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多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合成样品中钡锶钙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8
1
作者 樊明德 谢巧勤 +1 位作者 陈天虎 彭书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2,共4页
Ba(Ⅱ)、Sr(Ⅱ)、Ca(Ⅱ)与偶氮胂Ⅲ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显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各组分间相互干扰,用主成分回归及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分光光度分析同时测定了人工合成样品中3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测定结果的统计比较,发现结合高效的... Ba(Ⅱ)、Sr(Ⅱ)、Ca(Ⅱ)与偶氮胂Ⅲ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显色络合物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各组分间相互干扰,用主成分回归及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分光光度分析同时测定了人工合成样品中3组分的含量。通过对测定结果的统计比较,发现结合高效的均匀实验设计,两种方法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法 偏最小二乘法 分光光度法 均匀实验设计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明德 王成伟 +2 位作者 王玉亭 魏胜程 顿志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MV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MV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至少随访6个月并评估疗效,计算总有效率。观察患者术后头痛、头晕、耳鸣或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VD术中,观察组1例未明确责任血管,对照组5例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观察组治愈48例、缓解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分别为55例、7例、8例和88.5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共15例延迟治愈,无复发患者。观察组术后发生头痛、头晕1例,耳鸣、听力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1%;对照组术后发生头痛、头晕2例,耳鸣5例,听力下降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面肌痉挛可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湖沉积物生物硅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麻涛 何江 +6 位作者 高际玫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宋文杰 孙园园 任丽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2-837,共6页
以Si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结合本小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纬度最高湖泊呼伦湖沉积物中生物硅(BSi)的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与BSi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4.04~18.30 mg.g-1之间,平均11.81 mg.g-1;... 以Si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结合本小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纬度最高湖泊呼伦湖沉积物中生物硅(BSi)的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与BSi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4.04~18.30 mg.g-1之间,平均11.81 mg.g-1;受陆源输入和沉积物粒度分异的影响,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BSi的空间分布由北西向南东呈现明显递减趋势,BSi的高值区出现在北西部湖区。3个柱芯沉积物中BSi的含量均在10 cm处达到峰值,这可能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对湖泊水体中营养盐及藻类繁殖带来的影响有关。沉积物中有机碳与生物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C/BSi值介于0.89~7.22之间,平均2.74,远远小于Redfield比值(106/16),揭示相同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远远大于生物硅的溶解速率,颗粒物表层有机质对BSi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沉积物中BSi的大部分不参与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沉积物 有机碳 分布特征 呼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植物分区的湖泊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波 何江 +8 位作者 吕昌伟 樊明德 王维 张瑞卿 谢志磊 汪精华 李雨清 丁涛 恩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43-2348,共6页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尾藻区相比,芦苇区和龙须眼子菜区上覆水中DOM的芳香度高、分子量低,与重金属的结合率较高,且以Cu^(2+)为最;芦苇区上覆水中DOM与重金属离子的饱和结合量、羟基与羧基峰面积特征揭示,该区上覆水中DOM含有更多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结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穗花狐尾藻区上覆水中DOM的多脂肪族化合物与分子量较高的特征,影响了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来源于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的DOM在分子量、脂肪性及官能团等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其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离子 结合特性 植物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与微生物量动态响应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海芳 何江 +3 位作者 侯德坤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基于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特性,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乌梁素海芦苇、穗花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等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与微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和微生物量的动态变... 基于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特性,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乌梁素海芦苇、穗花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等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与微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和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中各处理的上覆水中溶解态碳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幅不同。与岱海相比,乌梁素海上覆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在30~90d期间内较高。乌梁素海加有机物料与空白处理的DIC含量差异不显著,岱海湖心与湖滨处理的DIC含量相当。动态模拟实验中,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可能反映了在利用有机碳源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轻组有机碳明显减少,重组有机碳有所增加,揭示有机质矿化作用大于腐殖化作用,且腐殖化过程中腐殖质形成的速率序列为富啡酸(FA)>胡敏酸(HA);0~80d内,有机物料对腐殖质增加的幅度序列为芦苇>穗花狐尾藻>龙须眼子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降解 微生物量 模拟试验 乌梁素海 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湖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文杰 何江 +4 位作者 高际玫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张家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36-2340,共5页
以内蒙古高原湖泊呼伦湖为对象,开展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9.18~61.68g·kg-1,平均34.64g·kg-1;重组碳(HFOC)含量范围为9.02~61.47g·kg-1,平均34.32g·... 以内蒙古高原湖泊呼伦湖为对象,开展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9.18~61.68g·kg-1,平均34.64g·kg-1;重组碳(HFOC)含量范围为9.02~61.47g·kg-1,平均34.32g·kg-1;轻组碳(LFOC)含量范围为0.02~0.86g·kg-1,平均0.32g·kg-1。TOC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北西向南东逐渐递减的趋势。表层沉积物中C/N的平均值为20.35,表明呼伦湖中有机质的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分布 沉积物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次区食用菌发展现状与方向
7
作者 樊明德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6期8-8,42,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人类的植物性营养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晋中市榆次区食用菌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该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1发展现状1.1面积增加。食用菌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人类的植物性营养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晋中市榆次区食用菌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该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1发展现状1.1面积增加。食用菌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15年面积发展到2 600亩,比2005年的62亩增加了2 538亩,增加了40.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次区 产业化方向 营养产品 生活水平 香菇生产 生产基地 种菇 基地建设 出菇 日光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次区花生高产创建初探
8
作者 樊明德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21期7-8,共2页
今年晋中市榆次区列为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们集中技术力量,集成关键技术,集约项目资源,全力抓好花生高产创建,花生高产示范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示范带动了榆次区花生平衡增产,为全区花生发展... 今年晋中市榆次区列为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们集中技术力量,集成关键技术,集约项目资源,全力抓好花生高产创建,花生高产示范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示范带动了榆次区花生平衡增产,为全区花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示范区基本情况晋中市榆次区地处山西中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9.6℃,年平均降水量444.7 mm,无霜期长达145~14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生产 榆次区 年平均气温 项目资源 高产示范方 优质花生 油料生产 增产潜力 山西中部 攻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实施的关键 被引量:1
9
作者 樊明德 《青海教育》 2005年第5期8-9,共2页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改 教育课程体系 阶段性成果 教育要求 重要课题 实施历程 关键所在 课程实施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