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160℃高温砂岩气藏螯合酸解堵体系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1
作者 程宇雄 彭成勇 +4 位作者 武广瑷 史伟奇 陈明贵 姜浒 吴百烈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89,共10页
海上WC油田160℃高温砂岩油气藏酸化中,黏土矿物如伊利石在盐酸中水化分解造成微粒运移和储层伤害,导致油气井产能降低。为解决常规土酸高温反应快、伊利石敏感、酸液穿透距离短的问题,通过高温岩心溶蚀、岩心流动和产出液体离子分析等... 海上WC油田160℃高温砂岩油气藏酸化中,黏土矿物如伊利石在盐酸中水化分解造成微粒运移和储层伤害,导致油气井产能降低。为解决常规土酸高温反应快、伊利石敏感、酸液穿透距离短的问题,通过高温岩心溶蚀、岩心流动和产出液体离子分析等实验,优选出5%GLDA+8%乙酸+1%HF+1.5%黏土稳定剂NW-1+1%缓蚀剂CT-1的螯合酸体系。该酸液体系在160℃下反应16 h后的溶蚀率为15.2%,对N80钢片的腐蚀速率为3.7451g/(m^(2)·h),防膨率为90.9%,酸液与岩心作用后Si^(4+)、Ca^(2+)、Mg^(2+)、Fe^(3+)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螯合酸具有多价金属离子螯合作用,避免了酸液对岩心的二次和三次伤害,实现酸液对地层深部穿透的作用。针对螯合酸酸化设计没有成熟的专业软件,使用简化的酸岩反应平面径向流模型,考虑氢氟酸的物质平衡,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螯合酸酸化模拟设计软件,计算A井优选酸注入排量为2 m^(3)/min,每段酸液用量不超过70 m^(3)。使用螯合酸体系对海上5口注水井成功实施了酸液解堵措施,措施后平均日增注量均达到了110 m^(3)以上,注水压力下降明显,最高降压12 MPa。该螯合酸体系对160℃高含伊利石砂岩气藏具有良好的解堵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酸 高温 酸化 伊利石 储层伤害 酸化模拟设计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海上疏松砂岩油田的防砂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广瑷 曹砚锋 +2 位作者 何保生 史东坡 曾祥林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考虑了地层砂粒度中值、均质系数、泥质含量以及蒙脱石含量4个参数的基础上,开展室内防砂试验,并结合现场统计数据,建立了适合于我国海上油田的防砂方式设计图版.针对不同类型的防砂筛管及不同尺寸的砾石开展防砂参数室内试验,得出结... 在考虑了地层砂粒度中值、均质系数、泥质含量以及蒙脱石含量4个参数的基础上,开展室内防砂试验,并结合现场统计数据,建立了适合于我国海上油田的防砂方式设计图版.针对不同类型的防砂筛管及不同尺寸的砾石开展防砂参数室内试验,得出结论:在产出液含砂量不超过0.5‰时,优质筛管挡砂精度可放大到地层砂d50的1.28倍左右,砾石尺寸的设计可适当放大到d50的6~7倍左右,相比于常规防砂方式,油井产能可提高30%左右.本防砂设计方法已在海上多个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泥质含量 图版 防砂方式 防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面动态控制钻井系统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武广瑷 何保生 邓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常规钻井作业中,造斜段一般使用弯角马达滑动钻进完成,易产生工具面漂移,传统方法对工具面调整时需要停钻,易引起作业效率低和卡钻等问题。为此,设计了工具面动态控制钻井系统,并完成软件控制和顶驱角度精确定位系统研制。钻井系统主要... 常规钻井作业中,造斜段一般使用弯角马达滑动钻进完成,易产生工具面漂移,传统方法对工具面调整时需要停钻,易引起作业效率低和卡钻等问题。为此,设计了工具面动态控制钻井系统,并完成软件控制和顶驱角度精确定位系统研制。钻井系统主要由现场监测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顶驱精确定位系统组成。通过实时监测工具面,软件控制系统可自动判断工具面偏移情况并发送指令至顶驱精确定位系统,定位系统调整顶驱角度,从而实现滑动钻进过程中工具面的自动控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电机无论是在空载、带载还是正反转情况下,顶驱角度精确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都控制在2°以内,响应时间不超过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角马达 滑动钻进 工具面 动态控制 顶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保生 曹砚锋 +1 位作者 曾祥林 武广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7,97,共7页
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通过增加油井数量来提高产量会受到平台空间及经济性的制约,依靠增加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能将导致疏松砂岩油井出砂和水锥等问题。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可通过多枝导流扩大单井泄流面积,通过适度出砂改善近井地... 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中,通过增加油井数量来提高产量会受到平台空间及经济性的制约,依靠增加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产能将导致疏松砂岩油井出砂和水锥等问题。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可通过多枝导流扩大单井泄流面积,通过适度出砂改善近井地带储层物性,从而大幅提升单井产能,减少海上油田所需开发井数和平台数量。在研究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油藏增产机理和产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多枝导流钻井技术、适度出砂完井技术及携砂采油技术,形成了一套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多枝导流适度出砂技术体系。该技术已在渤海17个稠油油田的225口井取得成功应用,单井平均增产约20%,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稠油油田 多枝导流 适度出砂 油藏增产机理 产能评价 钻井 完井 携砂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研制及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砚锋 何保生 +6 位作者 武广瑷 李汉兴 路英杰 周建良 刘书杰 李峰飞 程载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常规方法调整弯角马达工具面时作业效率低,易发生工具面漂移、托压等复杂情况。基于顶驱和MWD系统研制了一套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判断工具面偏移情况并发送指令至顶驱定位系统,实现连续滑动钻进过程中对工具面的实... 常规方法调整弯角马达工具面时作业效率低,易发生工具面漂移、托压等复杂情况。基于顶驱和MWD系统研制了一套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判断工具面偏移情况并发送指令至顶驱定位系统,实现连续滑动钻进过程中对工具面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仿真测试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及稳定性,滑动钻进时工具面可控制在目标值±1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角马达 工具面 动态控制 顶驱 滑动钻进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深水E油田优快钻完井作业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武广瑷 邱浩 +1 位作者 梁钰焜 朱玖琳 《海洋石油》 CAS 2021年第2期85-92,共8页
西非深水O区块首个开发的A油田钻完井过程中遇到机具故障、管柱阻卡、井下工具失效等多类复杂事故,生产时率仅为74.6%,平均单井钻完井工期82.9 d。为提高钻完井作业效率、缩短非生产作业时间,同区块后续开发的E油田在钻完井设计及作业... 西非深水O区块首个开发的A油田钻完井过程中遇到机具故障、管柱阻卡、井下工具失效等多类复杂事故,生产时率仅为74.6%,平均单井钻完井工期82.9 d。为提高钻完井作业效率、缩短非生产作业时间,同区块后续开发的E油田在钻完井设计及作业中采取了系列优快措施:采用标准化方案设计助力现场作业经验积累;管柱入井前进行全过程模拟计算,提前识别风险,合理减少刮管、通井等作业频次;挖掘离线作业潜力,不占井口预装管线和工具;使用日费更低的多功能船进行采油树安装和清喷等作业,节省钻井船作业时间;完井前充分洗井保障井筒清洁程度,降低了井下复杂事故率;井间移船采用悬挂隔水管模式,节省了起下隔水管时间。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平均单井钻完井工期40.9 d,最快的一口井仅耗时20.9 d,创造了全球最快深水钻完井作业纪录。总结E油田的作业经验有助于为后续深水油田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优快 离线作业 多功能船 地层隔离阀 返排清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泥线悬挂器在张力腿平台干式井口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广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共5页
降低张力腿平台立管顶部张力大小有利于减小平台载荷,缩小平台尺寸。对TTR系统进行了整体张力分析和局部受力分析,推导得出:生产管柱重力不影响立管顶部张力的大小,采用油管泥线悬挂器无法有效降低平台载荷;是否采用油管泥线悬挂器取决... 降低张力腿平台立管顶部张力大小有利于减小平台载荷,缩小平台尺寸。对TTR系统进行了整体张力分析和局部受力分析,推导得出:生产管柱重力不影响立管顶部张力的大小,采用油管泥线悬挂器无法有效降低平台载荷;是否采用油管泥线悬挂器取决于立管局部受力分析结果;建议采用立管环空注氮的方式降低立管顶部张力。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环空注氮后立管顶部张力仅为8 kN,比注氮前降低约280 kN;立管轴向受压区不存在受压失效风险,受拉区张力较小,若生产管柱湿重继续增大,则立管受拉区有转为受压状态的可能,需要考虑增大张紧器张力或采用生产管柱泥线悬挂器的办法来保证吊环以下立管整体处于受拉状态。所得结论可为油管泥线悬挂器在张力腿平台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腿平台 TTR立管 顶部张力 泥线悬挂器 环空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环境中丁腈橡胶适用性研究
8
作者 武广瑷 刘子轩 +2 位作者 冯桓榰 李准 王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8-183,共6页
在碳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背景下,注入井橡胶封隔器失效问题严重。对丁腈橡胶(NBR)在CCUS-EOR体系CO_(2)环境中的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规定了NBR的适用范围,可为CO_(2)体系橡胶密封件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在碳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背景下,注入井橡胶封隔器失效问题严重。对丁腈橡胶(NBR)在CCUS-EOR体系CO_(2)环境中的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规定了NBR的适用范围,可为CO_(2)体系橡胶密封件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GB/T 34903.1-2017开展NBR在CO_(2)环境中的腐蚀老化试验,在CO_(2)环境腐蚀老化试验前后,观察试样的外观变化、记录质量变化,进行硬度测试、拉伸强度试验、断裂伸长率测试、维卡软化温度测试;对腐蚀试验前的试样和100℃30 MPa气相条件下试验后的试样开展了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经过CO_(2)腐蚀试验后,NBR材料的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抗拉强度降低,维卡转变温度降低。温度和压力对CO_(2)环境试验后NBR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如下:随着压力增大,NBR的邵氏硬度减小,抗拉强度减小,密度增大;随着温度升高,NBR的邵氏硬度增大,抗拉强度减小,密度减小。CO_(2)试验后NBR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变化不大,未发生老化。NBR在高温高压的CO_(2)环境中存在腐蚀和开裂风险,归因于高压环境中NBR发生了快速气体减压(RGD)损伤,NBR在中低温低压的CO_(2)环境中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 丁腈橡胶 适用性 红外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腐蚀-应力耦合下固井水泥环密封完整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武治强 武广瑷 幸雪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与地层围岩中的水反应后腐蚀着固井水泥环,腐蚀损伤和套管内压(应力)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基于CO_(2)腐蚀实验,获得不同腐蚀程度水泥石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本构模型和Mo... 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与地层围岩中的水反应后腐蚀着固井水泥环,腐蚀损伤和套管内压(应力)耦合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基于CO_(2)腐蚀实验,获得不同腐蚀程度水泥石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本构模型和Mohor-Coulomb准则描述腐蚀前后水泥环的应力-应变行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CO_(2)腐蚀与应力耦合作用的井筒组合体(套管-水泥环-地层围岩)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和探讨了套管内压和腐蚀时间对水泥环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套管内压下,井筒水泥环发生弹塑性变形,出现结构损伤,套管与水泥环界面易形成微间隙;受腐蚀和套管内压的耦合作用,水泥环更易于出现完整性失效问题,相比较于未腐蚀水泥环,腐蚀水泥环受压后径向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微间隙以及拉伸和压缩损伤均较大,与之相反,塑性半径是减小的;微间隙与拉伸和压缩损伤受腐蚀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环 CO_(2)腐蚀 密封完整性 塑性变形 微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海上管线设施的腐蚀与选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桓榰 刘子轩 +3 位作者 武广瑷 杨芝乐 邢希金 王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腐蚀环境相对陆上更为恶劣,管道与设施外部处于海洋环境中,内部为超临界CO_(2)及腐蚀性杂质。综述了CCUS中海上设施的腐蚀风险与选材情况。金属的腐蚀风险包括CO_(2)-H_(2)O相诱发的腐蚀风险、气相杂质诱... 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腐蚀环境相对陆上更为恶劣,管道与设施外部处于海洋环境中,内部为超临界CO_(2)及腐蚀性杂质。综述了CCUS中海上设施的腐蚀风险与选材情况。金属的腐蚀风险包括CO_(2)-H_(2)O相诱发的腐蚀风险、气相杂质诱发的腐蚀风险、Cl^(-)诱发的腐蚀风险。金属的选材主要包括碳钢、低合金钢、耐蚀合金等,应依据不同的CCUS工况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此外,非金属材料在超临界CO_(2)介质环境中受到化学腐蚀及物理降解,在超临界CO_(2)测试后,非金属材料的渗透率、膨胀率增大,力学性能下降。长周期服役后,非金属管道存在老化风险。目前,超临界CO_(2)体系下材料的腐蚀失效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CCUS海上设施选材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含有多种杂质气体的复杂工况下,仍需要更多地研究完善CCUS海上设施材料的选择体系,以支撑海上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超临界CO_(2)腐蚀 老化 金属 非金属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管压裂生产一体化管柱工艺及配套工具研究
11
作者 吴建树 武广瑷 +4 位作者 季菊香 李准 张云驰 陈峥嵘 刘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2,共6页
针对常规压裂管柱压裂后需先起压裂管柱,再下入电潜泵生产管柱,压裂与返排间隔时间过长增加压裂液污染储层的风险,且其无法批量压裂,作业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Y管压裂生产一体化管柱工艺。通过在Y接头内预置密封隔套的方式防止砂液进入电... 针对常规压裂管柱压裂后需先起压裂管柱,再下入电潜泵生产管柱,压裂与返排间隔时间过长增加压裂液污染储层的风险,且其无法批量压裂,作业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Y管压裂生产一体化管柱工艺。通过在Y接头内预置密封隔套的方式防止砂液进入电泵,压裂后通过钢丝作业可将密封隔套捞走,不影响后期的启泵。为了压裂时可监测环空压力同时保证电潜泵的顺利运行,研发了液控穿越隔离封隔器,该封隔器在压裂时不坐封,压裂后通过向地面的液控管线加液压完成该封隔器的坐封。通过对预置Y接头密封隔套总成进行数模和物模分析,得到该工具压裂后的打捞上提力约为2.65 kN。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封隔器通过液控管线坐封,可减少2趟钢丝作业,缩短井口占用时间,也适用于设备不足的无人平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生产 一体化管柱 Y管生产井 预制密封隔套 弹性机构打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遇CO_(2)自修复防腐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及应用
12
作者 岳家平 彭云帆 +2 位作者 武广瑷 武治强 李准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针对在CCUS井下难以维持水泥石长期完整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遇CO_(2)自修复防腐固井水泥浆体系。该体系引入了自修复材料以及防腐材料,配合其他外加剂形成了密度1.9g/cm^(3)的水泥浆体系。该自修复水泥浆体系常规性能良好,能够达到固井... 针对在CCUS井下难以维持水泥石长期完整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遇CO_(2)自修复防腐固井水泥浆体系。该体系引入了自修复材料以及防腐材料,配合其他外加剂形成了密度1.9g/cm^(3)的水泥浆体系。该自修复水泥浆体系常规性能良好,能够达到固井施工的要求。研究了该体系的防腐性能以及自愈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腐蚀30d后水泥石的腐蚀深度小于1.00mm,CO_(2)腐蚀后抗压强度增强。腐蚀30d后,造缝自修复水泥石的抗压强度相对增长百分比为149.30%。腐蚀12h和24h后,水泥石的自修复率分别为97.64%和97.97%。本文构建的自修复防腐固井水泥浆体系能够有效推进CCUS技术发展以及助力CO_(2)上百年的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浆 CO_(2)自修复 防腐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可压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广瑷 黄杰 +2 位作者 蔺小博 袁征 李宗贤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9期135-137,共3页
南海东部储层埋藏浅、胶结疏松,含蜡量大,对地层砂的携带能力强,出砂严重。因此,本文需要对南海东部疏松砂岩储层开展了可压性评价,主要包括裂缝起裂和延伸。本文建立疏松砂岩的起裂排量模型,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机理开展了相关研究。研... 南海东部储层埋藏浅、胶结疏松,含蜡量大,对地层砂的携带能力强,出砂严重。因此,本文需要对南海东部疏松砂岩储层开展了可压性评价,主要包括裂缝起裂和延伸。本文建立疏松砂岩的起裂排量模型,对疏松砂岩裂缝起裂机理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疏松砂岩的起裂排量对水平地应力、地层渗透率、压裂液粘度以及储层厚度等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裂压力 起裂排量 疏松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性指数对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研究--以南海LF油田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百烈 彭成勇 +2 位作者 武广瑷 楼一珊 尹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南海深层古近系油气资源丰富,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需通过水力压裂才能实现商业化开采。为探究可压性指数对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以南海LF油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储层岩石脆性及力学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南海LF油田的可压性指数... 南海深层古近系油气资源丰富,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需通过水力压裂才能实现商业化开采。为探究可压性指数对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以南海LF油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储层岩石脆性及力学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南海LF油田的可压性指数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南海LF油田文昌组3个小层的可压性指数分别为0.75,0.45和0.92。选用南海LF油田不同可压性指数的露头岩样,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压裂物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文昌组3个小层的人工裂缝易在层理和天然裂缝发育位置起裂,在各射孔处并不是同时起裂;可压性指数越高越,越易形成形态复杂的人工裂缝。研究成果对评价海上低孔低渗油气藏可压裂性、优选甜点位置以及优化压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脆性指数 可压性指数 物理模拟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N80钢油套管冲击韧性和断口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希金 刘婉颖 +2 位作者 武广瑷 周定照 张智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53-62,共10页
为了明确低温条件下油套管N80钢的韧性变化规律,利用示波冲击仪对N80钢油套管材料进行不同温度(25、0、-20、-40℃)条件下的示波冲击试验,采用SEM观察N80钢冲击试样断口形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80钢的韧脆特性及断口裂纹扩展特征。... 为了明确低温条件下油套管N80钢的韧性变化规律,利用示波冲击仪对N80钢油套管材料进行不同温度(25、0、-20、-40℃)条件下的示波冲击试验,采用SEM观察N80钢冲击试样断口形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80钢的韧脆特性及断口裂纹扩展特征。结果表明:N80钢的冲击功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裂纹扩展功与冲击功的比值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起裂功与冲击功的比值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断口形貌分析表明,裂纹萌生及扩展的断口特性与力-位移示波冲击曲线反映出的断裂特性一致。25℃时,断口面可见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起裂区断口为韧窝状韧性断裂;0℃时稳态扩展过程短,温度降至-20℃和-40℃时显示出解理脆性断裂特征。-20℃时为韧性和脆性断裂特征,-40℃时完全脆性化,N80钢组织中所含贝氏体和块状铁素体加剧其低温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N80钢 示波冲击 断裂韧性 脆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井工况下不同引晶材料对水泥石裂缝自愈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饶志华 邓成辉 +3 位作者 马倩芸 武广瑷 武治强 程小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不可或缺。由于CCUS高温高压的环境引起较大的应力和温度波动,水泥环易形成裂缝对CO_(2)的安全封存造成威胁。以碳酸钙晶须和... 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不可或缺。由于CCUS高温高压的环境引起较大的应力和温度波动,水泥环易形成裂缝对CO_(2)的安全封存造成威胁。以碳酸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作为引晶材料诱导水泥石裂缝表面碳化结晶,并研究其对水泥石裂缝自愈合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碳化自愈合反应不同的龄期后,分别掺入碳酸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均高于空白水泥石。μ-CT的结果分析表明,掺入碳酸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的水泥石裂缝体积的自愈率分别为55.24%和74.60%,要高于空白水泥石的18.32%;水泥石裂缝表面物相分析表明,随着碳化时间的增加,掺入引晶材料水泥石裂缝表面的CaCO_(3)晶体含量高于空白水泥石。由此说明碳酸钙晶须和氧化石墨烯作为引晶材料可提高水泥石裂缝在CCUS工况下的碳化自愈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碳化自愈合 CCUS 碳酸钙晶须 氧化石墨烯 μ-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射孔负压值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连伟 王平双 +1 位作者 武广瑷 文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0,共5页
利用负压的方式清除射孔弹道内由于射孔瞬间高温和高压形成的压实带污染,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做法,而负压值的确定是负压射孔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推荐做法繁多,效果各异,这给现场选择应用带来了困难。为此,在对比分析... 利用负压的方式清除射孔弹道内由于射孔瞬间高温和高压形成的压实带污染,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做法,而负压值的确定是负压射孔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推荐做法繁多,效果各异,这给现场选择应用带来了困难。为此,在对比分析不同负压设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地层参数获取的难易程度,结合岩石力学井壁稳定理论,提出了一种更适合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负压值确定方法。通过对国内海上许多已实施的负压射孔作业效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同时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射孔 负压值 压实带 炮眼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支井多级完井的窗口连接器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兆年 王彬 +3 位作者 柴龙顺 武广瑷 陈杰 陈立伟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2年第2期49-55,共7页
分支井多级完井工艺(TAML4级及以上)要求分支井眼与主井眼有效连通,且分支井眼和主井眼连接处具备机械完整性。窗口连接器是实现该功能的重要工具,该工具不但为主、分支井眼连接位置提供机械支撑及密封隔离,同时为后续主、分支井眼重入... 分支井多级完井工艺(TAML4级及以上)要求分支井眼与主井眼有效连通,且分支井眼和主井眼连接处具备机械完整性。窗口连接器是实现该功能的重要工具,该工具不但为主、分支井眼连接位置提供机械支撑及密封隔离,同时为后续主、分支井眼重入及生产提供机械通道。研制了操作简单、快捷的新型窗口连接机构。通过三维软件建立模型,施加形变量、下压及旋转载荷,对该窗口连接器的材质、结构、强度进行校核,并在地面进行抗扭及下放模拟测试。三维模拟及地面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窗口连接器方案合理,可满足现场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多级完井 窗口连接器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分支井五级完井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杰 武广瑷 +4 位作者 左凯 曹砚锋 闫伟 柴龙顺 赵金成 《石油矿场机械》 2019年第4期80-84,共5页
分支井技术具有显著降低钻井成本、适应稠油及边际油田等特殊油藏开采模式、提高新老油田采收率等优点。分支井五级完井技术采用机械支撑方式,建立主、分支井眼连接通道;实现了液力密封;对于分支井眼,后续还可选择性重入。介绍了多分支... 分支井技术具有显著降低钻井成本、适应稠油及边际油田等特殊油藏开采模式、提高新老油田采收率等优点。分支井五级完井技术采用机械支撑方式,建立主、分支井眼连接通道;实现了液力密封;对于分支井眼,后续还可选择性重入。介绍了多分支井的分类体系。调研了国内外多级完井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斯伦贝谢RapidX系统、哈里伯顿FlexRite系统、贝克休斯Hook系统等国外石油服务公司的海上油田五级分支井技术,比较了各公司的五级多分支井的关键技术优缺点。对国内五级完井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完井技术 TAML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超高温全金属桥塞研制与室内试验测试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宇雄 武广瑷 +3 位作者 吴世运 王黎 姜浒 顾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0,116,共8页
针对目前可溶桥塞承压强度低、降解速率慢、无法适用于超高温环境的问题,创新性提出适用于超高温环境的全金属桥塞设计方案,同时开展可溶镁基合金的室温、高温下力学性能试验及高温溶解性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完成桥塞关键部件... 针对目前可溶桥塞承压强度低、降解速率慢、无法适用于超高温环境的问题,创新性提出适用于超高温环境的全金属桥塞设计方案,同时开展可溶镁基合金的室温、高温下力学性能试验及高温溶解性能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完成桥塞关键部件材料优选,最终试制耐超高温全金属桥塞实物样机并开展室内试验测试,从室温承压性能、高温承压性能和溶解性能3个方面验证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相对于高伸长率可溶镁基合金,高强度可溶镁基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下降幅度较小,伸长率变化幅度较大;在超高温环境中,可溶解镁基合金溶解速率呈现慢-快-慢现象,在溶解后48~72 h内溶解速率最快;研制的耐超高温全金属桥塞在205℃、质量分数2%的KCl水溶液中最高可承受压差70 MPa,并保持10 h有效密封;在模拟工况下的密闭容器中8 d可完全溶解,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入井条件。该研究可为开发适用于超高温环境的全金属桥塞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全金属桥塞 可溶镁基合金 耐超高温 承压试验 溶解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