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级别的开源软件及组件复用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该模式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组件的来源未知,成分不清,漏洞不明,许可证违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软件物料清单...供应链级别的开源软件及组件复用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该模式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组件的来源未知,成分不清,漏洞不明,许可证违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软件物料清单(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BOM).SBOM详细列出了构成软件的组件及组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潜在的和已知的威胁,使软件透明化.自提出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SBOM的研究主要聚焦在SBOM的现状、应用和工具上,缺少理论化、体系化的研究.综述SBOM的背景、基本概念、生成技术、工具及性能分析、应用、挑战与趋势,并提出融合细粒度安全漏洞感知,许可证冲突检测的SBOM+,以期从概念、技术、工具、应用和发展等方面为SBOM、软件开发、供应链安全等研究人员提供支撑.展开更多
及时获取并应用安全漏洞修复补丁对保障服务器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学者和机构研究发现开源软件维护者经常悄无声息地修复安全漏洞,比如维护者88%的情况在发布软件新版本时才在发行说明中告知用户修复了安全漏洞,并且只有9%的漏洞...及时获取并应用安全漏洞修复补丁对保障服务器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学者和机构研究发现开源软件维护者经常悄无声息地修复安全漏洞,比如维护者88%的情况在发布软件新版本时才在发行说明中告知用户修复了安全漏洞,并且只有9%的漏洞修复补丁明确给出对应的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标号,只有3%的修复会及时主动通知安全监控服务提供者.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安全工程师不能通过补丁的代码和描述信息直接区分漏洞修复、Bug修复、功能性补丁.造成漏洞修复补丁不能被用户及时识别和应用,同时用户从大量的补丁提交中识别漏洞修复补丁代价很高.以代表性Linux内核为例,给出一种自动识别漏洞修复补丁的方法,该方法为补丁的代码和描述部分分别定义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学习可区分安全漏洞补丁的分类器.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91.3%的精确率、92%的准确率、87.53%的召回率,并将误报率降低到5.2%,性能提升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供应链级别的开源软件及组件复用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该模式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组件的来源未知,成分不清,漏洞不明,许可证违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软件物料清单(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BOM).SBOM详细列出了构成软件的组件及组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潜在的和已知的威胁,使软件透明化.自提出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SBOM的研究主要聚焦在SBOM的现状、应用和工具上,缺少理论化、体系化的研究.综述SBOM的背景、基本概念、生成技术、工具及性能分析、应用、挑战与趋势,并提出融合细粒度安全漏洞感知,许可证冲突检测的SBOM+,以期从概念、技术、工具、应用和发展等方面为SBOM、软件开发、供应链安全等研究人员提供支撑.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603730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2AA14108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文摘及时获取并应用安全漏洞修复补丁对保障服务器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学者和机构研究发现开源软件维护者经常悄无声息地修复安全漏洞,比如维护者88%的情况在发布软件新版本时才在发行说明中告知用户修复了安全漏洞,并且只有9%的漏洞修复补丁明确给出对应的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标号,只有3%的修复会及时主动通知安全监控服务提供者.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安全工程师不能通过补丁的代码和描述信息直接区分漏洞修复、Bug修复、功能性补丁.造成漏洞修复补丁不能被用户及时识别和应用,同时用户从大量的补丁提交中识别漏洞修复补丁代价很高.以代表性Linux内核为例,给出一种自动识别漏洞修复补丁的方法,该方法为补丁的代码和描述部分分别定义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学习可区分安全漏洞补丁的分类器.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91.3%的精确率、92%的准确率、87.53%的召回率,并将误报率降低到5.2%,性能提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