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怡茹 孙淑珍 王红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6期4823-4826,共4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大面积(≥3/4环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ESD术后创面≥3/4周径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A组)... 目的评估小剂量长周期泼尼松对大面积(≥3/4环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ESD术后创面≥3/4周径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A组)、常规剂量组(B组)、改良剂量组(C组)。A组ESD术后接受常规治疗。B组ESD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泼尼松,30 mg·d^-1,逐渐减量(第1~8周用量分别为30、30、25、25、20、15、10、5 mg·d^-1)后停药。C组ESD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泼尼松,30 mg·d^-1,每3周减5 mg(第1~18周用量分别为30、30、30、25、25、25、20、20、20、15、15、15、10、10、10、5、5、5 mg·d^-1)后停药。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长度、周径、深度、术后病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狭窄发生率(19.4%)低于A组(84.6%)和B组(51.4%)(均P<0.01)。C组探条扩张次数[4(3~5)次]少于A组[9(7~10)次]和B组[6(4~7)次](均P<0.01)。C组首次出现狭窄的时间[(28.6±6.7)d]长于A组[(15.3±4.8)d]和B组[(23.9±7.0)d](均P<0.01)。B组(8.6%)和C组(16.1%)可能与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剂量泼尼松能够降低ESD术后食管狭窄率,减少探条扩张次数,延长首次出现狭窄时间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狭窄 泼尼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