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语言模因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樊林洲 陈生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36,共9页
第四代战争的内在动力是技术、观念、信息的传播和建构话语权的竞争。在网络2.0时代,技术已臻成熟,话语和观念能够大量复制和传播,建构话语权以语言模因为重要形式之一,利用网络和媒体新技术模仿、复制和传播话语,感染受众,语言模因成... 第四代战争的内在动力是技术、观念、信息的传播和建构话语权的竞争。在网络2.0时代,技术已臻成熟,话语和观念能够大量复制和传播,建构话语权以语言模因为重要形式之一,利用网络和媒体新技术模仿、复制和传播话语,感染受众,语言模因成为不同思想、观念和话语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给中国建构国际话语权带来新机遇,因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理论与现实之间具有巨大的张力,路径相对匮乏。应用语言模因研究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治国理政的战略、政策和话语,鼓舞本国民众的文化自信,打击并反击对手的语言模因传播,观念输出和话语渗透,把中国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西方民众了解中国,并接受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最终推动中国国家话语传播,保障中国国家话语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语言模因 模因武器化 话语传播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经济学概念认知和推理的母体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林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226,共6页
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的经验领域,其隐喻认知图式具有泛人类经验的普遍性,体现在经济学理论的概念、证据、模型和推理的认知和说服功能上。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它基于隐喻所表现的公共话语和社会常识。
关键词 隐喻 经济学 认知 说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异化到创新:由诠释模式看韦努蒂翻译思想之嬗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林洲 黄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0-52,122,共13页
韦努蒂在其论文集《翻译改变一切》(2013)中,提出翻译研究的诠释模式,并通过"铭写"和"解释物"的概念重新界定翻译伦理观和翻译评价方法,更深入地阐述了"异化"翻译理论和"存异"伦理中"异&q... 韦努蒂在其论文集《翻译改变一切》(2013)中,提出翻译研究的诠释模式,并通过"铭写"和"解释物"的概念重新界定翻译伦理观和翻译评价方法,更深入地阐述了"异化"翻译理论和"存异"伦理中"异"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翻译理论,这是韦努蒂对翻译理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结晶。本文首先追溯韦努蒂诠释模式的理论源头,区分这一模式与传统解释学之间的差别,这是全面把握韦努蒂诠释模式的前提;其次,研究诠释模式中的核心概念"铭写"和"解释物",比较二者与"语言剩余"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理解韦努蒂翻译思想的发展脉络,说明诠释模式对于翻译本质具有更加普遍的解释力;第三,对比了归化/异化理论和存异伦理与诠释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剖析诠释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希望能够厘清韦努蒂前后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探究韦努蒂翻译思想由异化向创新转变的动因和过程,以深入理解翻译的解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模式 铭写 解释项 语言剩余 翻译伦理 韦努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迁移的进化成因和转换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樊林洲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1,共6页
在文化进化的连续体中分析母语迁移的根源和本质,以母语迁移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索母语迁移问题的基本解决原则和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是因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合理依据,研究结果也能够相对系统地指导目标语学习。在因... 在文化进化的连续体中分析母语迁移的根源和本质,以母语迁移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索母语迁移问题的基本解决原则和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是因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合理依据,研究结果也能够相对系统地指导目标语学习。在因果关系研究中,分析文化进化的语言、哲学、生活二元观和遗传等因素对目标语学习的制约作用,能够认识母语迁移产生的必然性,形成解决母语迁移问题的文化、心理和知识动力。适应性和建构性是解释母语迁移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适应目标语学习的认知原则和基本方法,建构目标语学习的新型伦理关系,有助于从文化根源上认识母语迁移现象的本质,最终采取适合目标语学习的比较系统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迁移 适应性 建构性 一般原则 基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语言的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林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语言中没有理据。可译性及其限度在译界是一个长期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是可译的,分析语言符号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可... 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语言中没有理据。可译性及其限度在译界是一个长期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是可译的,分析语言符号任意性和可译性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在规律,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性 可译性 翻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文化资本的积累和初始流通
6
作者 樊林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私塾的童蒙养正和学术根柢,船政学堂的中西知识基础,留英的科学系统积累,西方社会的实地考察,构成严复的初始文化资本,并同时塑造其惯习;熟读精思经史子集,研机综微八股制义,使其汉语语言能力臻于上乘,严复的文化资本至此完成积累。甲... 私塾的童蒙养正和学术根柢,船政学堂的中西知识基础,留英的科学系统积累,西方社会的实地考察,构成严复的初始文化资本,并同时塑造其惯习;熟读精思经史子集,研机综微八股制义,使其汉语语言能力臻于上乘,严复的文化资本至此完成积累。甲午海战凸显国家危殆,继而威胁严复的宦途和职业生涯,从而促使他以文化资本为基础,思考国家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导致其人生轨迹发生转向,翻译《天演论》,对社会再生产产生即时和持久影响,使其成为中华启蒙第一人。应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理论,可以揭示严复这些文化实践的必然性和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积累 惯习 场域 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