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乐化”思维在贝里奥作品Sequenza Ⅲ中的体现 被引量:4
1
作者 欧阳鑫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新人声主义"(the New Vocalism)代表着20世纪人们对于"新的声音"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是音乐文化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更明确指向一些卓越的作曲家在创作人声作品领域时的开拓和探索。意大利作曲家鲁契亚诺&... "新人声主义"(the New Vocalism)代表着20世纪人们对于"新的声音"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是音乐文化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更明确指向一些卓越的作曲家在创作人声作品领域时的开拓和探索。意大利作曲家鲁契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1958年开始就创作的大量作品打开了人声创作"自我解放"之门,而《序列之三——为女声而作》(SequenzaⅢ)正是其成熟与顶峰之作。该文将贝里奥此类作品的创作理念概括为"人声器乐化"思维,通过对这部作品独特的文字处理与新人声"演奏技法"的分析,探寻了贝里奥"人声器乐化"思维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里奥 《序列之三——为女声而作》(SequenzaⅢ) 人声 器乐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强斌《绣赋》的核心技法与创作理念
2
作者 欧阳鑫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7,43,166,共12页
在视听联觉、音画同步的艺术效果下表现民族气韵和地域意境,是陈强斌近年来一直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在当代语境下一种尊崇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和创作态度。文章择取作曲家回归传统管弦乐创作并成功首演的一部新作《绣赋》为分... 在视听联觉、音画同步的艺术效果下表现民族气韵和地域意境,是陈强斌近年来一直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在当代语境下一种尊崇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和创作态度。文章择取作曲家回归传统管弦乐创作并成功首演的一部新作《绣赋》为分析对象,从核心音程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其线性因素的多种编排和动态形式,进而从音响层级的设计与布局、结构思维与修辞逻辑等方面考索作曲家的技术内核,并探究其支撑诸多外化赋形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强斌 绣赋 核心音程关系 音响层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