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初加工方式云南咖啡精油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1
作者 杨莉 刘祥江 +3 位作者 李孙洋 樊竹青 李华健 李学玲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以不同初加工方式处理的6种云南咖啡生豆和熟豆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咖啡精油,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咖啡精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咖啡精油可定性检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表现为水果香、坚... 以不同初加工方式处理的6种云南咖啡生豆和熟豆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咖啡精油,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咖啡精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咖啡精油可定性检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表现为水果香、坚果香、青草香和焦糖香等咖啡香气特征。GC-IMS指纹图谱表明,蜜处理生豆(HR)特有的物质为异丁醛;水洗熟(烘焙)豆(WC)和蜜处理熟(烘焙)豆(HC)特有物质为乳酸乙酯、2-甲基吡嗪、2-甲基戊醛、丁酸甲酯;日晒熟(烘焙)豆(SC)特有的物质水杨酸甲酯、3-庚酮、1,8-环氧对孟烷、丙酸丁酯、2-乙基-1-己醇、2-乙基呋喃。PCA结果表明,水洗生豆(WR)和日晒生豆(SR)、WC和HC组咖啡精油之间的风味物质相似。HR与SR组咖啡精油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性较大。该技术为咖啡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咖啡精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底泥中与氮素循环有关的几类细菌
2
作者 樊竹青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9-42,共4页
利用钻孔和挖掘的方法从滇池底泥获得12个样品,利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硝化菌、亚硝化菌培养基及硝酸盐培养基分离其中的优势菌,并进行计数、鉴定及分析,结果发现,滇池底泥广泛分布有与氮素循环有关的细菌。
关键词 滇池底泥 细菌 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毕廷菊 罗娅婷 +1 位作者 樊竹青 师树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279-279,281,共2页
通过对普洱市某普洱茶加工厂发酵过程中茶叶微生物实时实地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前、发酵中、发酵后真菌数量变化明显。其中,发酵前(晒青毛茶)真菌总量为85.5万个/g,发酵中(第2次翻堆茶叶)真菌总量为43.5万个/g,发酵后(摊晾26 d后茶... 通过对普洱市某普洱茶加工厂发酵过程中茶叶微生物实时实地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前、发酵中、发酵后真菌数量变化明显。其中,发酵前(晒青毛茶)真菌总量为85.5万个/g,发酵中(第2次翻堆茶叶)真菌总量为43.5万个/g,发酵后(摊晾26 d后茶叶)为21.7万个/g,含量最多的优势菌主要有酵母菌、黑曲霉和产黄青霉。酵母菌总数分别为4.12万、11.00万、8.73万个/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色谱法手性分离D,L-α-苯甘氨酸
4
作者 吕迎春 樊竹青 +1 位作者 侯云洪 尚宇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457,共4页
以(D)-(+)-樟脑-10-磺酸作为手性选择剂,运用逆流色谱技术对苯甘氨酸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分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5)溶液作为两相溶剂系统,手性选择剂在上相中的浓度为258mmol·L-1,可在2h内一次性实现10mg苯甘氨酸... 以(D)-(+)-樟脑-10-磺酸作为手性选择剂,运用逆流色谱技术对苯甘氨酸对映异构体进行手性分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1+5)溶液作为两相溶剂系统,手性选择剂在上相中的浓度为258mmol·L-1,可在2h内一次性实现10mg苯甘氨酸的手性分离,分离效果通过手性液相色谱获得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色谱法 手性分离 D L-α-苯甘氨酸 (D)-(+)-樟脑-10-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对不同品种咖啡豆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莉 杨卫星 +3 位作者 李茜 樊竹青 李华健 李学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0,共6页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对4个不同品种咖啡生豆样品(A1、B1、C1、D1)及其经烘焙后熟豆样品(A2、B2、C2、D2)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构建咖啡GC-IMS风味指纹图谱,比... 该研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HS-GC)-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对4个不同品种咖啡生豆样品(A1、B1、C1、D1)及其经烘焙后熟豆样品(A2、B2、C2、D2)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构建咖啡GC-IMS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品种咖啡豆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检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81种风味物质可定性检出。GC-IMS指纹图谱表明,样品D1特征风味物质为丁酸甲酯、乙酸甲酯;样品A2、C2特征风味物质为当归内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醛;样品B2特征风味物质为2-甲基丙烯醛、3-甲基-2-丁烯醛;样品D2特征风味物质为2-呋喃甲硫醇、2,6-二甲基吡啶。PCA结果表明,样品B2、D2及A2、C2距离接近,样品A1、D2距离较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和品质控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豆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抗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鸿 李晓刚 +1 位作者 樊竹青 徐成东 《楚雄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现有抗癌药物大部分是人工合成与半合成 ,或者是从天然植物中直接提取。细胞培养技术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功 ,但尚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①② 而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癌药物的工作国内外均才开始 ,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抗癌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白藜芦醇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玲 龙婷 +3 位作者 杨莉 樊竹青 陈云兰 郭永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71-77,共7页
采取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L_(9)(3^(4))正交试验优化咖啡果皮白藜芦醇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咖啡果皮白藜芦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g/mL)、超声时间20 ... 采取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咖啡果皮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L_(9)(3^(4))正交试验优化咖啡果皮白藜芦醇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咖啡果皮白藜芦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g/mL)、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5℃,此条件下咖啡果皮白藜芦醇提取率达0.856%。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咖啡果皮乙醇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强于VC,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酶法 咖啡果皮 白藜芦醇 提取工艺 体外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