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含铀硼镁铁矿酸浸液中分离、富集铀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樊耀亭 吕秉玲 周正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28,共6页
用吸附共沉淀法研究了从含铀硼镁铁矿的酸浸液中分离、富集铀的方法。讨论了吸附温度、pH值、吸附时间及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分离富集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铀可从20mg/L降至1mg/L以下。
关键词 分离 富集 含铀硼镁铁矿 铀矿 酸浸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铀、钍苦味酸盐与喹哪啶酸氮氧化物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樊耀亭 刘长让 谭民裕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研究了稀土、铀、钍苦味酸盐与喹哪啶酸氮氧化物的配合作用,合成了组成为Ln_2(Pie)_3·(ANO)_3·3H_2O(Ln=La、Pr、Nd、Sm、Eu、Gd、Er、Y;Pic为苦味酸根离子;ANO-为喹哪啶酸氮氧化物阴离子)、UO_2(ANO)_2和Th(Pic)·(ANO)_... 研究了稀土、铀、钍苦味酸盐与喹哪啶酸氮氧化物的配合作用,合成了组成为Ln_2(Pie)_3·(ANO)_3·3H_2O(Ln=La、Pr、Nd、Sm、Eu、Gd、Er、Y;Pic为苦味酸根离子;ANO-为喹哪啶酸氮氧化物阴离子)、UO_2(ANO)_2和Th(Pic)·(ANO)_3·5H_2O的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组成,红外、紫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及摩尔电导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配合物 HA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二茂铁缩4-苯氨基硫脲与UO_2^(2+)、Hg^(2+)、Ni^(2+)、Zn^(2+)的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樊耀亭 冉春玲 吕秉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7,共5页
乙酰二茂铁缩4-苯氨基硫脲(C_(19)H_(19)N_3SFe)与某些金属离子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合物M·L·X_2·nH_2O(M为UO_2^(2+)、Hg^(2+)、Ni^(2+)、Zn^(2+);... 乙酰二茂铁缩4-苯氨基硫脲(C_(19)H_(19)N_3SFe)与某些金属离子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合物M·L·X_2·nH_2O(M为UO_2^(2+)、Hg^(2+)、Ni^(2+)、Zn^(2+);L为C_(19)H_(19)N_3SFe;X为NO3-、Cl-、SO_4^(2-);n=0—6),并对配合物的组成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二茂铁 苯氨基硫脲 铀酰 配合物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纤维素类生物质的生物制氢 被引量:15
4
作者 杏艳 赵金安 +2 位作者 樊耀亭 侯红卫 刘宝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6-660,共5页
首次报道了以消化污泥为天然产氢菌源,以含纤维素类生物质(脱油花生饼和棉籽饼)为底物,通过批式试验实现生物制氢的研究结果。系统考察了菌种来源、底物预处理、培养时间、发酵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含纤维素类生物质(脱油棉籽饼和花生饼)产... 首次报道了以消化污泥为天然产氢菌源,以含纤维素类生物质(脱油花生饼和棉籽饼)为底物,通过批式试验实现生物制氢的研究结果。系统考察了菌种来源、底物预处理、培养时间、发酵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含纤维素类生物质(脱油棉籽饼和花生饼)产氢能力的影响,考察了液相发酵末端产物组成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脱油花生饼和棉籽饼初始浓度分别为80g/L和100g/L的条件下,经稀盐酸预处理后二者的产氢能力分别从27.37mL/g和9.24mL/g增加至42.4mL/g和15.4mL/g,与未经预处理的脱油花生饼和棉籽饼相比,二者的产氢能力分别提高了54.9%和66.7%。生物气的主要组成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发酵液的主要组成为乙醇、乙酸和丁酸,整个发酵产氢过程没有检测到有意义的甲烷气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厌氧发酵 纤维素类生物质 脱油花生饼和棉籽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任保增 唐大惠 +2 位作者 李扬 胡庆丽 樊耀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64-66,共3页
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经预处理的牛粪堆肥作天然厌氧微生物菌种来源,对模拟有机废水的生物制氢研究进行了小规模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反应器具有140mL/(L·h)的持续产氢能力,平均氢含量50%左右,COD的平均去除率30%左右;... 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经预处理的牛粪堆肥作天然厌氧微生物菌种来源,对模拟有机废水的生物制氢研究进行了小规模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反应器具有140mL/(L·h)的持续产氢能力,平均氢含量50%左右,COD的平均去除率30%左右;蔗糖产氢能力174mL/g,效果显著,为该生物制氢研究在工业发展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堆肥 厌氧发酵生物 氢气制造 模拟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预处理对厌氧发酵制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召刚 孙学习 +2 位作者 李涛 任保增 樊耀亭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1,共3页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产氢能力,实验研究了蒸汽爆破预处理、硫酸预处理、氢氧化钠预处理、盐酸预处理和酸化(碱化)气爆预处理5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产氢能力,实验研究了蒸汽爆破预处理、硫酸预处理、氢氧化钠预处理、盐酸预处理和酸化(碱化)气爆预处理5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其中质量分数为0.8%的H2SO4酸化汽爆预处理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好。在固-液比1∶10、H2SO4质量分数0.8%、保持微沸状态30min的处理条件下,秸秆的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4.57%,最大氢气产量为141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发酵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秸秆水解液中的糠醛和乙酸含量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春梅 孙西玉 樊耀亭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法测定秸秆水解液中的糠醛和乙酸含量,在该方法条件下,糠醛和乙酸的分离度为4.70。糠醛和乙酸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试验中,糠醛和乙酸的RSD分别为3.36%和3.99%,加标回收试验,糠醛和乙...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法测定秸秆水解液中的糠醛和乙酸含量,在该方法条件下,糠醛和乙酸的分离度为4.70。糠醛和乙酸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试验中,糠醛和乙酸的RSD分别为3.36%和3.99%,加标回收试验,糠醛和乙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9.2%。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酒精 气相色谱法 糠醛 乙酸 秸秆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H-1,2,4-三氮唑-4-乙酸配体的两个新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茂林 安彦彦 +2 位作者 尹明彩 樊耀亭 侯红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上的两个氮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每个羧基以二齿桥联方式连接两个Co原子,形成1D链,这些一维链进一步与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2D层状结构。在2中,中心Ni(II)离子采用同样的配位模式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与1不同的是:来自两个配体阴离子(trza)上的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被两个配位水分子所取代,且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采用的是单齿配位模式。化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了金属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两个配位聚合物的IR光谱、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1的磁性质也被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4H-1 2 4-三氮唑-4-乙酸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酸水解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纤维素乙醇和氢气 被引量:7
9
作者 潘春梅 杏艳 樊耀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构建了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乙醇-氢气体系,系统考察了多种脱毒方法对秸秆稀酸水解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氢气的影响,探讨了秸秆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以稀酸水解玉米秸秆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结合真空旋转蒸发对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进... 构建了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乙醇-氢气体系,系统考察了多种脱毒方法对秸秆稀酸水解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氢气的影响,探讨了秸秆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以稀酸水解玉米秸秆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结合真空旋转蒸发对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效果最好,乙醇和氢气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31.1 mg/g TS和44.6 mL/g TS,其秸秆的能量回收率为33.2%。玉米秸秆经稀酸处理后绝大多数半纤维素被降解用于发酵生产乙醇,而天然产氢微生物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脱毒处理 发酵 纤维素乙醇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1,1-三(N-甲基-N-苯基氨基羰甲氧甲基)丙烷为载体的钙离子选择电极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会杰 高巧英 +1 位作者 颜振宁 樊耀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报道了以三脚架化合物1,1,1_三 (N_甲基_N_苯基氨基羰甲氧甲基 )丙烷 (TMPP)为载体的钙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探讨了增塑剂、载体浓度、pH等因素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电极对钙离子有较好的近能斯特响应 ,相应的斜率为27.6 mV/pcCa2... 报道了以三脚架化合物1,1,1_三 (N_甲基_N_苯基氨基羰甲氧甲基 )丙烷 (TMPP)为载体的钙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探讨了增塑剂、载体浓度、pH等因素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电极对钙离子有较好的近能斯特响应 ,相应的斜率为27.6 mV/pcCa2+ ,线性响应范围为5×10-5 ~5×10-2 mol/L,检出限为2.3×10-5mol/L ;电极在pH4~13范围内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 ,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该电极作为钙离子选择电极 ,用于乳酸钙口服液中钙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三脚架化合物 离子选择电极 钙离了 1 1 1-三(N-甲基-N-苯基氨基羰甲氧基)丙烷 乳酸钙口服液 钙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在5种醇类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和关联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学习 李涛 +2 位作者 计新静 任保增 樊耀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5,共4页
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木糖在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中的溶解度数据,温度范围分别为280.65~321.35 K、288.25~329.05 K、303.15~343.55 K、293.55~334.85 K和296.95~337.55 K,结果显示木糖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很小;运用Ap... 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木糖在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中的溶解度数据,温度范围分别为280.65~321.35 K、288.25~329.05 K、303.15~343.55 K、293.55~334.85 K和296.95~337.55 K,结果显示木糖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很小;运用Apelblat模型和λ-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Apelblat模型和λ-h模型的总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3.8%,Apelblat模型的偏差均小于2%,优于λ-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溶解度 关联 醇类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放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涛 孙学习 +3 位作者 周淑珍 江振西 樊耀亭 任保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0,共5页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牛粪堆肥作为菌种来源,以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分别在5L和30L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发酵制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L反应器处理底物的能力为15g/L,5L反应器为10g/L,其相应的底物最高产氢潜力分别为198.25,109.58ml/g...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以牛粪堆肥作为菌种来源,以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分别在5L和30L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发酵制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L反应器处理底物的能力为15g/L,5L反应器为10g/L,其相应的底物最高产氢潜力分别为198.25,109.58ml/g。5L反应器和30L反应器的最佳搅拌速率分别为120,100r/min,累积产氢量分别为5.51,58.50L。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符合典型的微生物生长规律。5L反应器和30L反应器的气相产物中最高含氢量分别为55%和61%。由液相发酵产物确定两反应器中的发酵均为丁酸型发酵。修正后的Gompezrt产氢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两反应器的发酵产氢过程,反应器经过放大后,其产氢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 放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发酵生产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春梅 边传周 樊耀亭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该文系统考察了溶氧、初始pH值、培养温度、氮源以及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糠醛和乙酸对嗜鞣管囊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转速80r/min、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30℃和酵母膏6g/L是嗜鞣管囊酵母乙醇发酵... 该文系统考察了溶氧、初始pH值、培养温度、氮源以及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糠醛和乙酸对嗜鞣管囊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转速80r/min、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30℃和酵母膏6g/L是嗜鞣管囊酵母乙醇发酵的较佳条件,乙醇产量可达到7.52g/L;糠醛和乙酸对嗜鞣管囊酵母细胞增殖、乙醇合成和底物消耗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糠醛和乙酸同时存在于发酵培养基中会加剧抑制的产生。经菌种驯化改良后,嗜鞣管囊酵母G21增强了对秸秆稀酸水解液的适应性,实际乙醇得率由77.7%vol提高至89.4%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鞣管囊酵母 发酵 纤维素乙醇 秸秆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合成、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振宁 郭一鹏 +2 位作者 王宇婷 冶保献 樊耀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 合成了一个新配体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Hdmpytaa)。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4,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玻碳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特性,在0.1 mol/L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的N,N-二甲基甲酰胺底液中于-0.83 V(vs.SCE)处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单电子转移,传递系数α为0.74。利用循环伏安法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该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对Cu2+和Pb2+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二甲基-2-嘧啶硫乙酸 伏安法 玻碳电极 离子识别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数理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学习 凡广生 +1 位作者 任保增 樊耀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7,共4页
采用从牛粪堆肥中获取的Clostridium sp.Fanp2菌种作为产氢菌源,考察了联合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在序批式小型反应器及放大的5 L、30 L反应器的产氢能力,研究了玉米秸秆发酵序批式小型反应器和5 L、30 L放大反应器的产氢动力学,采用修正的Go... 采用从牛粪堆肥中获取的Clostridium sp.Fanp2菌种作为产氢菌源,考察了联合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在序批式小型反应器及放大的5 L、30 L反应器的产氢能力,研究了玉米秸秆发酵序批式小型反应器和5 L、30 L放大反应器的产氢动力学,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产氢动力学实验数据,建立了各个反应器玉米秸秆发酵产氢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产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数理验证,关联度R2均大于0.99,动力学方程显著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厌氧发酵产氢 动力学模型 数理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g-C_3N_4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CdSe量子点敏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朝军 尹明彩 +3 位作者 张尚青 孙艺萌 贾芳芳 樊耀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58-163,共6页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在以尿素为原料制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基础之上,采用简单的低温溶液反应法将二硫化钼(MoS_2)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得到复合催化剂MoS_2/g...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在以尿素为原料制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基础之上,采用简单的低温溶液反应法将二硫化钼(MoS_2)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得到复合催化剂MoS_2/g-C_3N_4,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对该复合光催化剂的组成、形貌和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进而以CdSe量子点为光敏剂,三乙醇胺(TEOA)为牺牲剂,构建了不含贵金属的三组分光催化产氢体系,并对体系pH值、CdSe量子点浓度等对产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MoS_2纳米颗粒负载到g-C_3N_4上可使g-C_3N_4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MoS_2负载量为7%(质量比)时,在最佳的条件下(pH=9.0,CdSe量子点的体积为25mL),最大产氢速率达到了141.74μmol·h-1,6h的产氢总量达到了212.61μmol。最后,结合荧光猝灭实验,推测了该体系的产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氢 CdSe量子点敏化 MoS2/g-C3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II)和铜(II)膦酸配位聚合物的热、磁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子峰 葛铁柱 +1 位作者 刘淑敏 樊耀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54-1157,共4页
3-氨基-1-羟基丙叉-1,1-二膦酸与钴或铜离子的水热反应得到新的配聚物Co2(NH3CH2CH2C(OH)(PO3)(PO3H))2.2H2O(1)和Cu3{[NH3CH2CH2C(OH)(PO3)2](H2O)2}(2).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采用变温磁化率研究了在5-300 K范围内的磁性能。结... 3-氨基-1-羟基丙叉-1,1-二膦酸与钴或铜离子的水热反应得到新的配聚物Co2(NH3CH2CH2C(OH)(PO3)(PO3H))2.2H2O(1)和Cu3{[NH3CH2CH2C(OH)(PO3)2](H2O)2}(2).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采用变温磁化率研究了在5-300 K范围内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钴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偶合作用,理论拟合值为J=-2.1 cm-1,g=2.18;配合物2中,铜离子间的磁作用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膦酸 磁性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黄铜矿制备工业级硫酸铜的湿法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晓莉 樊耀亭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8期410-413,共4页
本文以黄铜矿精矿粉为原料,经过氧化焙烧、酸浸、还原、除杂、氧化、酸溶和结晶,制备出工业级硫酸铜产品。与传统工艺相比,流程较短,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先后在四家化工厂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硫酸铜 黄铜矿 酸浸 焙烧还原 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py)_2L](PF_6)_2/Pt/TiO_2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驱动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会勤 樊耀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23,共6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光敏配合物[Ru(bpy)2L](PF6)2(RHIPB,L=2-羟-4-(1-氢咪唑并[4,5-f]1,10-邻菲罗啉)基苯甲酸),通过IR、MS、UV-Vis、SEM、XRD、CV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以RHIPB为光敏剂,制备了光催化剂6%RHIPB/0.5%Pt... 合成了一个新的光敏配合物[Ru(bpy)2L](PF6)2(RHIPB,L=2-羟-4-(1-氢咪唑并[4,5-f]1,10-邻菲罗啉)基苯甲酸),通过IR、MS、UV-Vis、SEM、XRD、CV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以RHIPB为光敏剂,制备了光催化剂6%RHIPB/0.5%Pt/TiO2(质量分数)(Ⅰ),系统考察并优化了目标光化剂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L含50mg复合光催化剂6%RHIPB/0.5%Pt/TiO2的水中,当牺牲剂TEOA浓度为5%(体积比),pH=5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剂可持续产氢3h,平均产氢速率2578μmol·h-1·g-1。机理研究表明激发态的光敏剂分子RHIPB*可以将电子注入TiO2的导带,从而激发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催化 产氢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孙学习 李俊峰 +3 位作者 李涛 曾召刚 任保增 樊耀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904-19905,19962,共3页
[目的]研究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蒸汽爆破和稀酸水解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粒度等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蒸汽爆破后采用0.8%稀H2SO4强化水解的预处理方法产氢... [目的]研究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蒸汽爆破和稀酸水解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粒度等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蒸汽爆破后采用0.8%稀H2SO4强化水解的预处理方法产氢效果较好;玉米秸秆粒度为0.425~0.850 mm时,产氢效果最好;当0.8%H2SO4(质量)∶秸秆(重量)的液固比为10∶1时,产氢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经蒸汽爆破后,再用0.8%H2SO4强化水解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产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稀酸强化水解 发酵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