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细胞促人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成管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欧娟娟 萨日娜 +1 位作者 江恒 梁后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s)体外成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hLECs采用结肠癌细胞SW480的培养上清液进行培养,对照组hLECs采用单纯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两组hLECs体外成管能力的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LECs细胞...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s)体外成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hLECs采用结肠癌细胞SW480的培养上清液进行培养,对照组hLECs采用单纯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两组hLECs体外成管能力的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LECs细胞骨架变化情况和Prox-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LECs中整合素α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LECs的成管能力更强,培养第7天即形成丰富的网状结构,至第14天形成典型的管状结构。从第6天开始实验组形成的小管数量(2.93±0.56条)即明显多于对照组(1.56±0.26条,P<0.05)。实验组微丝结构完整连续,呈极性排列,细胞有伪足伸出,对照组微丝结构不明显;两组的微管结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Prox-1和整合素α9的表达(37.46±16.73,1.20±0.04)与对照组(20.35±12.58,0.59±0.05)比较均有增加(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外分泌作用促进hLECs形成管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淋巴管 结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微丝 微管 整合素α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调控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凋亡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培亮 欧娟娟 +4 位作者 萨日娜 何金霞 谢赣丰 刘平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0-923,共4页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结肠癌SW480细胞干扰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表达,建立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低表达的SW480细胞。利用MTT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结肠癌SW480细胞干扰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表达,建立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低表达的SW480细胞。利用MTT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同时使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前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结肠癌SW480细胞后,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持续低表达。MTT法结果显示,干扰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24、48、72、96 h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转染组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及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9±1.13)%、(3.71±0.42)%、(47.76±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干扰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后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上调,同时,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降低。结论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对结肠癌SW480细胞具有促增殖、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粘连蛋白 RNAI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对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萨日娜 欧娟娟 +3 位作者 耿培亮 何金霞 向丽莎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其在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5-氟尿嘧啶(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前后SW480细胞...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其在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5-氟尿嘧啶(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以及E-钙粘素(E-cardherin)、波形蛋白(vinmentin)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E-cardherin、Vinmentin以及多药耐药蛋白(MRP)、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体外药物敏感试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比色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存活能力。结果 SW480细胞经C225、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后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微丝蛋白排列极性增强,E-cardherin表达下降,Vinmentin表达升高,同时伴随MRP、P-gp表达增高。SW480细胞经C225与5-Fu联合处理较单独应用2个药物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W480细胞经单独使用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可诱导细胞发生EMT,且此EMT对肿瘤细胞耐药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多药耐药 西妥昔单抗 5-氟尿嘧啶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M-8新型颗粒性疫苗的制备、鉴定和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平 梁后杰 +6 位作者 阮志华 郑晨宏 欧娟娟 童晶涛 谢赣丰 耿培亮 边志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制备、鉴定基于肿瘤抗原TEM-8(tumor endothelial marker-8)的复合颗粒性疫苗,研究其在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阳离子肽和DNA制备成复合颗粒性的结构,以透射电镜、DNA阻滞试验、DNa-seI保护试验、Westernblot等... 目的制备、鉴定基于肿瘤抗原TEM-8(tumor endothelial marker-8)的复合颗粒性疫苗,研究其在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阳离子肽和DNA制备成复合颗粒性的结构,以透射电镜、DNA阻滞试验、DNa-seI保护试验、Westernblot等对该疫苗进行制备和鉴定,同时进行体外激发CTL杀伤活性的标准51Cr释放实验。结果在NaCl浓度为87.5mmol/L、电荷比为2的制备条件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形成颗粒;Westernblot鉴定其可有效介导TEM-8蛋白表达;该疫苗有明显的杀伤毒性,杀伤率为59.7%,与对照组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基于肿瘤抗原TEM-8的复合颗粒性疫苗,其在体外能够有效激发出特异性CTL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8 阳离子肽 疫苗制备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艳荣 彭媛 +2 位作者 欧娟娟 张月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86例癌...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17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PDK4蛋白的表达,对结果及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K4在172例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86例癌旁肠黏膜组织(57.0%vs 26.7%,P<0.01),PDK4蛋白表达高低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且PDK4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在临床分期低的结肠癌患者中,PDK高表达者预后较差(P<0.01);而在临床分期高的结肠癌患者中,PDK表达高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K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其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结肠癌 组织芯片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抑制P53核转位调控肠癌SW480细胞凋亡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卫文 张月 +3 位作者 谢雄 欧娟娟 梁后杰 庞学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7-793,共7页
目的探讨P53在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fibronectin extra domain A,FN-EDA)调控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集富集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基因芯片EDA高表达组(EDA_high)与EDA低表达组(EDA_low)基因富集情况;干扰结肠癌SW480细胞F... 目的探讨P53在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fibronectin extra domain A,FN-EDA)调控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因集富集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基因芯片EDA高表达组(EDA_high)与EDA低表达组(EDA_low)基因富集情况;干扰结肠癌SW480细胞FN-ED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RT-PCR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及P53蛋白磷酸化修饰,免疫荧光检测P53亚细胞分布,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检测P53与FN-EDA相互作用。结果结肠癌FN-EDA低表达组凋亡相关基因(KEGG_APOPTOSIS)富集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FN-EDA敲低组凋亡率增加(P<0.05),P53、BAX、P2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53蛋白Ser15、Ser37、Ser392磷酸化水平上调,核内转位增加。FN-EDA敲低组细胞转染FN-EDA过表达慢病毒后,凋亡率降低(P<0.05),P53蛋白Ser15、Ser37磷酸化水平下调,核内转位减少;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P53与FN-EDA具有相互作用。结论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通过与P53相互作用抑制P53磷酸化和核转位,调控P53-BAX通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粘连蛋白EDA片段 P53 凋亡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酶1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以及有氧糖酵解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杰 陈建芳 +2 位作者 李甫 欧娟娟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1(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1, FBP1)在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结肠癌侵袭及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BP1表达,对结果及临床病理学参数... 目的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1(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1, FBP1)在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结肠癌侵袭及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BP1表达,对结果及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干扰结肠癌SW480细胞FBP1表达,CCK-8检测其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能量代谢实验检测细胞糖酵解能力。结果 FBP1在80例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低于80例癌旁肠黏膜组织(21.25%vs 86.25%,P<0.01);CCK-8检测结果显示FBP1可以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FBP1可以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细胞能量代谢实验结果显示FBP1可以抑制SW480的糖酵解水平。结论 FB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肠黏膜组织,其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以及有氧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酶 结肠癌 侵袭 有氧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致大鼠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背根神经节内神经递质类物质靶标定量检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文玲 陈艳荣 +1 位作者 欧娟娟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4-691,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外周神经毒性模型中奥沙利铂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递质类物质浓度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SPF级)按抽签法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累积剂量、多频次腹腔注射(累积剂量48 mg/m^2,模拟...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外周神经毒性模型中奥沙利铂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递质类物质浓度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SPF级)按抽签法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累积剂量、多频次腹腔注射(累积剂量48 mg/m^2,模拟人体剂量>1200 mg/m^2)的方法建立慢性外周神经毒性模型,利用神经递质类物质靶标定量检测筛选出背根神经内浓度显著改变的神经递质类物质。结果在奥沙利铂累积剂量为48 mg/m^2时,可成功构建大鼠慢性外周神经毒性模型;其背根神经节内谷氨酰胺[(58.54±10.46)nmol/L,P<0.05]、L-谷氨酸[(43.12±7.76)nmol/L,P<0.05]、多巴胺[(0.03±0.02)nmol/L,P<0.01]、去甲肾上腺素[(0.25±0.04)nmol/L,P<0.05]、3、4-二羟基苯乙酸[(0.41±0.01)nmol/L,P<0.01]、香草扁桃酸[(3.30±0.63)nmol/L,P<0.05]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尤其以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的增加最为显著。结论奥沙利铂慢性蓄积可导致背根神经节内部分神经递质类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可能与神经元损伤及慢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慢性外周神经毒性 背根神经节 神经递质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