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60-61,共2页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地高辛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6个月,B组、C组在上述治疗基...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地高辛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6个月,B组、C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比索洛尔10mg、1次/d,卡维地络25mg、2次/d,口服6个月。用药后分别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6个月后B、C两组LVEDD、LVESD降低,LVEF、FS、SV明显增加,FBG、TC、LDL-C、心率、血压情况都有所改善(P<0.05)。结论:比索洛尔、卡维地络均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卡维地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2 位作者 邓莉 陈勤 欧阳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检测三组心肌组...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检测三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及缺血范围,并用Western-blot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4.13±3.27)nmol/L比(11.13±2.13)nmol/L],CK-MB也升高[(15.21±6.24)U/L比(2752.21±1276.36)U/L],GSH则明显降低[(241.42±3.28)mg/L比(184.26±2.14)m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MDA[(8.25±4.26)nmol/L]、CK-MB[(1873.24±621.43)U/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乌司他丁组梗死面积[(12.27±4.26)%]小于I/R组[(17.1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IL-6、IL-8水平较低[(0.412±0.550)、(0.132±0.071)],缺血再灌注后,I/R组IL-6、IL-8表达升高[(1.785±0.720)、(0.926±0.24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炎性因子IL-6、IL-8水平下降[(1.102±0.780)、(0.672±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炎症因子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NF-κB和IL-6,IL-8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2 位作者 陈勤 欧阳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7期8-11,1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用MTT法检测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依达拉奉对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及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MDA)试剂盒检测IL-6、IL-8及GSH、MDA含量,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2.3±3.1)%,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MDA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GSH含量高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IL-6、IL-8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14.67±0.50)%]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8.88±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依达拉奉组NF-κB蛋白水平(2.106±0.012)低于过氧化氢组(4.216±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后所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下调NF-kB和IL-6、IL-8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万珍英 +2 位作者 欧阳先国 陈勤 肖建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2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3.0 g/d静点,1次/d,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状况和药物不...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3.0 g/d静点,1次/d,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均有效;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适量加用左旋卡尼汀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卡尼汀 慢性心功能不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结构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2 位作者 邓莉 陈勤 欧阳先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7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结构[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表面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44/p42 MAPK)表达。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20)、I/R组(n=20)、I/R+促红...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结构[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表面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44/p42 MAPK)表达。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20)、I/R组(n=20)、I/R+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组(n=20)和I/R+pHBP组(n=20)。采用垫扎球囊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I/R+rhEPO组和I/R+pHBP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5 min经尾静脉注射rhEPO(3000 U/kg)、pHBP(1μg/kg),I/R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梗死面积。术后3、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的p44/p42 MAPK表达。结果与I/R组心肌梗死面积[(18.45±1.24)%]比较,I/R+rhEPO组[(12.32±1.27)%]、I/R+pHBP组[(11.64±2.32)%]心肌梗死面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血清LDH[(3012.24±175.21)U/L]及CK-MB[(216.02±15.24)U/L]比较,I/R+rhEPO组和I/R+pHBP组的血清LDH及CK-MB[(2433.24±116.32)、(2511.12±98.72)、(128.16±17.52)、(121.31±21.43)U/L]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3 h,与I/R组比较,I/R+pHBP组p44/42 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24 h,与I/R组比较,I/R+rhEPO组p44/42 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BP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结构 缺血再灌注 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