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质对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镉稳定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吴曼 徐明岗 +3 位作者 徐绍辉 刘军领 武海雯 沈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kg-1Pb条件下,各种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在培养前期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培养30d后基本达到平衡。利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对Pb、Cd稳定化过程进行拟合,在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有效态Cd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12.7%~37.3%;有效态Pb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78.3%~96.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外源Pb、Cd的有效性(P<0.05)。在铅镉复合污染中,Pb的存在提高了土壤中Cd的有效性,而Cd对Pb的影响较小。与黑土相比,红壤上外源Pb、Cd稳定化速率较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且有效态Pb、Cd的平衡浓度较高。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外源重金属Pb、Cd的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复合污染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3种典型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徐明岗 武海雯 刘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19-2324,共6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观测了1989年开始的红壤、黑土和灰漠土17a不同施肥(不施肥、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下重金属元素Cu、Cd、Zn、Pb和Cr含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阐明长期施肥下3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观测了1989年开始的红壤、黑土和灰漠土17a不同施肥(不施肥、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下重金属元素Cu、Cd、Zn、Pb和Cr含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阐明长期施肥下3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变化过程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灰漠土各处理的重金属含量在17a间持平;红壤和黑土中Zn、Pb和Cr含量17a间没有显著变化,各个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施用有机肥处理的Cu和Cd含量则显著增加,其快速增加期起始于试验开始的5~6a后。其中红壤Cu含量在1996年之后的3a中由41mg·kg-1左右快速增加到64mg·kg-1左右,之后在高浓度持平;Cd含量则在最近的10a中从0.20~0.30mg·kg-1直线上升到1.30~1.50mg·kg-1。黑土Cd在6a中快速增加了2.4倍和1.4倍,2000年后在高浓度基本持平。红壤的Cu和Cd、黑土的Zn和Cd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其可能来源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是红壤和黑土中重金属显著富集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质量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重金属累积特征 红壤 黑土 灰漠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不同种源沙枣的生长表现差异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升 张华新 +2 位作者 杨秀艳 陈秋夏 武海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沙枣在Na Cl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差异,以期为盐碱地沙枣引种提供指导依据,也为筛选优良耐盐碱沙枣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6个沙枣种源(阿拉尔、昌吉、金昌、银川、盐池和磴口)的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沙枣在Na Cl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差异,以期为盐碱地沙枣引种提供指导依据,也为筛选优良耐盐碱沙枣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6个沙枣种源(阿拉尔、昌吉、金昌、银川、盐池和磴口)的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系统调查不同Na Cl浓度(0,150和300 mmol·L-1)处理60天后,沙枣苗高生长量、地径、叶片参数、生物量积累和根冠比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综合评价各沙枣种源幼苗的耐盐能力。【结果】在15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除阿拉尔种源各生长指标与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他5个沙枣种源的苗高生长量、地径、单株叶面积、叶片数和总生物积累量均显著减少,其中,银川种源降幅最大,苗高生长量、单株叶面积和生物积累量降幅分别达到33.32%,24.47%和26.55%。在300 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银川种源沙枣幼苗苗高生长量、单株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分别仅为对照的47.53%,41.77%和51.86%,其他沙枣种源各生长指标降幅均小于银川种源。所有沙枣种源根冠比在150 mmol·L-1Na Cl浓度下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明显,在300mmol·L-1Na Cl浓度下,沙枣幼苗的根冠比均显著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综合评价6个种源沙枣幼苗的在2个Na Cl浓度下的耐盐能力差异,结果显示,在150 mmol·L-1Na Cl下,阿拉尔种源耐盐能力最强,其次为磴口,银川种源最差,而在300 mmol·L-1Na Cl下,金昌种源沙枣幼苗耐盐能力最强,其次为阿拉尔,银川种源最差。综合2个Na Cl浓度的综合评价值,6个沙枣种源的耐盐能力排序为:阿拉尔>金昌>磴口>盐池>昌吉>银川。【结论】在中、重度盐渍土进行沙枣引种栽培时,适宜选择阿拉尔种源沙枣幼苗,而不适宜选择种植银川种源沙枣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NACL胁迫 种源 生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外源铅的稳定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响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明岗 吴曼 +1 位作者 武海雯 张文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02-1709,共8页
为探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外源铅(Pb)稳定化过程的影响,选取11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样品,分别加入500mg·kg-1Pb和500mg·kg-1Pb+1.0mg·kg-1镉(Cd)后进行360d的室内培养,利用5个动力学模型对Pb稳定化过程进行模拟,并进一... 为探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外源铅(Pb)稳定化过程的影响,选取11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样品,分别加入500mg·kg-1Pb和500mg·kg-1Pb+1.0mg·kg-1镉(Cd)后进行360d的室内培养,利用5个动力学模型对Pb稳定化过程进行模拟,并进一步分析了有效Pb变化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b单一和Pb-Cd复合污染下,所有土壤有效Pb浓度在初始的15d内都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60d后基本达到平衡。外源Cd对Pb浓度变化的影响非常小。5个动力学模型中以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最好,所得的稳定化平衡浓度Ce2和表观速率常数k2能够较好地表征Pb的衰减和稳定过程。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能够显著加快Pb的稳定化速率、降低Pb的平衡浓度,并以pH对Pb稳定化速率和平衡浓度的直接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铅 稳定化 土壤性质 单一污染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生饲料植物资源与营养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武海雯 陈军华 +3 位作者 吴亚琦 张会龙 朱建峰 杨秀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4-115,共12页
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饲料总量供应不足是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大量依靠饲料进口可能会加剧畜牧业生产的困境,着力开发我国的抗逆饲用植物资源和边际土地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拥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 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饲料总量供应不足是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大量依靠饲料进口可能会加剧畜牧业生产的困境,着力开发我国的抗逆饲用植物资源和边际土地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拥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特别是盐生乔灌木和半灌木资源丰富,是发展盐生饲料的宝贵资源库。盐生饲用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物量大、营养丰富等多种优点,充分挖掘饲用盐生植物潜力,不但能够补充饲料缺口,不与农争地,还能起到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修复退化生态等多种功能,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我国盐生饲用植物资源、盐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盐胁迫对盐生饲用植物品质的影响、盐生饲用植物的养分调节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发展盐生植物饲料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盐生植物的饲用潜力挖掘与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饲料缺口 饲用价值 养分调控技术 多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