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切割单晶硅表面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樊瑞新 卢焕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55-57,共3页
利用台阶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双晶衍射仪,研究了线切割硅片和内圆切割硅片的表面切割损伤和损伤层厚度。实验指出线切割硅片表面粗糙度大,外表面损伤大,但损伤层的厚度要小于常规内圆切割硅片。
关键词 切割 表面损伤 单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I结构制备工艺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樊瑞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绝缘体上生长的薄单晶硅膜 (SOI)具有良好的横向绝缘、抗辐照、无锁存效应和无寄生电容 ,并能有效地提高硅集成电路的速度和集成度 ,在深亚微米 VL SI技术中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简单地介绍了 SOI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制备方法及当... 绝缘体上生长的薄单晶硅膜 (SOI)具有良好的横向绝缘、抗辐照、无锁存效应和无寄生电容 ,并能有效地提高硅集成电路的速度和集成度 ,在深亚微米 VL SI技术中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简单地介绍了 SOI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制备方法及当前发展状况 ,同时 ,也指出 SOI进一步实用化所需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 薄膜 硅薄膜 制备工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外延技术制备极低缺陷密度Si/SiO_2SOI结构
3
作者 樊瑞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44,47,共5页
介绍了液相外延技术制备Si/SiO2SOI结构的方法、系统和几个重要环节及当前发展状况,同时指出液相外延技术对制备极低缺陷密度SOI结构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液相外延 横向外延过生长 SOI 缺陷密度 SI/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中氢杂质的研究
4
作者 樊瑞新 杨德仁 +1 位作者 马向阳 阙端麟 《半导体情报》 2000年第6期46-49,54,共5页
介绍了硅中氢杂质的基本性质 ,氢杂质和氧原子的作用 ,以及氢原子对其它杂质和缺陷电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缺陷电学性能 氢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ZnO薄膜的微结构及电学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余萍 邱东江 +2 位作者 樊瑞新 施红军 吴惠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73-1877,共5页
用(ZnO)1-x(Al2O3)x(x=w(Al2O3)=0、0.01、0.02、0.05)陶瓷靶材为原料,通过电子束反应蒸发生长了非故意掺杂及Al掺杂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Raman散射及霍尔效应技术研究了薄膜的晶体微结构及电学特性.结果表明,由(ZnO)1-x(Al2O3)x(x... 用(ZnO)1-x(Al2O3)x(x=w(Al2O3)=0、0.01、0.02、0.05)陶瓷靶材为原料,通过电子束反应蒸发生长了非故意掺杂及Al掺杂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Raman散射及霍尔效应技术研究了薄膜的晶体微结构及电学特性.结果表明,由(ZnO)1-x(Al2O3)x(x≤0.02)的靶材生长得到的Al掺杂ZnO薄膜仍具有高度c-轴取向的纤锌矿晶体结构,但随着薄膜中Al掺入量的增加,其c-轴取向性有所退化;Raman光谱测量表明,Al掺杂ZnO薄膜的本征内应力随着Al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ZnO)0.98(Al2O3)0.02薄膜中Al和Zn的原子个数比为6∶94,此时薄膜的内应力已接近饱和;Al掺杂ZnO薄膜的电阻率随着Al掺入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ZnO)0.98(Al2O3)0.02薄膜具有最小的电阻率(7.85×10-4Ω.cm),这归因于该类薄膜同时具有高电子浓度(1.32×1021cm-3)和较高的电子迁移率(6.02 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AL掺杂 微结构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滑动磨损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乙潜 樊瑞新 +1 位作者 黄立萍 郦剑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35-39,共5页
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的滑动磨损性能,考察了滑动速度与载荷对其磨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UHMWPE磨损表面... 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的滑动磨损性能,考察了滑动速度与载荷对其磨损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UHMWPE磨损表面形貌的观察,指出:在跑合期阶段,UHMWPE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脊;在严重磨损阶段,表面层发生了大范围的撕裂与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 滑动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晶片切割损伤层微观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仁 樊瑞新 姚鸿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4年第3期33-37,共5页
作者利用双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切割速率下硅晶片的切割损伤。实验得出切割速率不影响损伤层的厚度,但影响损伤层内的微观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切割速率越大,损伤层的微观应力越小,并运用Voigt函数分析法,分析了硅晶... 作者利用双晶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切割速率下硅晶片的切割损伤。实验得出切割速率不影响损伤层的厚度,但影响损伤层内的微观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切割速率越大,损伤层的微观应力越小,并运用Voigt函数分析法,分析了硅晶片切割层的微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单晶 机械损伤 微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H的XPS研究
8
作者 李刚 袁骏 +1 位作者 汪雷 樊瑞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3-367,共5页
采用XPS技术和相应的化学位移理论及谱峰拟合方法研究了a-Si∶H薄膜。本文报道了含氧a~si∶H中可能出现和存在的不同化学构态,深度分布和不同衬底材料导致的不同界面特性和表面特性。
关键词 A-SI:H 薄膜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中氧氮扩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税琼 樊瑞新 +1 位作者 杨德仁 阙端麟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共6页
着重探讨了氧的低温异常扩散现象, 研究了氮在高温下扩散速率、扩散机理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扩散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的内吸杂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艳 杨德仁 +3 位作者 马向阳 李东升 樊瑞新 阙端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3-75,81,共4页
介绍了吸杂的分类与效果以及内吸杂工艺,并综述了金属在硅中的性质,主要阐明了氧在内吸杂中的作用,简述了氮对吸杂的影响,井讨论了内吸杂的物理机理。最后探讨了今后吸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硅片 内吸杂工艺 金属 杂质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SiO_x薄膜的发光
11
作者 邓晓清 张仕国 樊瑞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阐述了纳米硅-氧化硅光致发光的意义和机理,还分别介绍了目前各种用于制备纳米硅-氧化硅的方法和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发光 氧化硅 薄膜 纳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ygen Precipitation within Denuded Zone Founded by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in Czochralski Silicon Wafers
12
作者 崔灿 杨德仁 +3 位作者 马向阳 符黎明 樊瑞新 阙端麟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9期2407-2410,共4页
Oxygen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magic denuded zone (MDZ) founded by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in Czochralski silicon (CZ-Si) wafers i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standard MDZ process, the CZ-Si wafers are further subj... Oxygen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magic denuded zone (MDZ) founded by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in Czochralski silicon (CZ-Si) wafers i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standard MDZ process, the CZ-Si wafers are further subjected to two specific oxygen precipitation annealing,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MDZs in CZ-Si wafers shrunk notably because oxygen precipitation occurs within the MDZs. However, a width of substantial DZ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wafer.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uter region of the MDZs,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oxygen denuded zone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rapid thermal process and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is a substantial defect-free zone which acts as the active area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ION-ANALYSIS BIPOLAR STRUCTURE GROWN SILICON NITROGEN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