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弛豫型铁电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慧庆 张立同 +1 位作者 张良莹 姚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4,76,共4页
评述了弛豫型铁电体的发展概况及研完现状,讨论了其纳米结构特征对宏观性能的重要作用,并对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弛豫型 铁电体 纳米结构 性能 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锌酸铅基铁电陶瓷的热膨胀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樊慧庆 张良莹 姚熹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4-426,共3页
通过对铌锌酸铅基铁电陶瓷(0.9-x)PZN-0.1BT-xPT,(x=0.05,0.15)在0~450°C热膨胀行为的详细测量,结合其相应温度范围内的介电温谱,发现一个弱的一级相变过程,进而探讨了复合钙钛矿结构... 通过对铌锌酸铅基铁电陶瓷(0.9-x)PZN-0.1BT-xPT,(x=0.05,0.15)在0~450°C热膨胀行为的详细测量,结合其相应温度范围内的介电温谱,发现一个弱的一级相变过程,进而探讨了复合钙钛矿结构弛豫型铁电体中局域极化的转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锌酸铅 铁电陶瓷 热膨胀 局域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钙钛矿铁电陶瓷的电场诱导畴反转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慧庆 张立同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铌锌酸铅基复合钙钛矿结构铁电陶瓷的电畴观察、强场极化反转行为以及直流偏压下介电行为和X射线衍射峰等的详细测量,对铁电微畴、宏畴在外场诱导下的反转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与铁电陶瓷介电行为相对应的微观极化机制。
关键词 复合钙钛矿 铁电陶瓷 微畴 极化 宏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一维纳米棒的低温制备及其气敏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慧庆 马龙涛 黄丽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锌(Zn O)一维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其相结构与形貌,并测试了基于Zn O一维纳米棒所制作的传感器的气敏性能.研究表明,该气体传感器对体积分数为5...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锌(Zn O)一维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其相结构与形貌,并测试了基于Zn O一维纳米棒所制作的传感器的气敏性能.研究表明,该气体传感器对体积分数为500×10-6的乙醇的检测灵敏度为35.71,对乙醇气体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约为7 s和9 s,并具有优良气体选择特性,最后,结合电子释放理论解释了其气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一维纳米结构 低温合成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锌酸铅基弛豫型铁电体的偏压介电行为研究
5
作者 樊慧庆 张良莹 姚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5,共5页
测定了铌锌酸铅基弛豫型铁电体PZN-BT-PT(83/10/7)在不同偏压条件下介电行为随温度的变化,通过介电常数导数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有效地分离出了弛豫型铁电体极性微区的偏压响应特征,得到了一系列特征温度,并发现介... 测定了铌锌酸铅基弛豫型铁电体PZN-BT-PT(83/10/7)在不同偏压条件下介电行为随温度的变化,通过介电常数导数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有效地分离出了弛豫型铁电体极性微区的偏压响应特征,得到了一系列特征温度,并发现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的特征温度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型铁电体 介电行为 偏压 极性微区 铌锌酸铅基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弛豫型铁电体的动态相变行为研究
6
作者 樊慧庆 王志宏 +1 位作者 张良莹 姚熹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16,F004,共4页
通过对掺钛铌镁酸铅铁电陶瓷Pb(Mg1/3Nb2/3)0.8Ti0.2O3介电、铁电、热学行为及结构等的详细测量,发现这一材料由高温顺电态转变为弛豫型铁电态,表现出典型弥散性相变特征;由弛豫型铁电态转变为正常铁电态,... 通过对掺钛铌镁酸铅铁电陶瓷Pb(Mg1/3Nb2/3)0.8Ti0.2O3介电、铁电、热学行为及结构等的详细测量,发现这一材料由高温顺电态转变为弛豫型铁电态,表现出典型弥散性相变特征;由弛豫型铁电态转变为正常铁电态,则表现出一级相变特征。进而探讨了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极性微区的动态结构转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酸铅 铁电体 极性微区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结构弛豫型铁电体的介电弛豫谱研究
7
作者 樊慧庆 张立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分析钙钛矿结构弛豫铁电陶瓷铌镁酸铅的复介电响应 ,探讨了其在弥散相变温区的弛豫特征及极性微区、铁电微畴的极化机制。数值拟合表明幂指数 Arrhenius关系比 Vogel- Fulcher关系可更为合理地表征弛豫型铁电体。给出铁电微畴的弛... 通过分析钙钛矿结构弛豫铁电陶瓷铌镁酸铅的复介电响应 ,探讨了其在弥散相变温区的弛豫特征及极性微区、铁电微畴的极化机制。数值拟合表明幂指数 Arrhenius关系比 Vogel- Fulcher关系可更为合理地表征弛豫型铁电体。给出铁电微畴的弛豫响应时间分布函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驰豫型铁电体 介电响应 介电池豫谱 铁电微畴 极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T铁电晶体的助熔剂法制备工艺与介电性能
8
作者 樊慧庆 吴浩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用助熔剂法制备了准同型相界附近的弛豫铁电体基钛铌铟酸铅(Pb(In1/2N b1/2)0.63T i0.37O3,简称P INT)铁电单晶体,研究了四氧化三铅(Pb3O4)与二氟化铅(PbF2)助熔剂对钙钛矿结构相稳定性的不同作用。用四氧化三铅(Pb3O4)和三氧化二硼(B2... 用助熔剂法制备了准同型相界附近的弛豫铁电体基钛铌铟酸铅(Pb(In1/2N b1/2)0.63T i0.37O3,简称P INT)铁电单晶体,研究了四氧化三铅(Pb3O4)与二氟化铅(PbF2)助熔剂对钙钛矿结构相稳定性的不同作用。用四氧化三铅(Pb3O4)和三氧化二硼(B2O3)作为助熔剂获得尺寸达5 mm的纯钙钛矿相结构P INT单晶体,利用显微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单晶体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测量了〈100〉取向单晶体样品的介电温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铌铟酸铅 单晶体生长 钙钛矿 助熔剂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铜钙巨介电陶瓷的制备与B位钼掺杂改性研究
9
作者 樊慧庆 郑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8,共3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B位Mo4+掺杂的钛酸钙铜(CaCu3Ti4O12)陶瓷,探讨了其相结构、显微组织和电学性能。Mo4+掺杂后CaCu3Ti4O12介电常数为8 187,100 Hz^1 MHz频率稳定性好,介电损耗值小于0.3,电学性能的改善与Mo4+掺杂后导致晶粒尺寸增...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B位Mo4+掺杂的钛酸钙铜(CaCu3Ti4O12)陶瓷,探讨了其相结构、显微组织和电学性能。Mo4+掺杂后CaCu3Ti4O12介电常数为8 187,100 Hz^1 MHz频率稳定性好,介电损耗值小于0.3,电学性能的改善与Mo4+掺杂后导致晶粒尺寸增大和晶粒电阻减小有关。通过对CaCu3Ti4-x Mo x O12-δ(x=0.002 5)陶瓷变温介电频谱的分析,得到其介电弛豫的晶界热激活能(E a)为0.52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介电陶瓷 钛酸钙铜 B位掺杂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铁电聚合物薄膜的溶液法制备 被引量:11
10
作者 惠迎雪 樊慧庆 +1 位作者 刘卫国 牛小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β相聚偏二氟乙烯(PVDF)铁电聚合物薄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和不同溶剂对薄膜晶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晶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诱导作... 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β相聚偏二氟乙烯(PVDF)铁电聚合物薄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和不同溶剂对薄膜晶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晶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诱导作用有利于β晶相形成,而在较高温度下主要形成γ晶相,较低的温度将会抑制PVDF结晶;溶剂的溶度性能对薄膜的结晶能力和晶型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采用对PVDF溶解能力较强的溶剂DMSO所制备的薄膜中晶区内β晶型的含量高但其结晶能力差,而采用溶解能力较弱的DMAc溶剂虽然提高了薄膜的结晶度,却降低了β晶型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VDF Β相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薄膜技术在尖端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善明 刘来君 +1 位作者 唐波 樊慧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LB(Langmuir-Blodgett)薄膜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设计,是实现分子工程的重要手段。LB 膜可以方便地沉积纳米级的功能微粒和薄膜,也是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方法之一。简要综述了 LB 薄膜技术在功能晶体、纳米半导体及铁电体等尖端... LB(Langmuir-Blodgett)薄膜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设计,是实现分子工程的重要手段。LB 膜可以方便地沉积纳米级的功能微粒和薄膜,也是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方法之一。简要综述了 LB 薄膜技术在功能晶体、纳米半导体及铁电体等尖端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相关应用研究的重要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薄膜 纳米级 膜技术 制备 材料设计 微粒 梯度功能材料 LB膜 晶体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水甘油硝酸酯的一锅法合成(英文)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少君 甘孝贤 樊慧庆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环氧氯丙烷滴加到35%的稀硝酸中,于20℃左右进行开环反应,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关环反应,得到缩水甘油硝酸酯,得率为60%。用FT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含能材料 合成 缩水甘油硝酸酯 一锅法 缩水甘油 硝酸酯 一锅法合成 ^1HNMR 氢氧化钠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弛豫铁电单晶及织构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丽丽 唐斌 +2 位作者 赵鸣 樊慧庆 田长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48,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弛豫铁电单晶和织构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压电性能的研究进展。弛豫铁电单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溶液法、布里奇曼法和固态再结晶法,尺寸可达40mm以上,(001)切片压电常数d_(33)最大可达3000pC/N,k_3达到0.93,但是成分不均... 综述了近年来弛豫铁电单晶和织构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压电性能的研究进展。弛豫铁电单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溶液法、布里奇曼法和固态再结晶法,尺寸可达40mm以上,(001)切片压电常数d_(33)最大可达3000pC/N,k_3达到0.93,但是成分不均匀仍是影响晶体压电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织构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固态再结晶法(TGG法和RTGG法),其耗时短、成本低,压电性能可达到单晶的60%~80%,介电常数甚至可以超过部分单晶,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NT PZNT 单晶 织构陶瓷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颗粒增强聚合物基板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洁 王炜 +2 位作者 曾宪华 史运泽 樊慧庆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1-342,共2页
采用氮化铝(A lN)颗粒作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E-51)为聚合物基体,制备了陶瓷颗粒/聚合物复合电子封装与基板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介电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着陶瓷颗粒增强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采用氮化铝(A lN)颗粒作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E-51)为聚合物基体,制备了陶瓷颗粒/聚合物复合电子封装与基板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介电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着陶瓷颗粒增强材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得到改善。在加入了陶瓷颗粒增加了复合材料导热性的同时,仍维持了聚合物材料低介电常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基板材料 热导率 Cole-Cole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花娃 樊慧庆 +3 位作者 王晶 王欣 成鹏飞 严祥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纳米ZnO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磁学等方面的性能受到关注和重视。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控制所合成ZnO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制备ZnO纳米材料。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不同表面活性剂... 纳米ZnO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磁学等方面的性能受到关注和重视。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控制所合成ZnO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制备ZnO纳米材料。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分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不同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纳米ZnO的研究进展,展示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ZnO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表面活性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均琪 樊慧庆 +1 位作者 刘卫国 苏俊宏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5-49,共5页
采用脉冲真空电弧沉积(PVAD)技术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并对其抗激光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制备工艺。对DLC薄膜激光损伤阈值(LIDT)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薄膜的LIDT开始呈下降趋势,当厚度达到100nm以上时,则趋于一个... 采用脉冲真空电弧沉积(PVAD)技术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并对其抗激光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制备工艺。对DLC薄膜激光损伤阈值(LIDT)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薄膜的LIDT开始呈下降趋势,当厚度达到100nm以上时,则趋于一个稳定值。正交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表明,在所给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主回路电压是影响DLC膜抗激光损伤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基片温度、清洗时间和脉冲频率则影响较小。为得到较好的抗激光损伤能力,采用PVAD技术制备DLC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清洗时间20min、基片温度150℃、脉冲频率5Hz、主回路电压150V。退火处理会使DLC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DLC) 脉冲真空电弧沉积(PVAD) 激光损伤阈值(LIDT)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ZnO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花娃 樊慧庆 +3 位作者 王晶 王欣 成鹏飞 严祥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与醋酸锌(Zn(CH3COO)2)和乙酸钴(Co(CH3COO)2)反应制得前驱体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Zn(CH3COO)2/Co(CH3COO)2复合微/纳米纤维,经过高温煅烧得到Co掺杂ZnO微/纳米纤维.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与醋酸锌(Zn(CH3COO)2)和乙酸钴(Co(CH3COO)2)反应制得前驱体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Zn(CH3COO)2/Co(CH3COO)2复合微/纳米纤维,经过高温煅烧得到Co掺杂ZnO微/纳米纤维.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模拟有机污染物,考察紫外光照射下所得Co掺杂ZnO微/纳米纤维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掺杂ZnO微纳米纤维对甲基橙溶液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光照80min后降解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相聚偏二氟乙烯PVDF薄膜的制备和热光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惠迎雪 刘卫国 +2 位作者 牛小玲 杭凌侠 樊慧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5期143-149,共7页
采用溶液旋覆法制备β相 PVDF 铁电聚合物薄膜,利用 X 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薄膜晶形结构进行分析,并使用椭偏仪测定了溶液法制备的β相 PVDF 薄膜热光系数,同时对其热-光信号读出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120℃下结晶... 采用溶液旋覆法制备β相 PVDF 铁电聚合物薄膜,利用 X 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薄膜晶形结构进行分析,并使用椭偏仪测定了溶液法制备的β相 PVDF 薄膜热光系数,同时对其热-光信号读出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120℃下结晶有利于β晶相的形成,而较高温度下主要形成γ晶相;薄膜的热光效应不仅与其热膨胀紧密相关,还受到温度变化趋势的影响,在20~100℃范围内,β相 PVDF 聚合物薄膜有较高的(负)热光系数约2.4~3.3×10^(-4)/K,升温条件下测得的热光系数更高;在探测波长633 nm 条件下,薄膜反射率变化可以线性地表征出薄膜温度的变化,基于薄膜热光效应的热-光信号读出机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VDF Β相 热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二硫化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宾 赵鹏 +2 位作者 樊慧庆 张晓军 王安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23,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发现和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化学气相反应、直接加热、模板法、化学气相输运等制备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包裹形成机理、摩擦性质和在AFM针尖方面的潜... 简要介绍了无机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钨(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发现和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IF-WS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化学气相反应、直接加热、模板法、化学气相输运等制备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包裹形成机理、摩擦性质和在AFM针尖方面的潜在应用,旨在指出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富勒烯 WS2纳米粒子 纳米管 制备方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技术制备铁电陶瓷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波 陈秀丽 +1 位作者 刘来君 樊慧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综述了电泳沉积技术在制备铁电陶瓷薄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陶瓷特性、电压、分散剂、热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电泳沉积铁电薄膜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电泳沉积技术制备铁电陶瓷薄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铁电陶瓷 电泳沉积 制备 热处理时间 薄膜 分散剂 膜性能 研究进展 影响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