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模型的不同降水年型下春小麦水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1
作者 伍露 程陈 +5 位作者 杨霏云 樊栋樑 罗蒋梅 韩佳芮 王天舒 郭尔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优化不同降水年型下春小麦高产稳产和高效利用水氮资源的管理决策方案,利用2009-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试验站与拉布大林农场试验站春小麦(内麦19)的试验观测资料,确定APSIM-wheat模型中小麦生长发育关键参数;基于... 为优化不同降水年型下春小麦高产稳产和高效利用水氮资源的管理决策方案,利用2009-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试验站与拉布大林农场试验站春小麦(内麦19)的试验观测资料,确定APSIM-wheat模型中小麦生长发育关键参数;基于校准后的APSIM-wheat模型模拟分析1967-2017年雨养条件下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并依据降水量划分了3种降水年型(干旱、平水和湿润年型),根据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water deficit on photosynthesis,SWD_(ef))确定最优水分管理时期;设计8个灌溉量梯度(15、30、45、60、90、120、150和180 mm)和13个施N量梯度(30、45、60、75、90、105、120、150、180、210、240、270和300 kg·hm^(-2))情景模式,结合水氮管理决策的遴选关键指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和产量],探究不同气候年型下最优春小麦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校准后的APSIM-wheat模型春小麦发育期模块(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在1.17~3.64 d范围内,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在0.82%~1.90%范围内;产量模块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371.50 kg·hm^(-2),NRMSE为8.54%,说明APSIM-wheat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降水年型下小麦的动态生长发育过程。(2)雨养条件下春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期—开花期的SWD_(ef)较低,且在生育期内仅灌溉一次的前提下,拔节期灌溉可以减轻干旱胁迫并显著提高产量。(3)干旱、平水和湿润年型春小麦拔节期最优水氮管理模式分别为灌溉量60 mm和施氮量105 kg·hm^(-2)、灌溉量60 mm和施氮量120 kg·hm^(-2)、灌溉量30 mm和施氮量150 kg·hm^(-2),其产量分别为4810.96±551.43、5378.06±768.86和6421.33±454.0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wheat模型 气候年型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两次冷雾过程宏微观物理特征
2
作者 王天舒 牛生杰 +8 位作者 王莹 赵俊杰 梁绵 王元 段婧 樊栋樑 杨霏云 袁薇 张鸿伟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7-521,共15页
为研究冷雾演变机制和宏微观物理特征,2016年1月和12月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进行雾综合观测,结合观测获取的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16~17日(个例1)和2016年12月25~27日(个例2... 为研究冷雾演变机制和宏微观物理特征,2016年1月和12月在江西省庐山气象局布设雾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进行雾综合观测,结合观测获取的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16~17日(个例1)和2016年12月25~27日(个例2)两次冷雾的宏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两次冷雾的发展演变与冷锋的移动密切相关,从形成阶段到发展阶段800 hPa以下由西南风转为偏北风,冷锋前缘到达,近地面气温骤降;两次冷雾的成熟阶段近地面雨停且风力减弱,个例2出现锋面逆温层;两次冷雾的消散阶段900~500 hPa转为一致的偏北气流,800 hPa以下风速增大。个例1和2的过程平均雾滴谱均呈双峰分布,主峰均位于4.9μm,次峰分别位于8.9、11.0μm。个例1和2均出现了主峰位于10~14μm的瞬时雾滴谱,出现频率分别为12.4%和46.3%。个例1和2中均有暖雾向冷雾的转换,冷雾与暖雾相比各粒径段雾滴数密度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粒径14μm以下的雾滴数量增长较为明显。个例1全过程雾滴数浓度与平均直径的相关性较弱,可能受雾滴碰并、雾滴竞争水汽等因素影响。个例2全过程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与含水量均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此次雾过程以凝结核活化和凝结增长为主。个例2西南低空急流强劲、近地面降温明显、有逆温层存在,雾滴谱较宽,雾滴谱10~14μm粒径之间峰值更为突出,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皆大于个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雾 庐山 锋面逆温 尺度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辽宁省春玉米干旱灾损风险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霏云 郑秋红 +3 位作者 李文科 王琦 罗蒋梅 樊栋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8-225,共8页
利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水分胁迫模块进行了调参,适用性验证表明,WOFOST模型适用于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模拟,辽宁省春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可以利用WOFOST模型较敏感地反映出来。利用调... 利用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实测数据对WOFOST模型水分胁迫模块进行了调参,适用性验证表明,WOFOST模型适用于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模拟,辽宁省春玉米受干旱的影响可以利用WOFOST模型较敏感地反映出来。利用调参后的WOFOST模型模拟了全生育期及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各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不同干旱风险等级下辽宁省东、中、西部玉米生产的灾损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上,抽雄~乳熟期发生干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抽雄期,而出苗~拔节期和乳熟~成熟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全省春玉米在抽雄~乳熟期发生重旱的减产风险达30%~70%;在相同干旱水平下,不同区域受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发生轻、中、重旱情景下,干旱导致的减产率总体上表现为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逐渐加重的趋势,在全生育期重旱情景下,辽宁省东部的春玉米减产率为40%~75%,中部为60%~90%,西部达6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灾损 风险评估 WOFOST模型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灰色模型预测初探
4
作者 史继清 边多 +2 位作者 杨霏云 甘臣龙 樊栋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0-1579,共10页
基于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灰色模型探究潜在蒸散量(ET_(0))的时空演变规律以... 基于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灰色模型探究潜在蒸散量(ET_(0))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未来ET_(0)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西藏地区ET_(0)平均为597.12 mm,1981—2001年呈显著的减少趋势、2002—2019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西藏全区及五大气候区年均ET_(0)均呈现增加趋势(除东南部),且均以33 a的周期震荡为第一主周期。在空间尺度上,年ET_(0)主要呈现由中部中心向西南和东南逐步递减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集中在沿江一线,低值中心位于南部地区。年ET_(0)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地区、沿江一线和东北部,发生时间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构建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均值为87.85%,可用于西藏年均ET_(0)日期序列的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除东南部年ET_(0)的预测值有明显下降,其他区域均呈现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蒸散量 时空分析 灰色模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