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胰酶肠溶胶囊在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田金亚 段小凯 樊实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27-729,765,共4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中重度NAFLD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中重度NAFLD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胰酶肠溶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道症状缓解时间、肝功能及脂代谢指标、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埃希菌、肠球菌)、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肠鸣、里急后重、腹胀、肛门排气、腹泻、大便黏液、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埃希菌、肠球菌水平明显降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thione Assay Kit,T-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胰酶肠溶胶囊治疗中重度NAFLD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症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肠道正常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增强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双歧杆菌 四联活菌胶囊 胰酶肠溶胶囊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芳 张春玲 +3 位作者 马跃华 牛瑞芳 樊实真 赵志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1例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WBC)数量及是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将其分为3组:A组(甲亢白细胞正常组)133例、B组(ATD治疗前白细胞减...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1例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WBC)数量及是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将其分为3组:A组(甲亢白细胞正常组)133例、B组(ATD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组)32例、C组(ATD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组)36例;记录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和甲亢的病因,对B组和C组进行运动试验后行白细胞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患者中白细胞正常与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B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甲亢症状出现3个月左右;C组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B组与C组在运动试验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约为甲亢症状出现后3个月,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左右;甲亢本身及ATD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存在粒细胞循环池及边缘池分布异常情况,甲亢常见病因中GD患者更容易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 抗甲状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ALB值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柴卫芳 段小凯 +3 位作者 樊实真 余勇 田金亚 侯俊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456-4460,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白蛋白(ALB)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46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RDW/ALB水平...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白蛋白(ALB)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46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RDW/ALB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检测并计算AECOPD患者入院次日RDW/ALB水平,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采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DW/ALB值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ALB值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所有患者RDW/ALB值为(1.19±0.21),根据四分位数将其分为Q1组(RDW/ALB≤1.04,37例)、Q2组(1.04<RDW/ALB≤1.16,38例)、Q3组(1.16<RDW/ALB≤1.29,35例)、Q4组(1.29<RDW/ALB≤1.98,36例);4组患者性别、BMI、既往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125例AECOPD患者预后良好,占比85.62%,有21例患者预后不良,占比14.38%,且4组预后不良患者例数随着RDW/ALB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2.70%、7.89%、14.29%、33.33%(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患者占比随RDW/ALB升高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其他因素后,相对于Q1、Q2、Q3组,Q4组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度明显上升(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DW/ALB值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RDW/ALB对AECOPD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DW/ALB值较高的患者临床不良预后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红细胞分布宽度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