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柳树丛枝病发生情况调查与防治
1
作者 张桃霞 王娟娟 +5 位作者 武崇高 李运龙 方健惠 牛犇 朱亚灵 陈雅寒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柳树丛枝病发生普遍,随着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发病范围及病害程度均有加重的趋势。为掌握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的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省酒泉、武威、张掖、临夏州、兰州和庆阳等地区的8个品种柳... 柳树丛枝病发生普遍,随着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发病范围及病害程度均有加重的趋势。为掌握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的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省酒泉、武威、张掖、临夏州、兰州和庆阳等地区的8个品种柳树丛枝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省的平均发病率为72.65%,病情指数为45.53,以张掖市发生最严重,发病率为86.85%,病情指数为61.53;墨竹柳与金丝垂柳发病最为严重。物理措施(人工摘除、截头等)只对于当年柳树丛枝病有作用,翌年发病依然严重;采用靛红酮、阿泰灵和植丰宁进行喷药防治,效果可达60%以上,采用四环素、利福平进行树干注药或者输液,效果可达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柳树丛枝病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瑞木烂皮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武崇高 朱桐 +5 位作者 贾宁 刘雪峰 刁桂萍 王宇曦 逯昕明 王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0,141,共8页
202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一种红瑞木枝干表皮新病害,主要表现为感病枝条产生水渍斑,直至枯黄和脱落。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后观察比对病原菌形态特征,并利用核糖体DNA基因(ITS)、核糖体大亚基(LSU)和转录延伸因子(Tef1α)... 2022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一种红瑞木枝干表皮新病害,主要表现为感病枝条产生水渍斑,直至枯黄和脱落。通过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后观察比对病原菌形态特征,并利用核糖体DNA基因(ITS)、核糖体大亚基(LSU)和转录延伸因子(Tef1α)3个基因区域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物,此外还设置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做出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Cytospora elaeagni,该真菌为弱寄生菌;最佳培养基为PSA,最适于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25℃、pH为7的全黑暗条件下生长,但在24 h光照和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条件下可产生更多分生孢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瑞木 壳囊孢 生物学特性 新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樟子松枯梢病林下土壤真菌多样性
3
作者 刘心葵 武崇高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2,共12页
为探究健康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地区樟子松枯梢病林下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以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健康天然林为对照,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天然林、泰来县和章古台人工林中的感病樟子松为研究对象,采用l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为探究健康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地区樟子松枯梢病林下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以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健康天然林为对照,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天然林、泰来县和章古台人工林中的感病樟子松为研究对象,采用l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樟子松林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来自3个地区的4组樟子松林下土样中,总共获得5564个真菌扩增子序列变异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ASV),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深度的优势属丰度及种类存在差异,健康天然林表层土壤真菌优势属为糙缘腺革菌属(Amphinema),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真菌优势属为丝膜菌属(Cortinarius);感病樟子松林下土壤中,天然林表层、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真菌优势属分别为木霉属(Trichoderma)、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泰来县人工林表层、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真菌优势属分别为Delastria属、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和Sagenomella属,章古台人工林表层土壤真菌优势属为Knufia属,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真菌优势属均为假裸囊菌属。此外,感病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中的植物病原菌占比分别为2.63%、5.04%,远低于感病天然林(8.77%)和健康天然林(8.11%)。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中的外生菌根含量低于天然林。推测人工林由于其树种的单一性导致外生菌根真菌丰富度较低,使得樟子松的抗病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樟子松 土壤微生物 枯梢病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花叶病病毒种类鉴定及BrYV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仲健新 李建国 +4 位作者 武崇高 焦泰至 何志兰 陈雅寒 杨成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9-2006,共8页
为了明确引起甘蓝花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查找甘蓝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为了明确引起甘蓝花叶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查找甘蓝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等5种病毒。采用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样品检测到BrYV、TuMV和CMV共3种病毒。对获得的BrY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获得1条576 bp的BrYV cp基因全长序列,与GenBank中BrY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8.0%~96.4%,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90.1%~95.8%。基于c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BrYV-GL为BrYV-C基因型,与中国内蒙古油菜BrYV(GenBank登录号EF079907)分离物cp基因序列聚集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BrYV cp基因共检测到4个潜在重组事件,可为后续甘蓝花叶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芸薹黄化病毒(BrYV) 外壳蛋白(CP)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