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樊继波 陈永斌 周洁 《天津药学》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微球给药系统在实现药物靶向给药,其在缓、控释放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白蛋白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白蛋白微球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归纳。
关键词 白蛋白微球 制备方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刺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鄂建设 韩海波 +2 位作者 李莎 覃勇 樊继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62-63,共2页
颈性眩晕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而发生狭窄或闭塞;或椎动脉本身有病变,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推动脉痉挛所致,其发作与头颈部位置明显相关。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改变,屈颈机会增多、时间增... 颈性眩晕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而发生狭窄或闭塞;或椎动脉本身有病变,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推动脉痉挛所致,其发作与头颈部位置明显相关。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改变,屈颈机会增多、时间增长,使颈性眩晕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挑刺疗法 经颅多普勒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刺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鄂建设 韩海波 +3 位作者 李莎 李京 覃勇 樊继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67-68,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电脑普及、劳动方式的改变、屈颈机遇增加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等因素,使CSA呈年轻化趋势,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CSA的治疗,中西医方法众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挑刺法为主,辅以传统的电针治疗,获显著疗效,尤其对大脑前后中动脉血流力学改变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挑刺法 脑血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针耳压配合内服大黄虫胶囊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莎 鄂建设 +1 位作者 樊继波 覃勇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1期49-50,共2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中医学又称"肝斑"、"黧黑斑"。临床表现常见发生在面部的对称性蝴蝶状或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此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真正病因不明,是多发性损容性慢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中医学又称"肝斑"、"黧黑斑"。临床表现常见发生在面部的对称性蝴蝶状或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此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真正病因不明,是多发性损容性慢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导致气血瘀滞,颜面失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疗效观察 色素沉着性疾病 治疗 胶囊 大黄 内服 耳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脚架法在井下支导线测量中的优势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策 麻仲宁 +2 位作者 田世义 樊继波 李松 《采矿技术》 2013年第5期54-55,75,共3页
在井下进行测量作业时一般使用支导线向巷道掘进方向传递导线点坐标,常规的测量方法很容易将测站的对中误差和偏心误差累积直到一条导线施测完毕,三联脚架法可以通过减少对中整平的次数来极大削弱这两项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可大... 在井下进行测量作业时一般使用支导线向巷道掘进方向传递导线点坐标,常规的测量方法很容易将测站的对中误差和偏心误差累积直到一条导线施测完毕,三联脚架法可以通过减少对中整平的次数来极大削弱这两项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可大幅度节省测量中的对中整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导线 三联脚架法 对中误差 偏心误差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