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机器人新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勇 师黎 +2 位作者 周亮杰 樊红琨 杨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29-2435,共7页
利用USB通信和无线通信,设计了新型动物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系统由PC监控软件、信号发射器、接收控制器等部分组成。与以往系统相比,该系统不仅可实现动物机器人行为控制,还可实现行为监测以及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具有微体积、微功耗等... 利用USB通信和无线通信,设计了新型动物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系统由PC监控软件、信号发射器、接收控制器等部分组成。与以往系统相比,该系统不仅可实现动物机器人行为控制,还可实现行为监测以及环境数据实时采集,具有微体积、微功耗等特点。经动物实验表明,该系统通信可靠、工作时间长、控制准确、操作方便、数据采集精确,将为动物机器人的实时监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机器人 智能监控 行为控制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文玉 樊红琨 周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VAS评分>4分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既往没有应用过阿片类药物,能合作进行疼痛评价,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5...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VAS评分>4分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既往没有应用过阿片类药物,能合作进行疼痛评价,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5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预计其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入院后第2天始给予口服奥施康定10mg,每12小时一次,同时根据疼痛的不同类型予以NSAIDs、抗惊厥、抗抑郁等相应辅助药物,服药24小时镇痛效果不佳的增加原日剂量的25%~50%。每天记录VAS、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至少观察2周,共观察4周,用药期间根据不良反应严重度予以相应处理。同时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给予相应的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首次用药后89.5%的患者在60分钟内起效,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6分钟,第3天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可达92.1%,2周后94.7%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12小时以上,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PS)提高10分以上者20例(52.7%),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9例(23.7%),头晕6例(15.8%),恶心、呕吐5例(13.2%),嗜睡2例(53%),兴奋2例(5.3%),尿潴留1例(2.6%),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的病例。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可控,改善了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控释片 癌性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DNA polβ、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志举 樊红琨 +2 位作者 李敏 赵国强 董子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体外建立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细胞内DNA polβ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紫杉醇为诱导药,采用间歇逐步增加剂量法建立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 目的体外建立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细胞内DNA polβ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紫杉醇为诱导药,采用间歇逐步增加剂量法建立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MTT法检测A549/TXL20对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指数(RF);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紫杉醇的浓度;RT-PCR法测定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和topo Ⅱ的基因表达。结果①A549/TXL20形态不规则,较亲本细胞略小,核/浆比增加,倍增时间没有明显变化;②A549/TXL20对紫杉醇的RF为19.3,对顺铂的RF为67.4,对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顺铂等抗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③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其紫杉醇的含量较亲本细胞下降;④A549/TXL20细胞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的基因表达量分别较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其耐药机制可能与mdr1、GST-π、mrp1l、rp和DNA polβ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腺癌细胞系 多药耐药 紫杉醇 DNA聚合酶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2和JPH2双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天霞 樊红琨 +3 位作者 芮丹丹 孙佳翕 马小芳 章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构建SK2和JPH2双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SK2+JPH2,并检测其在转染后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 CMV6-entry/SK2为模板,PCR扩增出SK2片段,通过BgⅢ/HindⅢ酶切位点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将JPH2序列插入构建的... 目的:构建SK2和JPH2双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SK2+JPH2,并检测其在转染后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p CMV6-entry/SK2为模板,PCR扩增出SK2片段,通过BgⅢ/HindⅢ酶切位点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将JPH2序列插入构建的SK2表达载体p IRES-EGFP-SK2,并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 IRES-EGFP/SK2+JPH2转染HEK29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2通道蛋白和JPH2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SK2+JPH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的序列与Gen Bank中的SK2和JPH2基因序列完全相同。p IRES-EGFP/SK2+JPH2质粒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SK2和JPH2蛋白均能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SK2+JP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2通道 JPH2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HEK2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大鼠L_5脊神经及其前后根对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继田 涂会引 樊红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大鼠 背根损伤 脊神经根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行为 痛觉过敏 后根 过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管阻塞对脑缺血BBB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司金超 王志举 +1 位作者 樊红琨 夏作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含水量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含水量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造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去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点,上述各指标在MCAO+CLB组大鼠明显高于MCAO组。结论:MCAO后,CLB通过上调梗塞侧皮质MMP-9的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水肿和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 颈淋巴管阻塞 血脑屏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聚合酶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7
作者 赵春临 王志举 +2 位作者 樊红琨 赵国强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构建DNA聚合酶β(polβ)靶向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DNApolβ基因(M13140)的全长序列,利用设计分析软件设计2个DNApolβ靶向发卡样siRNA结构,退火后形成双链,克隆入表达载体pslience2.0-GFP,得到重... 目的:构建DNA聚合酶β(polβ)靶向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DNApolβ基因(M13140)的全长序列,利用设计分析软件设计2个DNApolβ靶向发卡样siRNA结构,退火后形成双链,克隆入表达载体pslience2.0-GFP,得到重组质粒pslience2.0-GFP-sipolβ1和pslience2.0-GFP-sipolβ2。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测定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寡核苷酸已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slience2.0-GFP,DNA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序列与合成的siRNA序列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DNApolβsiRNA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RNA干扰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H9c2心肌细胞中SK2通道和JP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
8
作者 罗天霞 樊红琨 +2 位作者 李立人 闫宁宁 章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中SK2通道和JP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K2通道及JP2蛋白在H9c2细胞中的表达,免疫共沉淀鉴定JP2与SK2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SK2通道和JP2蛋白在H9c2... 目的:研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中SK2通道和JP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K2通道及JP2蛋白在H9c2细胞中的表达,免疫共沉淀鉴定JP2与SK2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SK2通道和JP2蛋白在H9c2细胞的定位。结果:心肌细胞H9c2表达SK2通道及JP2蛋白,SK2通道和JP2蛋白可形成免疫复合物,SK2通道和JP2蛋白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心肌细胞H9c2中SK2通道与JP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2通道 JP2蛋白 H9C2心肌细胞 免疫共沉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JP2基因对小鼠心肌细胞SK2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文静 樊红琨 +5 位作者 郑春光 张桂红 段萍 杨阳 罗天霞 章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JP2与SK2通道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靶向小鼠JP2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LV-JP2-RNAi-1、LV-JP2-RNAi-2),将其转染至小鼠心肌细胞,以转染空载体(LV-NC-EGFP)和未转染细胞(CtrlNC)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JP2与SK2通道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靶向小鼠JP2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LV-JP2-RNAi-1、LV-JP2-RNAi-2),将其转染至小鼠心肌细胞,以转染空载体(LV-NC-EGFP)和未转染细胞(CtrlNC)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心肌细胞JP2 mRNA和SK2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48 h后,各组小鼠心肌细胞JP2 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75,P<0.001),LV-JP2-RNAi-1、LV-JP2-RNAi-2组较Ctrl-NC及LV-NC-EGFP组细胞降低。小鼠心肌细胞感染LV-JP2-RNAi-2 72 h后,SK2通道蛋白表达被抑制。结论:沉默小鼠心肌细胞JP2基因可抑制SK2通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ctophilin SK通道 RNA干扰 心肌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发育期睡眠/觉醒周期的神经调节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学东 樊红琨 冯平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幼年期大鼠的睡眠/觉醒周期和成年期的有显著差异,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快眼动(REM)睡眠在24小时内的百分比远多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随着脑发育成熟而逐渐减少。与此同时,非快眼动(NREM)睡眠和觉醒的百分比逐渐增加。后者与参与NREM睡眠和... 幼年期大鼠的睡眠/觉醒周期和成年期的有显著差异,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快眼动(REM)睡眠在24小时内的百分比远多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随着脑发育成熟而逐渐减少。与此同时,非快眼动(NREM)睡眠和觉醒的百分比逐渐增加。后者与参与NREM睡眠和觉醒调节的神经元在发育早期的成熟程度较为一致。鉴于大鼠发育早期REM睡眠每日的百分比由最高开始逐渐降低,而触发和促进REM睡眠的胆碱能神经元各生化成分的活性则是由最低开始逐渐升高,此期的REM睡眠应该还有胆碱能以外的动力驱动。新近的资料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可能是幼年期REM睡眠的另一主要驱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觉醒 神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