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β-葡萄糖苷酶鸡乳杆菌的益生功能评价及其在发酵红茶汤中的应用
1
作者 檀茜倩 周振彧 +4 位作者 崔方超 王当丰 吕欣然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184,共11页
本研究对健康婴儿粪便和东北酸菜中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进行了筛选,随后对酶活力最高的乳酸菌菌株的安全和益生特性以及其在红茶汤发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健康婴儿粪便分离的一株乳酸菌FB20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为0... 本研究对健康婴儿粪便和东北酸菜中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进行了筛选,随后对酶活力最高的乳酸菌菌株的安全和益生特性以及其在红茶汤发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健康婴儿粪便分离的一株乳酸菌FB20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为0.58 U/mL,经鉴定为鸡乳杆菌(Lactobacillus gullinarum)。L.gullinarum FB20具有良好的耐酸特性,在模拟胃液中存活率可达到96.21%±1.40%,8 h自聚集率为38.87%±0.14%,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共聚集率分别为38.82%±1.10%和53.92%±1.96%。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67%±3.19%、98.47%±0.01%和57.65%±3.42%;具有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抑制率分别为67.91%±1.24%和66.53%±0.34%。L.gullinarum FB20发酵红茶汤后,红茶汤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了12.48%、4.35%和10.57%(P<0.05),总酚含量也显著提高了1.07 mg/mL(P<0.05)。通过电子鼻测定发现,经过L.gullinarum FB20发酵的红茶汤相较对照组有机硫化物显著降低。本研究对产β-葡萄糖苷酶菌种的挖掘以及相关菌株在改善发酵茶汤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乳杆菌 Β-葡萄糖苷酶 益生特性 发酵 红茶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研究
2
作者 檀茜倩 王晓晴 +4 位作者 崔方超 王当丰 吕欣然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土壤中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的细菌类型以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本研究对土壤中可降解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所产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对群体感应淬灭菌的特性以及其对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的... 为了研究土壤中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的细菌类型以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本研究对土壤中可降解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所产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对群体感应淬灭菌的特性以及其对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判断菌株可能产群体感应淬灭酶类型。共从土壤中分离到4株对蜂房哈夫尼菌所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具有较高降解活性的细菌,经鉴定分别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i hormaechei)GS3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GS44、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S48和沙雷氏菌(Serratia sp.)GS53;其中霍氏肠杆菌GS31的淬灭活性最强,其次为沙雷氏菌GS53、蜡样芽孢杆菌GS44和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霍氏肠杆菌GS31和沙雷氏菌GS53的潜在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物质存在无细胞上清液中(Cell-free supernatant,CFS),而蜡样芽孢杆菌GS44和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存在于细胞破碎提取物(Crude cell extract,CCE)中;结合结晶紫染色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发现,所分离的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清除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能力,其中霍氏肠杆菌GS31的抑制率和清除率最高,分别为42.9%和53.0%。同源基因扩增结果表明,霍氏肠杆菌GS31、蜡样芽孢杆菌GS44、沙雷氏菌GS53中可能存在AiiA内酯酶和PvdQ酰化酶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中可能存在AiiA内酯酶基因。通过对土壤中可降解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菌株的筛选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研究,为进一步丰富群体感应淬灭菌资源,以及基于群体感应淬灭菌的水产保鲜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淬灭 生物被膜 蜂房哈夫尼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B_VpP_1裂解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3
作者 张德福 杨雯静 +8 位作者 刘可 刘青青 白梧桐 李凡 吕欣然 柏雪 檀茜倩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B_VpP_1裂解酶重组表达后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裂解作用,本实验根据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结果初步判断噬菌体vB_VpP_1的gp32基因片段为裂解酶基因,使用Expasy等工具分析了gp32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和结构等;使... 为了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B_VpP_1裂解酶重组表达后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裂解作用,本实验根据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结果初步判断噬菌体vB_VpP_1的gp32基因片段为裂解酶基因,使用Expasy等工具分析了gp32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和结构等;使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后克隆至p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后的裂解酶作用于宿主菌及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处理后的宿主菌,测定裂解酶的活性。结果表明,vB_VpP_1裂解酶的三级结构为球形亲水蛋白,预测含有2个催化结构域,符合革兰氏阴性菌噬菌体裂解酶的基本特征,不存在跨膜区域及信号肽。纯化后的噬菌体vB_VpP_1裂解酶活力约为(1 487±182)U/mg,对已被EDTA破坏细胞壁外膜的副溶血性弧菌表现出较强的裂解能力,但不能有效裂解细胞壁完好的副溶血性弧菌。本研究成功构建噬菌体vB_VpP_1裂解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后的裂解酶能够裂解细胞壁被破坏的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噬菌体 裂解酶 生物抗菌剂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乳酸对食源创伤弧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艳芳 刘水琳 +7 位作者 郭梦伽 吕孟敏 吕欣然 白凤翎 励建荣 崔方超 檀茜倩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和胞外DNA为指标,评价苯乳酸对创伤弧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光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弧菌生物膜的聚集期、成熟期和脱落期分别在16~32、32~56和56~72 h。苯乳酸浓度为0.5 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时,对创伤弧菌成熟期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好,对生物膜形成量、代谢活性、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胞外DNA的抑制率分别为51.04%、33.62%、61.97%、32.70%、52.25%,且破坏了生物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使细菌呈松散分布。苯乳酸可通过减少创伤弧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控制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生物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创伤弧菌 生物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诱导表达体系表达片球菌素融合蛋白 被引量:2
5
作者 檀茜倩 韩烨 +1 位作者 肖华志 周志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0-175,共6页
分别采用IPTG诱导和自动诱导方法诱导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表达片球菌素融合蛋白;采用稀释方法对变性后的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进行复性,复性后融合蛋白经Ni-IDA柱分离纯化后经肠激酶酶切得目的片球菌素蛋白;以单核细胞增多症... 分别采用IPTG诱导和自动诱导方法诱导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表达片球菌素融合蛋白;采用稀释方法对变性后的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进行复性,复性后融合蛋白经Ni-IDA柱分离纯化后经肠激酶酶切得目的片球菌素蛋白;以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所得到的片球菌素活性,并对其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耐蛋白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诱导后,IPTG诱导菌液最终OD_(600)值为3.5000,而自动诱导为7.6998,IPTG诱导融合蛋白包涵体采用尿素溶解后的蛋白浓度为0.1001 mg/m L,而自动诱导为0.2359 mg/m L;自动诱导体系所获得的片球菌素融合蛋白产量优于IPTG诱导体系。所获得的片球菌素对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有抑制作用,热稳定性好,耐酸性强而耐碱性弱,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蛋白酶K敏感,可以被降解。自动诱导体系可以应用于片球菌素融合蛋白的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高效表达片球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诱导 IPTG 包涵体 分离纯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乳酸片球菌素包涵体复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檀茜倩 韩烨 +1 位作者 肖华志 周志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3-176,182,共5页
本研究对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高效表达的乳酸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进行了提取和变性溶解,并采用稀释复性,反稀释复性,透析复性,CTAB辅助复性和CTAB和β-CD结合辅助复性五种方法对乳酸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变性溶液进行了... 本研究对E.coli BL21(DE3)基因工程菌高效表达的乳酸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进行了提取和变性溶解,并采用稀释复性,反稀释复性,透析复性,CTAB辅助复性和CTAB和β-CD结合辅助复性五种方法对乳酸片球菌素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变性溶液进行了复性的研究。结果表明CTAB和β-CD结合辅助复性的复性方法优于其它的复性方法,可以实现以较高浓度的包涵体变性蛋白溶液,较小体积的复性液来获得较高浓度的复性产物和达到相对稳定的复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 复性 片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球菌素对酸奶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檀茜倩 韩烨 +1 位作者 周志江 丁成为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107-110,共4页
将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片球菌素的乳酸片球菌接种至MRS培养基,培养后采用基于pH的吸附和解吸附法提取片球菌素,以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CVCC1595(4.55×108cfu/mL)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片球菌素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将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片球菌素的乳酸片球菌接种至MRS培养基,培养后采用基于pH的吸附和解吸附法提取片球菌素,以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CVCC1595(4.55×108cfu/mL)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片球菌素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其对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CVCC1595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g/mL,随机活性单位为21.875AU/mg。将片球菌素(0.01mg/mL)添加到人工污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CVCC1595的酸奶(6.305logcfu/mL)中,1d以后其菌落数下降为4.301logcfu/mL,并可以在30d的实验周期内保持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球菌素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 酸奶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酵素功能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檀茜倩 程笑笑 +4 位作者 周振彧 崔方超 吕欣然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93-399,共7页
植物酵素是以水果和蔬菜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的含有特定功能成分的产品,近年广受消费者关注,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已有关于植物酵素的大量研究报道,但缺少关于植物酵素制作、成分、功效以及不安全因素等的综合性分析。因此,该文... 植物酵素是以水果和蔬菜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的含有特定功能成分的产品,近年广受消费者关注,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已有关于植物酵素的大量研究报道,但缺少关于植物酵素制作、成分、功效以及不安全因素等的综合性分析。因此,该文针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酵素,对其主要含有的活性成分、风味和形成机制、功能、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方法等展开综述。植物酵素中含有益生菌、酶、有机酸、氨基酸、多酚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共同形成了植物酵素特殊的风味;植物酵素在抗氧化、治疗慢性疾病、调节肠道菌群、抑菌抗炎、减轻肥胖症及保护肝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安全因素包括食源性致病菌、甲醇、生物胺等,可以通过适当杀菌以及对发酵过程的控制减小危害。该文为植物酵素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酵素 益生菌 发酵 风味 营养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发酵对虾酱品质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檀茜倩 王丹 +6 位作者 麻冰玉 李学鹏 步营 吕欣然 崔方超 王当丰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3-110,共8页
为了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1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Y12作为发酵剂对在较低盐分添加情况下发酵虾酱对虾酱品质和菌群变化的影响,利用毛虾为原料,以10%(w/w)作为食盐添加量,对不同发酵阶段虾酱的感官、风味、丙二醛(MD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 为了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1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Y12作为发酵剂对在较低盐分添加情况下发酵虾酱对虾酱品质和菌群变化的影响,利用毛虾为原料,以10%(w/w)作为食盐添加量,对不同发酵阶段虾酱的感官、风味、丙二醛(MD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细菌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单菌、混菌发酵的虾酱品质及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芽孢杆菌混菌发酵的虾酱与单菌和自然发酵相比,感官、颜色和风味等评定值更高;其pH在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7.5~8.0之间;MDA值随发酵时间延长由0.98 mg/kg降低为0.33 mg/kg,TVB-N值在发酵10 d时最低为33.32 mg/100 g。对发酵虾酱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接入发酵剂后在发酵初期对菌群的相对丰度影响较大,在发酵后期,Alkalibacterium、Atopostipes、Staphylococcus和Tetragenococcus在不同组别中的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作为发酵剂在虾酱以及相关海产品发酵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虾酱 混菌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洁 韩烨 +2 位作者 周志江 赵鑫 檀茜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168,173,共5页
从我国华北地区采集到不同来源的蜂蜜样品13份,对其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7株耐高渗酵母菌分别鉴定为:菌株A、B为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 从我国华北地区采集到不同来源的蜂蜜样品13份,对其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7株耐高渗酵母菌分别鉴定为:菌株A、B为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菌株C、D、E为蜂蜜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mellis);菌株F、G为暹罗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iam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酵母菌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醛/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金枪鱼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方超 周闪闪 +5 位作者 张星晖 王当丰 檀茜倩 任丽琨 励建荣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9-318,共10页
为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延长金枪鱼货架期,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ZN)和叶醛(Leaf aldehyde,LA)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ZN抗菌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LA/Z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探究了纤... 为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延长金枪鱼货架期,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ZN)和叶醛(Leaf aldehyde,LA)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ZN抗菌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LA/Z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探究了纤维膜的抗菌机制,考察了LA/ZN纳米纤维膜对金枪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的具有线性形态、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均匀分布于475~575 nm;LA在玉米醇溶蛋白中的包封是一个物理过程,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相互作用;加入LA后,膜的初始熔化温度有所降低;LA具有广谱抑菌性,能够使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胞内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泄漏,导致细菌死亡。此外,4℃金枪鱼保鲜实验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能有效降低鱼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以及组胺含量,延缓鱼肉质地劣变,使金枪鱼片的货架期延长3 d。LA/ZN纳米纤维膜良好的保鲜性能有望在水产品保鲜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醛/玉米醇溶蛋白 同轴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金枪鱼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传统酱腌菜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娜泥 武文玉 +7 位作者 刘水琳 白凤翎 吕欣然 励建荣 檀茜倩 崔方超 俞张富 沈荣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该研究利用溶钙圈法及耐盐性能分析从东北传统酱腌菜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测定菌株的产酸、降解亚硝酸盐、抗氧化、抑菌、产香及产β-葡萄糖苷酶等能力... 该研究利用溶钙圈法及耐盐性能分析从东北传统酱腌菜中分离筛选耐盐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测定菌株的产酸、降解亚硝酸盐、抗氧化、抑菌、产香及产β-葡萄糖苷酶等能力,评价耐盐乳酸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从7种酱腌菜中分离到6株乳酸菌,其中菌株GNL2和GNL3在16.0%NaCl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良好的耐盐性,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与菌株GNL2相比,菌株GNL3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其产酸性能较好,发酵液的pH为3.75,亚硝酸盐降解率为99.80%,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0.76 U/mL,完整细胞提取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60%,无细胞提取物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78.70%,丁二酮和乙醛合成能力分别为11.13 mg/L和16.02 mg/L。结果表明,菌株GNL3可应用于东北传统酱腌菜生产中,为实现传统酱腌菜高品质规模化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耐盐性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肠道中富硒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13
作者 张艳芳 吕欣然 +5 位作者 武文玉 白凤翎 崔方超 檀茜倩 励建荣 李英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106-113,共8页
从来源于水产动物肠道的8株乳酸菌中筛选富硒活性较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耐胆盐、抗氧化能力及Caco⁃2细胞的黏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花鲢鱼肠道的菌株ZHL⁃2的富硒率高达85.46%,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 从来源于水产动物肠道的8株乳酸菌中筛选富硒活性较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耐胆盐、抗氧化能力及Caco⁃2细胞的黏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花鲢鱼肠道的菌株ZHL⁃2的富硒率高达85.46%,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与未富硒菌株ZHL⁃2相比,富硒后菌株ZHL⁃2完整细胞和破碎细胞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分别提高3.67%、3.67%、11.67%、11.00%。富硒后菌株ZHL⁃2胆盐耐受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分别增加6.54%和7.34 CFU/个,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加1.14 mm和2.8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肠道 乳酸菌 筛选 富硒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抑菌机制及其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明 于振兴 +6 位作者 檀茜倩 吕欣然 张国清 张永勤 董浩 张德福 励建荣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2期51-61,共1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水产品高度易腐败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开发天然保鲜剂一直是水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广泛的抑菌效果和优秀的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在水产品高度易腐败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开发天然保鲜剂一直是水产品贮藏与加工行业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广泛的抑菌效果和优秀的抗氧化活性,植物提取物已成为合成保鲜剂较有希望的替代品。本研究在讨论水产品腐败机制与植物源活性成分抑菌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简要分析了当前应用的局限性和解决办法,展望了未来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拓展植物提取物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保鲜 植物提取物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致病与腐败菌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檀茜倩 裴建博 +4 位作者 崔方超 李秋莹 吕欣然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0-278,共9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 水产品因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给消费者带来食用安全风险。现阶段研究证实细菌致腐和毒力的发挥多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因此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细菌控制手段。越来越多的群体感应抑制剂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被发现。随着生物工程、化学信息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设计也合成了多种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几种常见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类型及其对毒力因子的调控方式,并着重从微生物源、植物源、动物源和人工合成几个角度对相应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基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食源性致病菌 腐败菌 水产品保鲜 水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技术及其在生鲜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檀茜倩 麻冰玉 +5 位作者 王丹 崔方超 李学鹏 孙彤 葛永红 励建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生鲜食品产量很大,其在贮运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腐败变质,引发食用安全风险并造成经济损失。热杀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杀菌方法,但会影响生鲜食品的风味、色泽和营养,且不适用于热敏感性的食品物料。非热杀菌方法可以在一定... 生鲜食品产量很大,其在贮运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腐败变质,引发食用安全风险并造成经济损失。热杀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杀菌方法,但会影响生鲜食品的风味、色泽和营养,且不适用于热敏感性的食品物料。非热杀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光动力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目前针对光动力技术在生鲜食品中的应用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基于此,作者概述了光动力技术的定义和杀菌原理,总结了其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和作用机制,并介绍了该技术在水产品、果蔬、乳品和肉制品中的应用及其对这些食品品质的影响,为光动力技术在水产品、果蔬、乳制品、肉制品等生鲜食品保鲜和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技术 生鲜食品 食品保鲜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功能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凇民 李颖畅 +5 位作者 董高缘 崔方超 檀茜倩 励建荣 俞张富 沈荣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57-362,共6页
萝卜硫素是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又称莱菔硫烷,是硫代葡萄糖苷在内源芥子酶作用下水解产生,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萝卜硫素具有多种功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萝卜硫素具有抗菌功能,通过影响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方... 萝卜硫素是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又称莱菔硫烷,是硫代葡萄糖苷在内源芥子酶作用下水解产生,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萝卜硫素具有多种功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萝卜硫素具有抗菌功能,通过影响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方式抑制细菌生长;萝卜硫素通过参与相应的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或抑制炎症;同时,萝卜硫素是蔬菜中抗癌效果最好、效力最强的天然活性物质,它对乳腺癌、肝癌、结肠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该文综述了萝卜硫素的抑菌、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等功能,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介绍,探讨了其研究前景,为萝卜硫素的应用与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抑菌 抗氧化 抗炎症 抗癌 功能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励建荣 檀茜倩 +2 位作者 王丹 崔方超 吕欣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代谢物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抑制机制 乳酸菌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外膜脂蛋白受体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萱 李秋莹 +3 位作者 崔方超 檀茜倩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外膜脂蛋白受体LolB是革兰氏阴性菌运输脂蛋白的关键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LolB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olB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保守性;其蛋白... 外膜脂蛋白受体LolB是革兰氏阴性菌运输脂蛋白的关键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LolB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olB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保守性;其蛋白LolB分子质量约为23 ku,是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具有21个磷酸化位点,不具有跨膜结构。LolB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呈β桶状结构。预测到LolB与脂蛋白转运系统的LolA、LolC和LolE家族跨膜蛋白、ABC转运相关蛋白及增加细胞膜刚性、维持胞壁质稳定性的催化型裂解转糖酶等多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olB基因在菌体受到一定程度的饥饿、乙醇、渗透压及高温胁迫时上调表达,而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表达趋势;4℃条件下,lolB基因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相似;外源信号分子C6-HSL诱导lolB高表达,并和LolB蛋白的Leu51残基通过π-烷基存在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解析LolB在腐败希瓦氏菌中的功能和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靶向抑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氏菌 外膜脂蛋白定位系统 外膜脂蛋白受体LolB 实时荧光定量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酱源枯草芽胞杆菌JZXJ-7对组胺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邓义佳 王润东 +6 位作者 崔方超 檀茜倩 吕欣然 张宇昊 李学鹏 季广仁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40,共9页
为探明虾酱源枯草芽胞杆菌JZXJ-7(Bacillus subtilis JZXJ-7,Bs-JZXJ-7)对组胺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模拟胃肠环境,研究Bs-JZXJ-7抗胃肠液消化特性;构建组胺中毒动物模型,检测C57BL/6J小鼠经Bs-JZXJ-7干预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 为探明虾酱源枯草芽胞杆菌JZXJ-7(Bacillus subtilis JZXJ-7,Bs-JZXJ-7)对组胺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模拟胃肠环境,研究Bs-JZXJ-7抗胃肠液消化特性;构建组胺中毒动物模型,检测C57BL/6J小鼠经Bs-JZXJ-7干预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脏器系数、病理改变、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和闭合蛋白)表达、肠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抗氧化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和丙二醛)。体外研究结果显示,Bs-JZXJ-7经胃肠液孵育,存活率仍有91.53%,具有良好的抗蛋白酶酶解和耐酸碱腐蚀能力。体内研究表明,Bs-JZXJ-7能够显著(P<0.05)降低小鼠DAI值、缓解脾脏和肠组织肿大,减轻病理损伤。Bs-JZXJ-7还显著(P<0.05)上调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修复肠屏障功能,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结肠炎症和抗氧化系统调控的氧化应激。Bs-JZXJ-7改善了组胺中毒造成的机体损伤,有望成为开发“绿色”抗胺功能食品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JZXJ-7 组胺毒性 小鼠 肠道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