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换术后近中期的疗效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勇 樊扬名 葛建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1-1394,1399,共5页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近中期的手术疗效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近中期的心脏大小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影...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近中期的手术疗效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近中期的心脏大小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近中期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左心室缩短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术前LVESD值≥6.0 cm、心功能NYHA分级在Ⅳ级、术后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或者β-受体阻滞剂(P<0.05)。结论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近中期心脏的形态大小发生了明显的逆重构过程,心功能同样明显改善,手术疗效满意。心功能Ⅳ级、LVESD≥6.0 cm、术后未使用小剂量的ACEI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大左心室 心瓣膜置换术 疗效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二尖瓣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鄢琦 葛建军 +5 位作者 林敏 周正春 孔祥 王海涛 赵智伟 樊扬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手术26例(胸腔镜组),同期常规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30例(常规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前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手术26例(胸腔镜组),同期常规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30例(常规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前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而胸腔镜组术后24 h胸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胸腔镜组术后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也较常规组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辅助 微创 二尖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被引量:9
3
作者 樊扬名 杨冬妹 +3 位作者 黄亮亮 张海洋 曹静 葛建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行心脏原发性肿瘤切除的1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行心脏原发性肿瘤切除的1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之对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126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03例、脂肪瘤1例,另有22例未能明确肿瘤类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均为肉瘤)3例,良性肿瘤125例。良性肿瘤中黏液瘤119例、脂肪瘤5例、血管瘤1例。良性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为99.2%,误诊率为0.8%,术前超声心动图良性肿瘤检出敏感度为100%。其中黏液瘤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86.55%;脂肪瘤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20%;血管瘤的心脏超声未检出,敏感度为0;恶性心脏肿瘤吻合率为100%,检出敏感度为66.67%。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肿瘤良、恶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96。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良、恶性与病理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尤其对黏液瘤的检出敏感度高,而对于其他类型的临床相对少见肿瘤,检出敏感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超声心动图 病理诊断 吻合率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智伟 张海洋 +3 位作者 阮鹏 张锐 樊扬名 葛建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0-1465,共6页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微创主动脉瓣置换(Mini-AVR)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Full-AVR)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Mini-AVR为微创组,其中5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135例Full-AVR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术... 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微创主动脉瓣置换(Mini-AVR)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Full-AVR)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Mini-AVR为微创组,其中5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11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135例Full-AVR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预后,并对比两种小切口的疗效。Mini-AVR组心功能(NYHA)IV级占比小于Full-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i-AVR组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Full-AVR组(P<0.01),ICU留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输注红细胞用量均较Full-AVR组减少(P<0.01)。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及升主动脉阻断用时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TS下Mini-AVR安全有效,其中首选胸骨上段小切口,次选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微创 主动脉瓣置换 完全劈开胸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