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欣娉 时伟 武林松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彩超和钼靶X线的诊断结果。结果彩超组检出乳腺癌34例,漏诊4例;钼靶X线组检出乳腺癌32例,漏诊6例,彩超组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彩超和钼靶X线的诊断结果。结果彩超组检出乳腺癌34例,漏诊4例;钼靶X线组检出乳腺癌32例,漏诊6例,彩超组对肿块的显示率高于钼靶X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组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组,钼靶X线组对微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和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各有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X线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振 武林松 +2 位作者 官双双 蔡宁 许卫兵 《安徽医学》 2015年第9期1116-1117,1118,共3页
目的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 目的超声下比较两种路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寻找更安全、可靠的颈内静脉穿刺路径。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中路法穿刺组(A组,n=30)与颈内静脉搏动点法穿刺组(B组,n=30)。观察颈总动脉直径(D1)、颈内静脉直径(D2)、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覆盖率、穿刺路径距颈内静脉中心距离(D3)、穿刺路径距颈总动脉外侧距离(D4)及可能触及颈总动脉例数。结果与A组比较,B组D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4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搏动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更准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超声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临床治疗宫外孕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欣娉 时伟 +3 位作者 高山 武林松 谢芳 李盼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表现与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住的53例宫外孕患者超声图像与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结果 53例宫外孕患者中,其中7例异位妊娠未破裂且包块较小又无生育要求的年轻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疗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表现与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住的53例宫外孕患者超声图像与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结果 53例宫外孕患者中,其中7例异位妊娠未破裂且包块较小又无生育要求的年轻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疗法;20例包块较小(包块直径<3 cm)且未发生破裂或内出血较少而又有生育要求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开窗术;对16例已破裂及宫外孕范围较大者行开腹手术治疗;2例宫外孕包块大于3 cm者、4例治疗过程中宫外孕包块增大者,其孕囊内探及卵黄囊及胎儿原始心管搏动,经保守治疗失败改开腹手术治疗,视为保守治疗的禁忌症;1例疤痕妊娠患者、1例宫颈妊娠患者,引起子宫大出血难以控制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效果较好。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对宫外孕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并对保守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临床治疗 宫外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定量分析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静 武标 武林松 《安徽医学》 2022年第7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的10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0个肿块,根据肿块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0)和恶性组(n=30),...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的10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0个肿块,根据肿块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0)和恶性组(n=30),其中良性组72例患者,恶性组29例患者。术前均行BI-RADS分类及STE检查,观察肿块的二维图像信息并测量每个肿块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标准差(Esd)]和肿块周缘区域(Shell 2.0 mm)的上述弹性模量值。比较良恶性肿块超声特征、“硬环征”、肿块内部及周缘组织弹性模量值差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弹性模量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诊断效能最佳的弹性模量,比较BI-RADS分类、弹性模量及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年龄、肿块最大径及肿块“硬环征”发生率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肿块在边缘、形态、钙化、腺体后间隙、高回声晕、生长方式及BI-RADS分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组肿块内部及周围(2.0 mm)弹性模量值比较,恶性组Emax、Esd、E_(2)max、E_(2)mean及E_(2)sd均高于良性组,恶性组Emin与E_(2)min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肿块E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分类及各组弹性模量(Emean、Emax、Esd)的ROC结果显示,BI-RADS分类与E_(2)max(Shell 2.0 mm)AUC较大,分别0.943、0.841,最佳临界值分别4a-4b、87.10 kPa,敏感度分别90.00%、93.30%,特异度分别85.00%、58.70%,两者联合诊断AUC为0.982,敏感度96.70%,特异度92.50%。结论STE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E_(2)max诊断效能最佳,BI-RADS分类与E_(2)max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定量 乳腺肿瘤 良恶性 S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金飞 武林松 +1 位作者 胡俊顶 张超学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LEDVT患者184例为LEDVT组,根据血栓...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LEDVT患者184例为LEDVT组,根据血栓类型分为周围型、混合型和中央型,根据超声评分将其血管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Villalta评分评价是否发生PTS。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MHR水平。选取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MHR与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PTS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DVT组MHR升高(P<0.05)。MHR在轻、中和重度血管损伤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在周围型、混合型和中央型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与超声评分呈正相关(r=0.882,P<0.05),是LEDVT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6.548,95%CI:5.971~7.125,P<0.05)。MHR临界值为0.325时,预测LEDVT的灵敏度为64.13%,特异度为65.38%,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88~0.813,P<0.05);MHR临界值为0.455时,预测PTS的灵敏度为78.00%,特异度为83.08%,AUC为0.838(95%CI:0.770~0.907,P<0.05)。结论MHR能有效判断LEDVT严重程度,对LEDVT患者是否发生PTS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管损伤程度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4 位作者 王卓群 冯双双 程玉芳 武林松 李科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2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CI:1.006~1.103)、性别(OR=6.499,95%CI:1.902~22.200)、TSH(OR=1.904,95%CI:1.395~2.598)、TGAb(OR=3.022,95%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