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源断裂特征与油气差异富集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华
欧阳冠宇
+4 位作者
刘晓
刘景东
陈蕾
张芷晴
刘海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油气富集层系不均的特征,为了揭示断层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油源断层类型、活动性及输导能力,得到了研究区断-源、断-盖等配置关系,建立了深、浅层油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Ⅰ、Ⅱ、Ⅲ共...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油气富集层系不均的特征,为了揭示断层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油源断层类型、活动性及输导能力,得到了研究区断-源、断-盖等配置关系,建立了深、浅层油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Ⅰ、Ⅱ、Ⅲ共3类油源断层,它们分别断穿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各类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与其活动速率密切相关,由于3类油源断层的供烃能力依次减小,油气沿Ⅰ类、Ⅱ类、Ⅲ类油源断层向东二段以上层系运移的最小活动速率依次增加;研究区油气在东二段上下层系的差异分布受油源断层活动速率和断层与东二段盖层的配置关系共同控制,断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了油气能否穿过盖层,而是否有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至盖层之上则受控于被油源断层断穿的烃源岩的供烃能力及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综合建立了“断-盖封堵”深层油气富集模式和“断-盖开启”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合理解释了南堡凹陷各构造带油气纵向富集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断-盖配置
油气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3
作者
刘国勇
刘华
+4 位作者
陈蕾
孟令箭
刘景东
欧阳冠宇
刘海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油气分布有序性是表征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寻找接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开展油气藏类型、油气性质、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输导体系和断—盖条件等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的主要控制因...
油气分布有序性是表征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寻找接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开展油气藏类型、油气性质、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输导体系和断—盖条件等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南堡凹陷从次凹中心向边缘,表现出由岩性油气藏向构造油气藏、原油性质逐渐变差、富集层系逐渐变浅的有序变化。断陷期、坳陷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演化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从而控制储盖组合分布和圈闭类型,其中源下、源内和源上3类储盖组合为多层系油气分布奠定了基础;纵横向输导体系和断—盖配置差异,控制了不同构造带油气运聚过程,形成了凹陷中部源下富集、凹陷边缘源上富集的总体规律。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该凹陷的油气分布规律性,可为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气分布有序性
成藏要素
输导体系
油气差异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源断裂特征与油气差异富集模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华
欧阳冠宇
刘晓
刘景东
陈蕾
张芷晴
刘海青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油凹陷压力梯度与油气运移方式量化表征”(41972141)。
文摘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油气富集层系不均的特征,为了揭示断层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油源断层类型、活动性及输导能力,得到了研究区断-源、断-盖等配置关系,建立了深、浅层油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发育Ⅰ、Ⅱ、Ⅲ共3类油源断层,它们分别断穿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各类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与其活动速率密切相关,由于3类油源断层的供烃能力依次减小,油气沿Ⅰ类、Ⅱ类、Ⅲ类油源断层向东二段以上层系运移的最小活动速率依次增加;研究区油气在东二段上下层系的差异分布受油源断层活动速率和断层与东二段盖层的配置关系共同控制,断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控制了油气能否穿过盖层,而是否有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至盖层之上则受控于被油源断层断穿的烃源岩的供烃能力及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综合建立了“断-盖封堵”深层油气富集模式和“断-盖开启”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合理解释了南堡凹陷各构造带油气纵向富集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断-盖配置
油气富集模式
Keywords
Nanpu Sag
oil-source fault
fault activity
fault-caprock configuration
oil and gas enrichment patter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华
魏鑫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富油凹陷压力梯度与油气运移方式量化表征(编号:41972141)”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Nanpu sag
No.2 structural belt
type of crude oi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iomarker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inn-situ hydrocarbon supply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3
作者
刘国勇
刘华
陈蕾
孟令箭
刘景东
欧阳冠宇
刘海青
机构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关键技术研究”下属课题“冀东凹陷断陷湖盆油气分布有序性规律与评价技术研究”(2021DJ0704)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南堡凹陷关键成藏条件评价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KT2022A01)。
文摘
油气分布有序性是表征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寻找接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开展油气藏类型、油气性质、油气富集程度、油气输导体系和断—盖条件等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南堡凹陷从次凹中心向边缘,表现出由岩性油气藏向构造油气藏、原油性质逐渐变差、富集层系逐渐变浅的有序变化。断陷期、坳陷期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构造演化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从而控制储盖组合分布和圈闭类型,其中源下、源内和源上3类储盖组合为多层系油气分布奠定了基础;纵横向输导体系和断—盖配置差异,控制了不同构造带油气运聚过程,形成了凹陷中部源下富集、凹陷边缘源上富集的总体规律。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该凹陷的油气分布规律性,可为成熟探区的精细勘探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油气分布有序性
成藏要素
输导体系
油气差异富集
Keywords
Nanpu Sag
orderly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ments
transport system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源断裂特征与油气差异富集模式
刘华
欧阳冠宇
刘晓
刘景东
陈蕾
张芷晴
刘海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刘华
魏鑫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有序性与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刘国勇
刘华
陈蕾
孟令箭
刘景东
欧阳冠宇
刘海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