136,0.0052~0.0081,0.0131~0.0260和0.0284~0.0476 g/株。不同处理组合间的以上指标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V_(C)是影响种子发芽性状的主导因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主要受浸种时间的影响。0.0 g/L V_(C)、0.15 g/L GA_(3)与0.3 g/L MT混合溶液浸种8 h(A_(1)B_(2)C_(3)D_(4))能明显促进种子发芽,2.0 g/L V_(C)、0.0 g/L GA_(3)和0.2 g/L MT混合溶液浸种4 h(A_(3)B_(1)C_(2)D_(2))能明显促进滇油杉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结论】鉴于滇油杉苗期生长缓慢,其苗木培育以促进幼苗的生长为主要目的,因此处理组合A_(3)B_(1)C_(2)D_(2)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赤霉素 褪黑素 发芽性状 苗木生长 生物量 滇油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桦21年生人工林生长对造林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俊 李莲芳 +7 位作者 李小军 侯海雄 顾梦 张合瑶 刘娴 周冬梅 丁兵 武程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52,共9页
【目的】为了解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过程,采用解析木分析其生长动态。【方法】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对不同非均匀密度控制(2 m×2 m×5 m、2 m×3 m×5 m、3 m×3 m×5m和2 m×2 m×10 m)造林的21 a生西... 【目的】为了解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过程,采用解析木分析其生长动态。【方法】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对不同非均匀密度控制(2 m×2 m×5 m、2 m×3 m×5 m、3 m×3 m×5m和2 m×2 m×10 m)造林的21 a生西南桦人工林进行调查基础上,基于每木检尺选择的12株标准木,分析不同造林密度的林木生长过程。【结果】林龄21 a时,不同造林密度的西南桦林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6.82~17.52 cm、26.70~28.00 m和0.274 3~0.333 8 m^(3),林木依然属于旺盛生长阶段,未达数量成熟期。林龄1~6、1~6和6~18 a期间分别是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速生期,其平均连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1.61 cm/a、2.67 m/a和2.807 6×10^(-2) m^(3)/a。西南桦隶属云南热区(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统称)大径材树种,速生期延续较长,其生长对造林密度较为敏感。及时进行密度调控的抚育采伐是培育大径级木材的必要经营措施,林分密度越高,开展抚育采伐的林龄越小。【结论】优质高效的西南桦人工林培育应选择最适宜的造林密度,并且适时开展密度的动态调控。基于单株材积生长,2 m×3 m×5 m可作为西南桦的造林密度。同时,林龄10 a左右应对西南桦人工林开展密度调控的首次抚育采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非均匀密度 林木生长 人工林 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