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武文潇 李勇 +1 位作者 赵跃江 曹同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26岁。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26岁。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29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98岁。对照组行传统股四头肌成形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两组均随访3年,对比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屈曲度、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2.59%(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2/27)]低于对照组[29.63%(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1年、术后3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均较高[术后1年(90.12±5.31)分vs(85.21±5.69)分,(115.36±14.21)°vs(102.42±15.31)°,(68.39±5.67)分vs(62.32±5.74)分,(66.46±5.78)分vs(60.27±5.01)分;术后3年(95.43±3.25)分vs(91.32±3.62)分,(107.31±16.87)°vs(95.60±16.14)°,(71.68±5.24)分vs(67.32±5.68)分,(72.84±5.74)分vs(68.32±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关节镜、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小切口粘连松解术 股骨远端骨折 伸直性膝关节僵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琪 姚立帅 +3 位作者 程家祥 王昱婓 武文潇 陈广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HS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了(12.23±1.09)个月的随访,手术后(10.46±1.02)个月拆除内固定物,全部患者在围术期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部位得以愈合,愈合时间为(3.21±0.54)个月,且未出现高度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情况。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接受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撑、绞索、疼痛、肿胀、不稳定、爬楼梯、下蹲评分分别为(4.58±0.44)、(4.41±0.36)、(14.69±0.51)、(23.69±4.21)、(9.54±0.32)、(22.94±0.62)、(9.51±0.42)、(4.69±0.28)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1±0.41)、(4.06±0.23)、(12.69±0.45)、(21.02±5.36)、(9.12±0.31)、(20.61±0.58)、(9.25±0.36)、(4.5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固定畸形、不稳定评分分别为(26.59±2.23)、(22.56±1.84)、(17.33±1.94)、(8.90±1.64)、(9.34±0.65)、(9.66±0.69)分,均高于治疗前的(24.21±1.26)、(19.58±1.90)、(15.44±1.86)、(8.10±1.58)、(9.10±0.47)、(9.25±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突出,治疗期间无明显的并发症,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获得了有效改善,整体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编织孔 微型锁定接骨板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