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多步流动原理的快速测定SWCC方法及压力板仪改装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幻 侯蕊 +2 位作者 樊铁兵 韩枥兵 黄志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5,共9页
对以轴平移技术为原理的压力板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储水冲刷系统和气泡体积测量系统。解决了陶土板底部气泡体积测量问题。本次试验与常规平衡态测试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方法不同,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对... 对以轴平移技术为原理的压力板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储水冲刷系统和气泡体积测量系统。解决了陶土板底部气泡体积测量问题。本次试验与常规平衡态测试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方法不同,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对粉土试样开展动态多步流动实验。根据在Origin建立的非饱和土饱和度时间演化模型方程,对实测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未知参数容水率C和特征时间τ,最终得到平衡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脱湿曲线。与常规平衡状态下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后能较好地重合。此方法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测得一条脱湿曲线的时间为5 d左右,具有较高准确性,与常规平衡态测试方法相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 动态多步流动试验 饱和度时间演化方程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干湿路径下非饱和土的水力耦合本构模型
2
作者 李幻 李云飞 +2 位作者 樊铁兵 张益贤 黄志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大量试验表明饱和土样经历脱湿过程进入吸湿阶段后,在高饱和度区域,残余气体会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样孔隙中,此时土样呈现较大的压缩性,当吸湿过程结束基质吸力再为0 kPa时,土样并不会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韦昌富等(2008)提出的非饱... 大量试验表明饱和土样经历脱湿过程进入吸湿阶段后,在高饱和度区域,残余气体会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样孔隙中,此时土样呈现较大的压缩性,当吸湿过程结束基质吸力再为0 kPa时,土样并不会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韦昌富等(2008)提出的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没有考虑残余含气量的影响,认为土样在吸湿过程后仍能达到完全饱和状态,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为了更精确地模拟真实情况,基于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的毛细滞回内变量理论和忽视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水力耦合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修正本构模型。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修正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任意干湿路径下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残余含气量 本构模型 毛细滞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