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侯乙墓漆箱房星图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4,共5页
运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实际天象三者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认为曾侯乙墓漆箱侧面所绘天文图象为天驷房星图。房星又称为农祥星,其星神是古代天子或诸候在农历岁首于郊外举行籍田礼时祭祀的对象,因此绘有房星图的天文图漆箱是曾候乙举... 运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实际天象三者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认为曾侯乙墓漆箱侧面所绘天文图象为天驷房星图。房星又称为农祥星,其星神是古代天子或诸候在农历岁首于郊外举行籍田礼时祭祀的对象,因此绘有房星图的天文图漆箱是曾候乙举行籍礼时必须携带的重要仪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天文图 房星 籍田礼 中国 古代天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靖边渠树壕壁画天文图中的黄道、日月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家璧 段毅 田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1,共10页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描绘了二十八宿、部分中官以及日、月的图像和位置。图中有一条"长白线"即黄道,说明汉人已掌握"日月循黄道"的规律。史载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开始制造"黄道铜仪",测定二十八宿黄...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描绘了二十八宿、部分中官以及日、月的图像和位置。图中有一条"长白线"即黄道,说明汉人已掌握"日月循黄道"的规律。史载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开始制造"黄道铜仪",测定二十八宿黄道度数。中国式黄道坐标源自先秦,是中国天文学独立起源而不可能从域外传入的强有力证据。渠树壕壁画及时反映了中国式"黄道"体系形成的重要信息,通过日月位置以揭示"天道",显示了中国天文学在东汉时期取得的重大进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渠树壕东汉墓 星象图 二十八宿 黄道 日月 天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衍历》日躔表的数学结构及其内插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8,共11页
《大衍历》日躔表是一份四次差分相等的数表,反映一行对太阳运动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一行调整插值引数为不等间距型,并认为具有降阶作用,因而能够采用二次函数完成四次差分表的插值计算。但一行对插值间距只利用差分方程作了第一次逼近,... 《大衍历》日躔表是一份四次差分相等的数表,反映一行对太阳运动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一行调整插值引数为不等间距型,并认为具有降阶作用,因而能够采用二次函数完成四次差分表的插值计算。但一行对插值间距只利用差分方程作了第一次逼近,没有进行迭代计算,从而影响了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衍历》 日躔表 差分方程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冈“相减相乘”法源于一行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晚唐边冈总结的"相减相乘"法,是中国古代历法计算中的重要方法,以往人们不清楚它的来源,实际上它由僧一行《大衍历》中的黄赤道差计算公式推广而来,源自中国传统算法。它对历法中极值问题的计算,类似于"等周问题"... 晚唐边冈总结的"相减相乘"法,是中国古代历法计算中的重要方法,以往人们不清楚它的来源,实际上它由僧一行《大衍历》中的黄赤道差计算公式推广而来,源自中国传统算法。它对历法中极值问题的计算,类似于"等周问题"中的简单命题"等周长矩形的面积以正方形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冈 历法 日躔 极值 等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渚文化玉器图案“鸠山图”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家璧 《文博》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传世良渚文化玉器上刻有鸟、山等图象,其鸟形与布谷鸟非常相似,可称为"鸠山图"或者"鸠杖山图"。鸟立于木杖者,相当于"隼"字;无木杖者可释为"崔"字。这些图象可能与氏族社会的敬老习俗及"... 传世良渚文化玉器上刻有鸟、山等图象,其鸟形与布谷鸟非常相似,可称为"鸠山图"或者"鸠杖山图"。鸟立于木杖者,相当于"隼"字;无木杖者可释为"崔"字。这些图象可能与氏族社会的敬老习俗及"权杖"制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器 鸠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考释 被引量:9
6
作者 段毅 武家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渠树壕 东汉壁画墓 天文图 星象 伏羲 女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座鸟架鼓辨正 被引量:13
7
作者 武家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关于《考工记》 楚墓 曾侯乙墓 图腾 文化现象 出土文物 乐器 中国古代 《周礼正义》 《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山楚简历法新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28-34,共7页
该文利用四分历步气朔公式、求历元公式和“借半日法”对包山楚简历法材料进行计算,证明包简记日干支全部合历,楚国行用丑正崐殷历,将“借半日法”的使用提早到战国时期。还在一定条件下借助现代历表,引进“冬至平朔近似值”、“冬... 该文利用四分历步气朔公式、求历元公式和“借半日法”对包山楚简历法材料进行计算,证明包简记日干支全部合历,楚国行用丑正崐殷历,将“借半日法”的使用提早到战国时期。还在一定条件下借助现代历表,引进“冬至平朔近似值”、“冬至平月龄近似值”等概念,使在只知某年月某个朔日干支的条件下进行历法计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楚简 借半日法 丑正殷历 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半坡彩陶盆的天象图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家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7,共11页
半坡彩陶盆纹饰由口沿纹饰和盆内主体纹饰构成一种天象图式。口沿画“四正四维”宇宙图式,四维“个”字纹与文献相符,四羊纹表示日出入四隅,人面纹源自“二子”相争的故事,演绎为“参商”不相见的星象。参星和商星在春分和秋分点附近,... 半坡彩陶盆纹饰由口沿纹饰和盆内主体纹饰构成一种天象图式。口沿画“四正四维”宇宙图式,四维“个”字纹与文献相符,四羊纹表示日出入四隅,人面纹源自“二子”相争的故事,演绎为“参商”不相见的星象。参星和商星在春分和秋分点附近,是日月宿舍,两舍中间是冬至点。当二分点位于地平时,冬至点下中天。因此夜半斗柄指东,商星出东方、参星入西方,就是岁首冬至。这是仰韶时代观象授时历历元的特征,西汉《太初历》曾以此历元为“上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彩陶盆 天象图式 人面纹 岁首冬至 观象授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4100多年前的超新星遗迹——尧帝景星(PKS 1209-52)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家璧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52,共15页
《竹书纪年》记载尧"元年丙子帝即位","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论衡》记载"尧时景星见于轸".这可能是出现在翼宿和轸宿之间的超新星.由已知的干支纪年推算尧帝四十二年是公元前2164年.把足够宽的范围(180... 《竹书纪年》记载尧"元年丙子帝即位","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论衡》记载"尧时景星见于轸".这可能是出现在翼宿和轸宿之间的超新星.由已知的干支纪年推算尧帝四十二年是公元前2164年.把足够宽的范围(180°±23°)作"翼、轸"之间的过渡区域,在格林(Green)超新星遗迹表中搜索到20颗超新星,只有高银纬遗迹PKS 1209-52(G296.5+10.0)符合尧帝景星"状如半月"的亮度和年龄限制,它是尧帝景星(SN-B.C.2164)的唯一候选体.依据超新星的表面亮度∑与线直径D之间的∑∝D-β演化关系和绝热膨胀理论,算得其绝热相年龄(t=4165 yr)与尧帝时代符合.又据景星亮如"半月"的限制,得到距离d=1-1.2 kpc;按谢多夫(Sedov)关系D=0.94t^(2/5)计算超新星遗迹的年龄,得到尧帝景星的年龄为距今(4450±900)yr,也与尧帝时代符合.这是天文学史上记录的最早超新星之一,把中国文献记载并经科学证实的历史提前到4100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恒星:超新星 恒星:距离 恒星:演化 星际介质:超新星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设二旆而退之”看城濮之战的过程
11
作者 武家璧 《江汉论坛》 1987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于城濮之战,史籍多述及城濮交兵前晋楚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而对于战斗过程,往往一笔带过.只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八十个字的简短记载: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 关于城濮之战,史籍多述及城濮交兵前晋楚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而对于战斗过程,往往一笔带过.只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八十个字的简短记载: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由此可知,晋军采取的是避其精锐中军、击其两翼的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濮之战 春秋左传 中军 杨伯峻 徐中舒 公族 史籍 政治 外交活动 战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