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当好基层政治主官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武冠杰 王泽文 《政工学刊》 2025年第3期36-37,共2页
基层政治主官作为基层营连的党委(支部)书记,是引领基层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擎旗手”、是促进基层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领头雁”、是基层严法纪正风气的“排头兵”,对基层部队全面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当好基层政治主官,带领... 基层政治主官作为基层营连的党委(支部)书记,是引领基层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擎旗手”、是促进基层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领头雁”、是基层严法纪正风气的“排头兵”,对基层部队全面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当好基层政治主官,带领基层部队向上向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自身履职尽责的能力习主席指出,“好学才能上进,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类知识体量爆炸性增长。基层政治主官作为基层的“大脑中枢”要在“学”上走在前列。一要在理论学习中强思想。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治 大脑中枢 迭代速度 知识更新 爆炸性增长 正风气 年轻干部 基层官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注压降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超 胡春波 +3 位作者 武冠杰 李悦 邓哲 朱小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73-2880,共8页
为研究喷注压降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在考虑喷管两相流动损失的情况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压强、氧燃比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比冲、绝热燃烧温度及凝相产物质量分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确定了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工作参数... 为研究喷注压降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在考虑喷管两相流动损失的情况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压强、氧燃比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比冲、绝热燃烧温度及凝相产物质量分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确定了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工作参数,搭建了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通过改变流化气质量流率和粉末推进剂储箱出口通流面积的方法研究不同喷注压降下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流化气质量流率大小对Al/AP粉末火箭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影响,过小会导致粉末推进剂供给卡顿,过大会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与此同时,Al/AP粉末火箭动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由粉末推进剂输运时滞导致的燃烧室压力振荡,而通过提高粉末推进的喷注压降可以有效抑制这一振荡。当前技术状态下,由于在Al/AP粉末火箭动机燃烧室设计、粉末推进剂高效喷注和离散等方面存在不足,Al/AP粉末火箭动机的实际性能与理论性能还存在一定偏差,试验中最高燃烧效率为6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粉末 火箭发动机 比冲 气固两相流 热试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春波 李超 +1 位作者 孙海俊 武冠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采用高能金属或硼粉为燃料,兼具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可调、比冲高及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固体/粉末或液体/粉末燃料组合冲压发动机,粉末燃料的加入不仅可大幅提高传统冲压发动机的比冲等性能,还能改善并增加其原有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导弹动力装置之一。针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并以此梳理出粉末燃料供给、发动机燃烧组织、发动机点火等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主要关键技术,同时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高性能粉末燃料研究、冲压空气作为驱动流化气可行性研究、发动机快速响应和环境适应潜力及工作可靠性研究等几点研究展望。通过对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相关研究技术进行综述梳理,明确了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发展高性能冲压发动机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 粉末燃料供给 发动机燃烧组织 发动机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预处理技术的粉末推进剂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武冠杰 任全彬 +2 位作者 胡春波 马少杰 刘林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7-632,共6页
为了提高高氯酸铵(AP)粉末推进剂的长期贮存性和高效燃烧性,利用预处理技术对AP粉末进行包覆团聚,改善其表面特性。采用吉布斯最小自由能法计算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的能量特性,利用预处理实验分析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对AP粉末的装填密... 为了提高高氯酸铵(AP)粉末推进剂的长期贮存性和高效燃烧性,利用预处理技术对AP粉末进行包覆团聚,改善其表面特性。采用吉布斯最小自由能法计算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的能量特性,利用预处理实验分析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对AP粉末的装填密度、吸湿性能和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并进行密闭燃烧器点火实验,研究氧燃比和装填量对Al/AP粉末推进剂能量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P的最佳预处理材料配比为添加10%HTPB,且在氧燃比为3∶1时,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的理论比冲最高达262.1s;一定范围内,随着氧燃比的增加,粉末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参数均有所增加;在氧燃比相同条件下,单位质量粉末推进剂成气量基本相同,随着粉末装填量的增加,燃温和特征速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高氯酸铵(AP)粉末推进剂 吸湿性 热分解特性 点火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性能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冠杰 任全彬 +2 位作者 李超 李悦 胡春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基于气压驱动活塞、气体夹带颗粒输运的粉末供给方式,通过调节驱动气量和流化气量,改变粉末推进剂质量流率。采用40μm Al粉和100μm AP粉末分别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进行变推力点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末火箭发动... 基于气压驱动活塞、气体夹带颗粒输运的粉末供给方式,通过调节驱动气量和流化气量,改变粉末推进剂质量流率。采用40μm Al粉和100μm AP粉末分别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对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进行变推力点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末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强的升高,Al/AP粉末的燃烧效率不断增加,燃烧效率最高可达到86.7%;在变推力调节阶段,AP粉末流量转调时间为1.1 s,Al粉末的流量转调时间为1.7 s;在喷管喉径为8 mm且氧燃比不变的情况下,推力调节比能达到1∶2.94,可实现粉末火箭发动机对推力调节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 粉末供给系统 燃烧效率 推力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石蜡燃料的能量特性和退移速率测试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松启 武冠杰 +1 位作者 刘欢 王鹏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8-502,共5页
含石蜡燃料是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理想能源,采用最小自由能法在富氧、富燃和最佳氧燃比条件下对组分含量不同的含石蜡燃料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燃料进行能量特性计算,利用固气矩形混合发动机测试含石蜡燃料和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 含石蜡燃料是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理想能源,采用最小自由能法在富氧、富燃和最佳氧燃比条件下对组分含量不同的含石蜡燃料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燃料进行能量特性计算,利用固气矩形混合发动机测试含石蜡燃料和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能量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组分配方下,加入AP使燃料中含氧量增多、最佳氧燃比和比冲降低,加入Al能提高燃烧室温度和密度比冲;在相同氧燃比下,含石蜡燃料和HTPB燃料的比冲基本相同.退移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氧气质量流率从25 g·s^-1增加到40g·s^-1时,石蜡燃料的退移速率从0.79 mm·s^-1增加到1.11 mm·s^-1,HTPB燃料的退移速率从0.47 mm·s^-1增加到0.68 mm·s^-1;石蜡燃料的退移速率约为普通HTPB燃料的1.58 ~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含石蜡燃料 混合发动机 能量特性 氧燃比 退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损失对微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胡松启 刘欢 +2 位作者 武冠杰 陈静 高胜灵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5,89,共7页
微推进器尺寸小,散热损失对微推进器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研究微推进器阵列燃烧室壁散热情况;分析热损失对单元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测量微型发动机推力,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微推进器阵列,燃烧室壁面处温度最高... 微推进器尺寸小,散热损失对微推进器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研究微推进器阵列燃烧室壁散热情况;分析热损失对单元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测量微型发动机推力,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微推进器阵列,燃烧室壁面处温度最高,热应力和热变形也最大;硅材料的室壁热应力以及热变形均比钢材料的小。微推进器喷管喉部散热损失最为严重。微推进器散热损失使喷管出口温度降低,出口速度减小,推力减小11%。对不同单元发动机实测推力值分析,发现各单元实测推力有差异,但都小于绝热理论计算推力;实测推力的平均值比散热损失计算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进器 散热损失 微推力 温度分布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二甲肼悬浊液电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武冠杰 胡松启 +5 位作者 刘凌毅 任全彬 于秀丽 胡声超 高峰 张教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31-1036,共6页
采用混合绝缘油的方法改善了偏二甲肼(UDMH)弱绝缘特性,实现了UDMH悬浊液的电流变效应。利用电流变测试装置对UDMH悬浊液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电场强度和藻酸介质含量对UDMH悬浊液电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浊液在无电场和有电场... 采用混合绝缘油的方法改善了偏二甲肼(UDMH)弱绝缘特性,实现了UDMH悬浊液的电流变效应。利用电流变测试装置对UDMH悬浊液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电场强度和藻酸介质含量对UDMH悬浊液电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浊液在无电场和有电场下的质量流率均随介质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少,但变化趋势不同;随介质质量分数增加,无电场时质量流率不断减少,而有电场时质量流率趋于定值,此值受电场强度和介质质量分数相互作用影响;5%UDMH含量的悬浊液,在藻酸介质含量30%、电场强度2kV·mm^(-1)时的电流变效应最佳;偏二甲肼含量对UDMH悬浊液绝缘性有很大影响,其含量小于15%的悬浊液都可实现电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推进剂 偏二甲肼(UDMH) 电场强度 电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和氧化铝液滴撞击壁面过程研究(英文)
9
作者 武冠杰 任全彬 +2 位作者 付宇 刘元敏 胡春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683,共7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微米级熔融态氧化铝通常会撞击燃烧室内壁面,由于氧化铝液滴具有较高的熔点,采用铝液滴替代氧化铝液滴进行实验研究。基于网格自适应技术,利用VOF方法对铝液滴撞击壁面实验进行数值计算,验证数值计算准确性。利用验证...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微米级熔融态氧化铝通常会撞击燃烧室内壁面,由于氧化铝液滴具有较高的熔点,采用铝液滴替代氧化铝液滴进行实验研究。基于网格自适应技术,利用VOF方法对铝液滴撞击壁面实验进行数值计算,验证数值计算准确性。利用验证的模型开展微米量级的氧化铝液滴与壁面碰撞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过程与实验基本保持一致;随着初始碰撞速度的增大,氧化铝液滴撞击壁面后依次出现反弹、附壁和破碎现象;随着氧化铝液滴粒径的增大,液滴反弹与附壁之间、附壁与破碎之间的转换临界We数随之减小; 20、50、100μm的氧化铝液滴垂直撞击固体水平壁面反弹和吸附的临界We数为170、84、50; 50μm和100μm的氧化铝液滴附壁与破碎之间的转换临界We数为141和129;液滴破碎须具备足够的动能来克服粘性耗散能和表面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液滴 直接数值模拟 自适应网格方法 临界We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基粉末燃料预处理及热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超 张力锋 +2 位作者 武冠杰 李悦 胡春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7-542,548,共7页
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硼基粉末燃料预处理材料的选择和用量,然后开展了硼基粉末燃料预处理实验,并对预处理所获得的硼基粉末燃料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试验台,对改性硼基粉末燃料在空气气氛中的热氧化特... 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硼基粉末燃料预处理材料的选择和用量,然后开展了硼基粉末燃料预处理实验,并对预处理所获得的硼基粉末燃料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试验台,对改性硼基粉末燃料在空气气氛中的热氧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不同改性硼基粉末燃料的热反应特性。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液体和固体冲压发动机,硼基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具有比冲和密度比冲的优势,且能在较大的空燃比范围内维持较高的燃烧室温度,有利于发动机的稳定工作。硼基粉末燃料中镁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粉末燃料的点火温度,并提高硼的氧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 硼基粉末燃料 装填率 热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ic anisotropy manipulation and interfacial coupling in Sm_(3)Fe_(5)O_(12)films and CoFe/Sm_(3)Fe_(5)O_(12)heterostructures
11
作者 Lei Shen Guanjie Wu +9 位作者 Tao Sun Zhi Meng Chun Zhou Wenyi Liu Kang Qiu Zongwei Ma Haoliang Huang Yalin Lu Zongzhi Zhang Zhigao She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583-590,共8页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manipulation in the Sm_(3)Fe_(5)O_(12)(SmIG)films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spin coupling in the CoFe/SmIG heterostructures were studied carefully.By switch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Gd...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manipulation in the Sm_(3)Fe_(5)O_(12)(SmIG)films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spin coupling in the CoFe/SmIG heterostructures were studied carefully.By switch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Gd_(3)Ga_(5)O_(12)substrates from(111)to(001),the magnetic anisotropy of obtained SmIG films shifts from in-plane to out-of-plane.Similar results can also be obtained in the films on Gd_(3)Ga_(5)O_(12)substrates,which identifies the universality of such orientation-induced magnetic anisotropy switching.Additionally,the interfacial spin coupling and magnetic anisotropy switching effect on the spin wave in CoFe/SmIG magnetic heterojunctions have also been explored by utilizing the time-resolved magneto-optical Kerr effect technique.It is intriguing to find that both the frequency and effective damping factor of spin precession in CoFe/SmIG heterojunctions can be manipulated by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switching of SmIG films.These findings not only provide a route for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acquisition but also give a further path for spin manipulation in magnetic films and heteroj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Sm_(3)Fe_5O_(12)films interfacial spin coupling CoFe/Sm_(3)Fe_5O_(12)heteroj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