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7
1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1 位作者 梁立民 王海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介绍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典型病例,回顾国内有详细记载的44例病例,详述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并做文献复习。结果: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 目的:介绍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典型病例,回顾国内有详细记载的44例病例,详述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并做文献复习。结果: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长期的嗜酒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对于影响美观及功能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全面了解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发病情况,对其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病 多发性对称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袁晔 布静秋 高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就诊时绝大多数处于T4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27例患者获随访,治疗后至随... 目的:探讨发生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就诊时绝大多数处于T4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27例患者获随访,治疗后至随访时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40.5%。结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侵袭性强,隐匿性高,发现时即已较晚,预后常常不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上颌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朱光明 孙璐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现一定的神经变性病理学变化;2例增粗变性神经,虽未发现肿瘤细胞,但已失去神经正常结构,出现网状变性;2例已受侵犯神经发现肿瘤细胞沿神经周侵犯的特点,电镜显示肿瘤的神经周侵袭表现为肿瘤细胞占据神经束膜内间隙,两侧结缔组织及基底膜细胞保持连续完整。结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该肿瘤嗜神经侵犯的超微结构特点,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神经周侵袭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步荣发 张海钟 布静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 :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咽旁间隙原发性 2 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 6 1.0 9% ,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 ,占 19.2 5 % ;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 ,占17.5 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 目的 :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咽旁间隙原发性 2 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 6 1.0 9% ,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 ,占 19.2 5 % ;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 ,占17.5 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 35 .15 % ,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 ,占 2 1.76 % ;恶性淋巴瘤第2位 ,占 7.95 %。炎症的患病比为 3.77% ,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 ,恶性肿瘤次之 ,炎症居第 3位 ,比例约为 1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咽旁间隙 肿块 流行病学分析 恶性肿瘤 炎症 良性肿瘤 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颈巨大肿物的颈动脉CTA和MR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钟 步荣发 +5 位作者 马林 赵军平 赵红 赵绍宏 刘大明 蔡剑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 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头颈部的成像特点,探讨颈部巨大肿物对颈动脉正常解剖位置的影响和对血管壁侵蚀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对11例颌颈部肿物患者行颈动脉 CTA和MRA...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 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头颈部的成像特点,探讨颈部巨大肿物对颈动脉正常解剖位置的影响和对血管壁侵蚀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对11例颌颈部肿物患者行颈动脉 CTA和MRA,分别同步注射造影剂,螺旋CT对病变区血管段进行重点薄层螺旋扫描, Easy Vision三维重建; MRI扫描由 Sun工作站三维重建。对比分析颈动脉 CTA和 MRA。结果: 11例颌颈部肿物患者中 5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向内侧移位,其中2例颈外动脉受压狭窄;另1例颈内动脉向后侧移位,颈外动脉向外前移位;1例颈内静脉血管壁多处受侵蚀。结论:CTA能够显示颈部大血管走向及与下颌骨、舌骨、颈椎、颅底骨组织三维空间关系;MRA显示血管壁的情况较CTA精确,均可为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三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MRA 颈部肿物 颈动脉 颅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99)Tc^m-右旋糖苷SPECT显像在cN0期口腔鳞癌中的应用
6
作者 丁勇 布静秋 +3 位作者 田嘉禾 步荣发 徐白萱 邵明哲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采用蓝染法9、9Tcm-右旋糖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淋巴核素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对31例cN0期口腔鳞癌(OSCC)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淋巴结常规病理、连续切片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IHC)检测,评价淋巴核素显像对cN... 采用蓝染法9、9Tcm-右旋糖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淋巴核素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对31例cN0期口腔鳞癌(OSCC)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淋巴结常规病理、连续切片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IHC)检测,评价淋巴核素显像对cN0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意义。结果表明,蓝染法、γ探测、SPECT淋巴显像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出25(80%)、31(100%)、30(96.5%)例,SPECT检测出1例对侧SLN,6枚/8枚SLN转移阳性淋巴结位于SPECT显示的最热点/次热点,连续切片及IHC检测出常规病理与SPECT核素显像不能显示的2枚微转移淋巴结。因此,前哨淋巴结核素显像能有效地检测出cN0期口腔癌患者SLN,避免对侧SLN的遗漏。热点与次热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能反映大多数cN0期口腔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核素显像难以显示微小转移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前哨淋巴结 核素显像 微转移 连续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