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棘皮动物弧菌诱导中间球海胆免疫致敏现象分析
1
作者
殷维骏
刘岩松
+5 位作者
田文卓
欧凡江
刘雷
丁君
张伟杰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探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否存在免疫致敏现象,使用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对中间球海胆进行重复感染(首次、二次菌浓度分别为10^(3)、10^(4) CFU/mL),检测并比较了两次注射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中...
为探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否存在免疫致敏现象,使用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对中间球海胆进行重复感染(首次、二次菌浓度分别为10^(3)、10^(4) CFU/mL),检测并比较了两次注射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密度、吞噬能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二次感染后免疫致敏组和对照组间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时诱导致敏组的体腔细胞总密度、吞噬细胞密度、ACP、ROS和T-AOC等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且响应时间明显缩短,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36、36、84、12、36 h,且各指标的峰值均显著高于首次感染(P<0.05);二次感染后,诱导致敏组在6 h时的吞噬率(45.4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33.17%±1.94%);经过棘皮动物弧菌低浓度诱导后,诱导致敏组存活率(43.33%±10.00%)显著高于未经诱导的阳性对照组(7.78%±10.71%)(P<0.05)。研究表明,低浓度棘皮动物弧菌能诱导中间球海胆产生免疫致敏现象,此结果可为中间球海胆的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棘皮动物弧菌
免疫致敏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间球海胆黑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岩松
张伟杰
+5 位作者
王中
殷维骏
欧凡江
田文卓
刘雷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3-801,共9页
为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黑嘴病的病原,从患黑嘴病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记为D1),通过人工回感试验确定致病性后,对该致病菌进行电镜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以鉴定其...
为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黑嘴病的病原,从患黑嘴病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记为D1),通过人工回感试验确定致病性后,对该致病菌进行电镜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以鉴定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D1菌株对3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经D1菌株回感后,发病症状与自然状态下患黑嘴病海胆症状相同,并在回感海胆体腔液中分离出相同菌株;D1菌株长×宽为(2.10±0.31)μm×(0.68±0.08)μm,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D1菌株与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的一致性高达99.04%;生化鉴定结果显示,D1菌株与蔗糖、6%NaCl胨水和氧化酶反应均呈阳性;根据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菌为棘皮动物弧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多黏霉素B、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麦迪霉素、庆大霉素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黑嘴病的病原菌为棘皮动物弧菌,且该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不敏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黑嘴病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棘皮动物弧菌诱导中间球海胆免疫致敏现象分析
1
作者
殷维骏
刘岩松
田文卓
欧凡江
刘雷
丁君
张伟杰
常亚青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面上项目(LJKZ0702)
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项目(20220001)
+2 种基金
2023中央财政对辽宁渔业补助项目
大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16SN067)
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
文摘
为探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否存在免疫致敏现象,使用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对中间球海胆进行重复感染(首次、二次菌浓度分别为10^(3)、10^(4) CFU/mL),检测并比较了两次注射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密度、吞噬能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二次感染后免疫致敏组和对照组间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时诱导致敏组的体腔细胞总密度、吞噬细胞密度、ACP、ROS和T-AOC等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且响应时间明显缩短,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36、36、84、12、36 h,且各指标的峰值均显著高于首次感染(P<0.05);二次感染后,诱导致敏组在6 h时的吞噬率(45.4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33.17%±1.94%);经过棘皮动物弧菌低浓度诱导后,诱导致敏组存活率(43.33%±10.00%)显著高于未经诱导的阳性对照组(7.78%±10.71%)(P<0.05)。研究表明,低浓度棘皮动物弧菌能诱导中间球海胆产生免疫致敏现象,此结果可为中间球海胆的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棘皮动物弧菌
免疫致敏
免疫指标
Keywords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Vibrio echinoideorum
immune priming
immune parameter
分类号
S947.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间球海胆黑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岩松
张伟杰
王中
殷维骏
欧凡江
田文卓
刘雷
常亚青
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3-80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2018YFD0901601)
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
+1 种基金
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2019RQ122)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LJKZ0702)。
文摘
为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黑嘴病的病原,从患黑嘴病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记为D1),通过人工回感试验确定致病性后,对该致病菌进行电镜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以鉴定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D1菌株对3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经D1菌株回感后,发病症状与自然状态下患黑嘴病海胆症状相同,并在回感海胆体腔液中分离出相同菌株;D1菌株长×宽为(2.10±0.31)μm×(0.68±0.08)μm,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D1菌株与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的一致性高达99.04%;生化鉴定结果显示,D1菌株与蔗糖、6%NaCl胨水和氧化酶反应均呈阳性;根据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菌为棘皮动物弧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多黏霉素B、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麦迪霉素、庆大霉素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黑嘴病的病原菌为棘皮动物弧菌,且该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不敏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黑嘴病
病原鉴定
Keywords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black mouth diseas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947.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棘皮动物弧菌诱导中间球海胆免疫致敏现象分析
殷维骏
刘岩松
田文卓
欧凡江
刘雷
丁君
张伟杰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间球海胆黑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刘岩松
张伟杰
王中
殷维骏
欧凡江
田文卓
刘雷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