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豆天蛾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对基质的响应
1
作者 郭明明 李晓峰 +2 位作者 赵雪君 李国权 樊继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90-94,100,共6页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卵期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基质处理下,湖北种群在滞育期间的发育速率、化蛹率、蛹长、蛹质量、成虫交配率、单雌产卵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江苏种群,表明野生豆天蛾种群在滞育后生长参数及繁殖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用于种群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此外,基质类型对豆天蛾不同种群滞育后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在砂土和细砂基质处理下,豆天蛾发育速率、化蛹率、蛹质量、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蜕皮激素等指标均在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黏土基质处理(p<0.05)。综合分析不同基质类型下豆天蛾两个地理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及滞育激素水平差异,砂土和细砂基质类型更有利于豆天蛾滞育解除,促进豆天蛾化蛹、羽化和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生物学特性 滞育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2
作者 郭明明 王康君 +7 位作者 何宁秀 赵雪君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何茂盛 樊继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54-58,共5页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穗数超过45万穗/亩,分别为淮麦44、郑麦1860和连麦10号;穗粒数以徐麦47、淮麦41、淮麦43和皖宿0313较高;千粒重变幅为39.3~45.4 g,有5个品种千粒重均超过44 g,分别为淮麦43、郑麦0943、皖宿1510、淮麦46、郑麦1860;有8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以郑麦1860产量最高,达到642.75 kg/亩;连农1801、徐麦39、淮麦43和郑麦0943等4个小麦品种株高较矮,均低于70 cm,抗倒性较好;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郑麦1860、连麦1905、淮麦46、淮麦44、连麦10号、徐麦47和皖宿0313等品种较高,其中郑麦186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69.23 kg/亩。综合分析农艺性状、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小麦品种8个,分别为郑麦1860、淮麦46、连麦1905、徐麦47、皖宿0313、淮麦44、连麦10号和淮麦43,可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改善本地区品种结构,为实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不同类型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樊继伟 秦德荣 +5 位作者 方兆伟 卢百关 陈庭木 李健 迟铭 徐大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37-38,共2页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能使秧苗苗高降低、分蘖增加、总根减少、白根增加、茎基宽变宽,秧苗素质提高;能实现壮秧高产。增产原因是增穗增粒。平均有效穗增加14.6%~21.23%、穗粒数增加3.96%~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能使秧苗苗高降低、分蘖增加、总根减少、白根增加、茎基宽变宽,秧苗素质提高;能实现壮秧高产。增产原因是增穗增粒。平均有效穗增加14.6%~21.23%、穗粒数增加3.96%~5.55%,增产21.23%~2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樊继伟 李健 +6 位作者 迟铭 杨波 刘金波 陈庭木 王宝祥 刘艳 潘启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71-72,共2页
介绍连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江苏省区试试验中的产量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连粳6号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粳6号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9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樊继伟 郭明明 +5 位作者 王康君 张广旭 谭一罗 孙中伟 李晓峰 陈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236-238,共3页
连麦9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P08030为母本、冬A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连麦9号为半冬性品种,熟期较早,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熟相好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国审,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本文... 连麦9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P08030为母本、冬A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连麦9号为半冬性品种,熟期较早,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熟相好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国审,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种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连麦9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连麦9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光氧化力及耐荫性的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樊继伟 李健 +6 位作者 迟铭 杨波 刘金波 陈庭木 王宝祥 刘艳 潘启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4期109-110,共2页
鉴定和筛选抗光氧化和耐荫的材料,在现有优良株型的基础上,组装和选育具有适应性广幅光强生理特性的新品种,可能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鉴定 筛选 抗光氧化 耐荫 育种 有效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樊继伟 秦德荣 +5 位作者 方兆伟 卢百关 钟环 陈庭木 李健 徐大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0期125-125,共1页
介绍了以精量播种、培育壮苗、宽行稀植、定量控苗、好气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核心的杂交粳稻超高产集成技术,从而为更好地指导农户种植杂交粳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樊继伟 秦德荣 +5 位作者 方兆伟 卢百关 陈庭木 李健 迟铭 徐大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70-170,172,共2页
通过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〇有明显的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可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
关键词 九二〇 水稻分蘖期 无效分蘖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在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艳 王逸超 +5 位作者 樊继伟 卢白关 秦德荣 曹文磊 王萍 徐大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XA23 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生长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4 位作者 孙中伟 张广旭 陈凤 李强 樊继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502-2507,2514,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以德抗961(强耐盐品种)、连麦7号(常规耐盐品种)和济南17(盐敏感品种)为材料,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和硅(Si)处理,研究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生长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出苗率... 通过盆栽试验,以德抗961(强耐盐品种)、连麦7号(常规耐盐品种)和济南17(盐敏感品种)为材料,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和硅(Si)处理,研究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生长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灌浆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基施硅肥可以促进NaCl胁迫下小麦出苗,提高幼苗期根干重、苗干重、苗长、幼苗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拔节肥同时施用适量硅可以增加NaCl胁迫下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与0.10%NaCl胁迫相比,硅处理在0.45%NaCl胁迫下影响更显著。说明合理施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小麦 生长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康君 陈凤 +4 位作者 樊继伟 李强 孙中伟 郭明明 张广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7-11,共5页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农药进行化学防除应对病虫草害,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与残留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感...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农药进行化学防除应对病虫草害,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与残留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感作用是不同植物相互间释放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相生相克作用。小麦化感作用主要是利用小麦植株或其残体向周围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具有抑制病、虫和杂草的潜力,将小麦化感作用有效利用于小麦育种及生产,有望克服除草剂及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感作用 化学农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丰产抗逆小麦新品种连麦7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康君 樊继伟 +4 位作者 陈凤 李强 孙中伟 郭明明 张广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23-23,32,共2页
连麦7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连麦7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连麦7号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盐性的生理特性及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金波 徐大勇 +5 位作者 王宝祥 樊继伟 卢百关 迟铭 方兆伟 秦德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1期141-143,243,共4页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阐述了水稻耐盐性的生理生化特点,及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为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种质资源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普通种群和黄色种群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李晓峰 赵雪君 邓盼 樊继伟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225-229,共5页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发生体色变化。为探明不同体色豆天蛾营养品质的差异,以豆天蛾普通(绿色)和黄色两个种群的5龄末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探究两个种群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发生体色变化。为探明不同体色豆天蛾营养品质的差异,以豆天蛾普通(绿色)和黄色两个种群的5龄末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探究两个种群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豆天蛾种群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存在一定差异。除必需氨基酸以外,黄色种群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非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种群,其中在糖原、非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脂肪酸成分中,豆天蛾黄色种群体内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远高于普通种群。综上所述,幼虫体色与体内营养成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较于豆天蛾普通种群,黄色种群体内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体色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滞育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明明 李晓峰 +2 位作者 樊继伟 邓盼 陈凤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6期89-93,共5页
豆天蛾的滞育虫态是老熟幼虫,通过滞育可使其生长发育与适宜季节环境实现同步,进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保证个体存活和种群延续。通过总结其他昆虫的滞育研究进展,了解豆天蛾滞育过程,深入探讨豆天蛾滞育研究的必要性及滞育机制,以期能实... 豆天蛾的滞育虫态是老熟幼虫,通过滞育可使其生长发育与适宜季节环境实现同步,进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保证个体存活和种群延续。通过总结其他昆虫的滞育研究进展,了解豆天蛾滞育过程,深入探讨豆天蛾滞育研究的必要性及滞育机制,以期能实现豆天蛾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的人工干预,增加豆天蛾幼虫人工养殖代数,提高养殖效益,进而推动工厂化养殖及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滞育诱导 滞育解除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交操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庭木 方兆伟 +4 位作者 樊继伟 钟环 卢百关 秦德荣 徐大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85-86,共2页
从水稻杂交的实践操作上对传统操作技术进行部分革新,以提高杂交时间效率。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操作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麦系列及部分澳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17
作者 张广旭 孙中伟 +4 位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李强 陈凤 樊继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37-40,75,共5页
小麦品质性状是由多个位点控制的数量性状。为明确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12份新品系及引进的16份澳大利亚种质资源品质基因分布情况,利用主要HMW-GS(Bx7、By8、By9和Dx5)、抗穗发芽(Vp1B3)、黄色素质量YP7A及1B/1R的特异性标记进行... 小麦品质性状是由多个位点控制的数量性状。为明确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112份新品系及引进的16份澳大利亚种质资源品质基因分布情况,利用主要HMW-GS(Bx7、By8、By9和Dx5)、抗穗发芽(Vp1B3)、黄色素质量YP7A及1B/1R的特异性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6种品质基因组合类型,供试材料基因组合丰富多样。连麦A1731检测到含有6个优异品质基因及非1B/1R易位系;检测到含有Dx5及多个HMW-GS基因且非1B/1R易位系材料29份;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手段可助力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筛选,从而提高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品质育种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小麦产业化发展探讨
18
作者 王康君 陈凤 +4 位作者 樊继伟 李强 孙中伟 郭明明 张广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63-65,共3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中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布,分析了目前小麦加工利用现状及鲜食小麦加工利用的可行性及鲜食小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以期为鲜食小麦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鲜食 产业化 展望 加工利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浅析
19
作者 浦汉春 陈凤 +5 位作者 周振玲 樊继伟 孙宗伟 王康君 李强 郭明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9期26-27,共2页
小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种农作物,而其中的矮败小麦又是小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对我国的粮食存储和作物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我国工作人员们的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在矮败小麦的育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而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 小麦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种农作物,而其中的矮败小麦又是小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对我国的粮食存储和作物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我国工作人员们的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在矮败小麦的育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从而有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们建立起了比较系统化的矮败小麦育种体系,而且矮败小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作者总结了矮败小麦的育种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农业技术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育种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虫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卢百关 方兆伟 +3 位作者 秦德荣 刘耀鸿 樊继伟 徐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42-6243,共2页
对8个水稻品种秧田期覆盖防虫网与不盖防虫网调查比较,防虫网对灰飞虱防虫效果达99%,显著提高秧苗株高、分蘖数、茎基宽度、百株干重等素质指标,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
关键词 防虫网 水稻 秧苗素质 条纹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