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除草效果及其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2 位作者 李香菊 李秉华 苏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96-202,共7页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苯磺隆 除草效果 残留 后茬作物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樊翠芹 张丽 +4 位作者 于翠红 唐晓东 张伟 李子千 杜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 为了明确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在巨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3—2004),采用葡萄开花期喷果穗和幼果期浸果穗2种方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每种方法施药剂量均设2、4、6、8 mg/kg计4个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药剂量对葡萄坐果率、果粒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果穗重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施用试验剂量的药剂,均能够明显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果穗重和产量,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其中,开花期喷果穗施药虽然坐果率明显高于幼果期浸果穗,但葡萄大小粒指数增加,果粒外观品相较差;而幼果期浸果穗施药,能够明显促进果粒变大和葡萄大小粒指数降低,果粒外观品相较好,且对果形指数影响不大,显著提高百粒重,最终大幅度增产。0.1%噻苯隆可溶性液剂适宜采用在葡萄幼果期浸果穗的方法施药,4 mg/kg剂量效果较好,该处理下葡萄果穗重为1 018.5 g/穗,产量为54 181.5 kg/hm^2,均达到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30.2%,且对果粒外观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葡萄 产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 被引量:21
3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许贤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0期23-25,共3页
研究了地膜覆盖棉田和露地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地膜覆盖棉田杂草主要发生在5月初-5月上中旬,露地棉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20日左右、6月15日和7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能抑... 研究了地膜覆盖棉田和露地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地膜覆盖棉田杂草主要发生在5月初-5月上中旬,露地棉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20日左右、6月15日和7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能抑制棉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地膜覆盖棉田的杂草防除以土壤处理为主,露地棉田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杂草 地膜覆盖 化学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噻苯隆在棉田的应用效果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2 位作者 苏立军 李秉华 许贤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棉铃吐絮35%~40%时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棉花脱叶和吐絮效果的影响,并对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花具有理想的脱叶效果,用药剂量为150~300g/hm2(有效剂量)时,随用药剂量增加脱叶率提高;该药剂能... 在棉铃吐絮35%~40%时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研究其对棉花脱叶和吐絮效果的影响,并对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花具有理想的脱叶效果,用药剂量为150~300g/hm2(有效剂量)时,随用药剂量增加脱叶率提高;该药剂能促进棉铃吐絮,提高霜前花比例;用150~450g/hm2剂量处理,对棉花品质没有影响。温度、日照时数对棉花脱叶速度、脱叶率及吐絮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棉花 脱叶剂 气候要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壮素在棉田的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1 位作者 苏立军 祁至尊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3-4,共2页
在棉花初花期和盛花期,用50%矮壮素水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能够使棉花株型紧凑,株高降低,果枝缩短,增加霜前花数量和霜前花产量并提高籽棉产量;对单株总铃数、铃重和衣分等影响不大;对棉花品质基本没有影响。
关键词 矮壮素 棉花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樊翠芹 于翠红 +4 位作者 张丽 唐晓东 张伟 李子千 杜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42-46,共5页
研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葡萄着色和商品性的影响,可为葡萄转色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在巨峰葡萄着色初期用200.0、250.0、300.0和500.0 mg/kg(均为有效成分用量)的30%胺鲜酯·乙烯... 研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葡萄着色和商品性的影响,可为葡萄转色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在巨峰葡萄着色初期用200.0、250.0、300.0和500.0 mg/kg(均为有效成分用量)的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喷施果穗,以8%胺鲜酯可溶粉剂、40%乙烯利水剂、5%S-诱抗素水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用量对葡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处理能明显促进葡萄转色,对葡萄裂果率、百粒重、果穗重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其中,300 mg/kg用量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下葡萄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指标均与对照处理的最优指标值差异不显著。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用于促进葡萄转色时,其适宜的有效成分用量为3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乙烯利 葡萄 着色指数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许贤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01-103,共3页
比较了免耕覆盖玉米秸秆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麦田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玉米秸秆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数量,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免耕秸秆覆盖 旋耕 小麦 杂草 发生规律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喷施2,4-D丁酯对3个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2 位作者 李秉华 许贤 苏立军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浓度为270~1080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3个小麦品种株高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乳油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株高无显著影响,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小麦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 在小麦拔节期喷施浓度为270~1080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3个小麦品种株高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4-D丁酯乳油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株高无显著影响,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小麦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丁酯 小麦 小麦品种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草胺·扑草净悬浮剂在棉花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1 位作者 王恒亮 张永超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33-35,53,共4页
棉花播后苗前喷施30%乙草胺.扑草净悬浮剂,研究其除草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田禾本科杂草及大部分阔叶杂草防除效果理想,药后遇雨(土壤湿度太大)对棉花幼苗有一定药害,但长出真叶后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对子棉产量基... 棉花播后苗前喷施30%乙草胺.扑草净悬浮剂,研究其除草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田禾本科杂草及大部分阔叶杂草防除效果理想,药后遇雨(土壤湿度太大)对棉花幼苗有一定药害,但长出真叶后逐渐恢复正常生长,对子棉产量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扑草净 棉花 杂草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素内酯乳油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翠芹 李香菊 +2 位作者 王贵启 苏立军 李秉华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在大豆苗期和开花期,用0.01%芸薹素内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能够增加大豆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增加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并提高产量,但略降低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大豆发芽率没有影响。
关键词 芸薹素内酯 产量和品质 乳油 大豆蛋白质 茎叶喷雾 单株荚数 脂肪含量 开花期 高产量 百粒重 发芽率 苗期 主茎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2 位作者 李香菊 李秉华 苏立军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54-58,共5页
选择9个来源于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品种,在播后苗前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处理,研究了乙草胺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有差异。2 250 mL/hm2处理,冀豆7号和五星1号药害症状较轻,冀豆... 选择9个来源于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品种,在播后苗前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处理,研究了乙草胺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有差异。2 250 mL/hm2处理,冀豆7号和五星1号药害症状较轻,冀豆7号、冀黄13号、五星1号和鲁99-10的株高有所增加,其它品种的株高均降低;喷施乙草胺,所有参试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产量均低于人工除草,但是冀豆7号和五星1号减产幅度较小;中作011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其它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均降低;除冀黄13号和早熟18号大豆外,其它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3 位作者 崔海燕 王建平 李子千 王江浩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64-6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于大豆2~3片复叶期,对1365份大豆试材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30g/hm2,按照大豆药害程度、存活率和结荚率的不同将药害等级划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药害越重,敏感程度越高)。结果表... 为了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于大豆2~3片复叶期,对1365份大豆试材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230g/hm2,按照大豆药害程度、存活率和结荚率的不同将药害等级划分为1-10级(级别越高,药害越重,敏感程度越高)。结果表明:喷施草甘膦后所有参试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甚至干枯,植株矮化;药害等级从10级到2级,其中,366份表现敏感(9—10级),340份表现比较敏感(8级),268份表现中度敏感(6~7级),241份有一定的耐性(4~5级),92份耐性较好(3级),58份耐性良好(2级)。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材料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所有野生大豆均表现敏感,夏播试材中耐性种质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草甘膦 种质资源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精喹·乙羧氟草醚EC除草效果及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翠芹 李香菊 +1 位作者 苏立军 赵峰 《河北农业科学》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用 2 0 %精喹·乙羧氟草醚EC在大豆 3~ 4片复叶期进行茎叶处理 ,研究其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 :该药剂对大豆田杂草防除效果理想 ,但对大豆有一定药害 ;适宜剂量对大豆有轻微药害 ,但基本不影响产量。
关键词 精喹·乙羧氟草醚EC 大豆 安全性 药效试验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2 位作者 李秉华 许贤 崔海燕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 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开花特性 成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青和起身期喷施2,4-D丁酯乳油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1 位作者 李秉华 许贤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喷施浓度为270~1 080 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2,4-D丁酯乳油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返青期用药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穗数和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喷施浓度为270~1 080 g/hm2的2,4-D丁酯乳油,研究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2,4-D丁酯乳油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返青期用药对小麦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穗数和千粒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产量降低,且减产幅度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品种对2,4-D丁酯的敏感性顺序为石新733〉冀丰703〉冀5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丁酯 冬小麦 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32
16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4 位作者 张宏军 樊翠芹 李秉华 苏立军 王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3,共4页
采用盆栽法,以苯磺隆为供试药剂,以采自于河北省泊头市大鲁道村、石家庄市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和藁城市堤上村5地点田间的播娘蒿种子为供试材料,初步测定了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相对抗药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境内... 采用盆栽法,以苯磺隆为供试药剂,以采自于河北省泊头市大鲁道村、石家庄市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和藁城市堤上村5地点田间的播娘蒿种子为供试材料,初步测定了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相对抗药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抗药性,苯磺隆对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堤上村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3、37.29、8.51、22.76,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4、195.06、101.74、129.67;同时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0、32.93、8.06、22.97,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07、176.97、90.94、114.02。试验表明,二十里铺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尚未形成明显的抗性,小安舍、堤上村和小马村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已经达到高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娘蒿 苯磺隆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苯唑草酮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小民 王贵启 +2 位作者 许贤 李秉华 樊翠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8,共5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 为明确不同类型助剂对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植物油类助剂GY-Tmax、矿物油类助剂GY-T12及有机硅类助剂GY-S903对苯唑草酮防除牛筋草、马唐、反枝苋及苘麻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增强作用,室内及田间试验均表明GY-Tmax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最强,GY-S903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略高于GY-T12,三种助剂对苯唑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大于对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苯唑草酮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1 位作者 樊翠芹 李秉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1-247,共7页
播娘蒿是小麦田恶性杂草之一,目前生产上用苯磺隆对其已经无法有效防治,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了抗药性。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情况,2009年在河北省境内冬小麦田采集了154份播娘蒿生物型种子。采用温室整... 播娘蒿是小麦田恶性杂草之一,目前生产上用苯磺隆对其已经无法有效防治,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了抗药性。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情况,2009年在河北省境内冬小麦田采集了154份播娘蒿生物型种子。采用温室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播娘蒿不同生物型对苯磺隆的反应。试验结果筛选到敏感材料30个生物型,抗性材料124个生物型,其中中、高抗性材料84个生物型。在石家庄、衡水、沧州、邯郸、邢台、保定、廊坊等7市区的小麦田均有抗药性播娘蒿发生,其中,中、高抗性播娘蒿发生率分别为62%,58%,57%,33%,55%,69%,50%。目前,河北省境内抗药性播娘蒿发生已经较为严重,中、高抗药性播娘蒿发生率达到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娘蒿 苯磺隆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长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1 位作者 樊翠芹 李秉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133-138,共6页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黄顶菊株高和叶片数播种后前8周变化不大,播种后8~22周增长迅速,黄顶菊最终株高和叶龄分别为280cm和44叶;黄顶菊单位面积鲜质量变化为播种后8~22周鲜质量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加2275g/周,到播种后22周黄顶菊鲜质量达到最大值26781g/m2。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392%,0.409%及0.508%。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3.6,37.5和41.5μmol/(m2·s)。黄顶菊在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1:00,且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顶菊的光饱和点为1512μmol/(m2·s),光补偿点53.7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生长特性 光合作用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李秉华 王贵启 +2 位作者 苏立军 樊翠芹 董金皋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的防效仅为35%~40%,因此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掌握秋季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除草剂 节节麦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