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欧宝立 李笃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少量纳米粒子可同时实现对聚丙烯(PP)基体的增强增韧并对其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抗老化及抗菌等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用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P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无机... 少量纳米粒子可同时实现对聚丙烯(PP)基体的增强增韧并对其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抗老化及抗菌等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用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P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介绍PP纳米复合材料体系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PP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结晶和抗老化等性能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量纳米粒子可大幅度提升基体材料的综合性能,但目前许多文献报道的表面改性和制备技术仍没有解决纳米团聚的难题,特别是要实现工业生产则纳米粒子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尚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聚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纳米SiO_2与聚丙烯共混制备聚丙烯/SiO_2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8
2
作者 欧宝立 李笃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229-231,共3页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经表面修饰将丙烯酸酯键接到Si O2表面制备出丙烯酸酯修饰Si O2纳米粒子。丙烯酸酯修饰Si O2纳米粒子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Si 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粒子增韧机理进...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经表面修饰将丙烯酸酯键接到Si O2表面制备出丙烯酸酯修饰Si O2纳米粒子。丙烯酸酯修饰Si O2纳米粒子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Si 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粒子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在Si O2含量为3.5wt%时达到最大值,Si O2纳米粒子对聚丙烯基体材料有很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修饰 聚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修饰 被引量:9
3
作者 欧宝立 李笃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在讨论无机纳米粒子团聚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研究进展。表面修饰包括物理和化学修饰,重点综述了表面聚合物修饰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以化学键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其主要方法包括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入可聚合碳-... 在讨论无机纳米粒子团聚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研究进展。表面修饰包括物理和化学修饰,重点综述了表面聚合物修饰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以化学键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其主要方法包括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入可聚合碳-碳双键合成大分子单体、此大分子单体与相应乙烯基单体共聚在表面生成聚合物;将引发剂"固定"在纳米粒子表面合成大分子引发剂,以此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物生成表面接枝聚合物;反应型聚合物链与粒子表面活性基团反应将聚合物链接枝到纳米粒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表面修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聚丙烯/尼龙6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欧宝立 李笃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2-54,58,共4页
用SiO2和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修饰合成功能化纳米TiO2(sTiO2-O),然后与聚丙烯/尼龙6共混物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sTiO2-O/PP/PA6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分散相尼龙6尺寸大小观察表明,由于... 用SiO2和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修饰合成功能化纳米TiO2(sTiO2-O),然后与聚丙烯/尼龙6共混物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sTiO2-O/PP/PA6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分散相尼龙6尺寸大小观察表明,由于功能化纳米粒子表面环氧基与PA6中氨基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效提高了两相的界面作用;少量纳米TiO2的加入使分散相尼龙6尺寸大幅度减小,并使复合材料拉伸和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由此表明功能化纳米TiO2对不相容PP/PA6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增容 聚丙烯/尼龙6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被引量:8
5
作者 欧宝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3-807,共5页
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的乙烯基单体键接到S iO2纳米粒子表面合成大分子单体。用过量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 I)对S iO2粒子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出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NCO基团的功能化S iO2粒子(S iO2-TD I),再利用S iO2-TD I与丙烯酸... 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的乙烯基单体键接到S iO2纳米粒子表面合成大分子单体。用过量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 I)对S iO2粒子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出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NCO基团的功能化S iO2粒子(S iO2-TD I),再利用S iO2-TD I与丙烯酸羟丙酯(HPA)反应将碳-碳双键键接到S iO2粒子表面合成出大分子单体。考察了反应条件对TD I与S iO2反应的影响。此外,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大分子单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 iO2大分子单体能均匀地分散在甲苯溶液中,没有发生明显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甲苯二异氰酸酯 表面修饰 二氧化硅大分子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双键修饰纳米SiO_2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欧宝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碳-碳双键以化学键形式键接到纳米SiO2表面合成可反应型功能化SiO2。通过红外测试,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实验和分散性等实验评价表面修饰效果,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SiO2作为汽油机... 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碳-碳双键以化学键形式键接到纳米SiO2表面合成可反应型功能化SiO2。通过红外测试,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实验和分散性等实验评价表面修饰效果,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SiO2作为汽油机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纳米SiO2可直接分散于基础油等油性介质中,并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并对磨损表面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修饰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美龙 欧宝立 +4 位作者 郭源君 颜建辉 康永海 刘惠洋 郭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研究氧化石墨烯对聚酰胺6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用氯化亚砜将其活化得到酰氯修饰氧化石墨烯,再与氨气反应制备氨基化氧化石墨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酰胺6/氧化石... 为研究氧化石墨烯对聚酰胺6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用氯化亚砜将其活化得到酰氯修饰氧化石墨烯,再与氨气反应制备氨基化氧化石墨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在甲酸中的分散实验研究该材料的相容性,并利用拉伸实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酰胺6成功以化学键形式键接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表面;氧化石墨烯在聚酰胺6基体中呈现均匀稳定分散;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于甲酸中,其在甲酸中的相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1%时,聚酰胺6/氧化石墨烯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达到133和73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氧化石墨烯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聚丙烯/尼龙6两组分聚合物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聪 欧宝立 李政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将其与聚丙烯/尼龙6(PP/PA6)两组分聚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制备聚丙烯/尼龙6/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强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尼龙6分散相尺寸大小观察表明,由...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将其与聚丙烯/尼龙6(PP/PA6)两组分聚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制备聚丙烯/尼龙6/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强度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尼龙6分散相尺寸大小观察表明,由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环氧官能团与尼龙6中端氨基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效提高了各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少量的氧化石墨烯使尼龙6分散相尺寸大幅度减小,并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由此表明石墨烯对热力学不相容聚丙烯/尼龙6两组分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增容 聚丙烯/尼龙6共混物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in two-dimensional monolayer Si2BN by adsorbing halogen atoms
9
作者 Cheng-Wei Wu Changqing Xiang +4 位作者 Hengyu Yang Wu-Xing Zhou Guofeng Xie Baoli Ou Dan W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1-47,共7页
Using the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and Boltzmann transport theory, we study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Si2BNadsorbing halogen atoms (Si2BN-4X, X = F, Cl, Br, and 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h... Using the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and Boltzmann transport theory, we study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Si2BNadsorbing halogen atoms (Si2BN-4X, X = F, Cl, Br, and 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halogen atoms cansignificantly regulate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 and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2BN. Among them, Si2BN-4I has thebest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the figure of merit can reach 0.50 K at 300 K, which is about 16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Si2BN. This is because the adsorption of iodine atom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due to banddegeneracy, but also rapidly reduces the phonon thermal conductivity by enhancing phonon scattering. Our work proves the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Si2BN-based crystals in the field of thermoelectricity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metal crystals toopen bandgaps by adsorbing hal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rmoelectric effects transport properties electronic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