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林业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
1
作者 樊宝敏 杨文娟 +1 位作者 张德成 张志永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林业遗产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上普遍重视对林业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中都包含着许多林业遗产。我国虽拥有丰富的林业遗产,但林业遗产保护工作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林业遗产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上普遍重视对林业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中都包含着许多林业遗产。我国虽拥有丰富的林业遗产,但林业遗产保护工作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林业遗产仍处于濒危或受损害状态,加强林业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我国应加强林业遗产保护管理,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林业遗产保护体系。建议尽早启动林业遗产认定工作,建立林业遗产组织与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分类保护,积极推进林业遗产研究,开发林业遗产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遗产 保护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森林破坏对水旱灾害的影响——试论森林的气候和水文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1 位作者 张钧成 印嘉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 0 0 0年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 0 0 0年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 6 0 %下降到 10 %左右 ,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 ,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 ,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 ,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 ,使得 4 0 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扩张。据此 ,一方面 ,为了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 ,我国必须狠抓江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建设 ;另一方面 ,为了扼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扩张 ,必须在东南地区大力培育森林 ,且要遵循“自东南而西北”的战略方向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历史 森林破坏 水旱灾害 影响因素 气候 水文效应 森林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 被引量:75
3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经考证分析在 40 0 0年前的远古时代 ,森林覆盖率高达 6 0 %以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森林资源日趋减少 .到 2 2 0 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 46 % ,110 0年前的唐代约为 33% ,6 0 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 2 6 ...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经考证分析在 40 0 0年前的远古时代 ,森林覆盖率高达 6 0 %以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森林资源日趋减少 .到 2 2 0 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 46 % ,110 0年前的唐代约为 33% ,6 0 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 2 6 % ,1840年前后约降为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降为 12 .5 % .中国近代是森林资源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森林资源的消长与人口数量、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关 ,森林的消失必然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中国在 2 1世纪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 ,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扩大森林资源 ,以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 中国 森林史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蒸散·气候·沙漠——试论中国森林变迁对沙漠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以森林历史、生态学、气候学、沙漠学研究成果为基础 ,综合研究森林、蒸散、气候、沙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森林、蒸散、气候、沙漠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因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森林的大面积减少 ,首先引起陆相蒸散量的降低 ,... 以森林历史、生态学、气候学、沙漠学研究成果为基础 ,综合研究森林、蒸散、气候、沙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森林、蒸散、气候、沙漠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因人为活动造成的中国森林的大面积减少 ,首先引起陆相蒸散量的降低 ,进而使中国北部气候逐渐趋于干旱化 ,最终表现为沙漠的扩张。 4 0 0 0年间 ,我国森林覆盖率由 6 0 %减至 12 .5 % ,作为主要原因使全国总年蒸散量减少 14 6mm ,全国平均降水量减少约 2 0 0mm ,沙漠化面积由占国土的 10 %扩大到 17.6 %。森林与沙漠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两极 ,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连通两者联系的中介是水。中国从根本上防治沙漠化的途径是在“东南半壁”宜林地区大面积培育以提高蒸散为目的的“云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变迁 演替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 平均降水量 大面积培育 研究成果 综合研究 内在关系 中国森林 人为活动 中国北部 4000 年蒸散量 沙漠化 生态学 气候学 沙漠学 干旱化 宜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竹类资源历史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81,共7页
中国竹类资源现主要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5 0 0 0年来,我国竹类的古今分布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竹类自然分布区北界可达北纬39—4 0°,而今天为北... 中国竹类资源现主要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5 0 0 0年来,我国竹类的古今分布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竹类自然分布区北界可达北纬39—4 0°,而今天为北纬35°,往南退缩了4~5°。竹类分布区退缩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冷、变干的影响。竹类植物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可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指示物种。当代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扩大竹类的栽培面积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竹类资源 历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的森林文化服务提升 被引量:5
6
作者 樊宝敏 周彩贤 +3 位作者 马红 张德成 冯达 邹大林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40,67,共7页
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定位,无疑对北京的森林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优质的森林文化,不但为宜居城市提供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提供和谐优雅的人文环境。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指导,努力弥补森林资源和... 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定位,无疑对北京的森林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优质的森林文化,不但为宜居城市提供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提供和谐优雅的人文环境。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指导,努力弥补森林资源和文化服务两方面的短板,是北京森林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设计了"三区、九线"的空间布局框架;谋划了发挥美学功能、历史功能、游憩功能、教育功能、健康功能等五条森林文化发展途径;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支撑、产业扶持、公益活动、国际合作、完善制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 和谐宜居之都 空间布局 发展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商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简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 夏、商与西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先民们为了发展农业而大面积毁林开荒,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致使破坏森林资源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并时常引发生态危害。为了节制森林利用和减缓生态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利用森林资源,产生了某些较原始的关于森林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思想意识,包括对森林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五行学说对“木”的认识,阴阳学说与生态安全,森林与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思想。在这些朴素的生态思想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下,相对加强了对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生态思想 图腾崇拜 五行说 夏商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北欧经验 推进我国森林城市建设 被引量:7
8
作者 樊宝敏 叶兵 何友均 《中国城市林业》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2006年6月20日至7月2日,中国专家考察团通过对芬兰、爱沙尼亚、瑞典、丹麦等北欧四国的城市林业考察,全面了解了这些国家在城市林业规划、森林公园和户外教育基地建设、屋顶绿化、工业遗弃地的森林植被恢复、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城... 2006年6月20日至7月2日,中国专家考察团通过对芬兰、爱沙尼亚、瑞典、丹麦等北欧四国的城市林业考察,全面了解了这些国家在城市林业规划、森林公园和户外教育基地建设、屋顶绿化、工业遗弃地的森林植被恢复、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城市森林研究及城市间的合作等方面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最后结合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总结了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森林公园 北欧 城市林业建设 借鉴 森林植被恢复 中国森林 爱沙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文化驱动绿色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宝敏 韩慧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15,共6页
生态文化是在生态危机四伏、科技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使命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含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四个层次... 生态文化是在生态危机四伏、科技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使命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含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四个层次,精神层次的生态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倡导生态科学、提倡生态伦理、推崇生态美学是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现代林业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时代背景 绿色发展 价值观 驱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林业政策百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3
10
作者 樊宝敏 李晓华 杜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3,共19页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林业的百年光辉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林业政策史做了简明梳理。研究表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富强美丽的国家战略制定和调整林业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实行平均山权林权的政策,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前,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百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林业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主"和"大砍大造"的政策,林业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创造性地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政策,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新时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实行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生态扶贫三者相结合的政策,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百年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林业取得重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2020年底的23.04%,昔日的濯濯童山变为绿水青山。总结历史经验,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守美丽目标、因宜施策、法策并举、善用市场的政策。展望未来,前程美好,任务艰巨: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注重提升以林长制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分类经营、完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护林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林业政策 林权改革 生态文明 百年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道扬振兴林业思想述要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宝敏 王枫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3,19,共7页
凌道扬是我国近代林业的奠基人,著名林学家、教育家。文章基于其林业著作,将凌道扬林业思想概括为森林利益、中国林业振兴、林业教育和森林建设4个方面:一是森林利益极为重大,不仅直接利益关系人民生计,而且间接利益关系国家强盛;二是... 凌道扬是我国近代林业的奠基人,著名林学家、教育家。文章基于其林业著作,将凌道扬林业思想概括为森林利益、中国林业振兴、林业教育和森林建设4个方面:一是森林利益极为重大,不仅直接利益关系人民生计,而且间接利益关系国家强盛;二是振兴林业为中国的急务.必须彻底改变重农轻林的历史传统,加强对林政工作的投入;三是要重视林业科普宣传与学校教育,培养林业专门人才;四是加强林业机构和法制建设,鼓励民有林业发展,积极推进人工造林,开展西北地区的林业和水土保持建设。建议加强凌道扬林业思想的宣传,以发挥对林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道扬 林业思想 森林利益 林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县竹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世界竹藤通讯》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浙江省安吉县为我国十大“竹乡”之一。安吉竹业总产值居全国产竹县之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优越,又有悠久的借竹为生的历史传统,尤其是还有当代全县人民的艰苦创业。安吉选择了一条以竹业为支柱、生态经济高效持续发... 浙江省安吉县为我国十大“竹乡”之一。安吉竹业总产值居全国产竹县之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优越,又有悠久的借竹为生的历史传统,尤其是还有当代全县人民的艰苦创业。安吉选择了一条以竹业为支柱、生态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成功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有关地区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县 竹业 发展 经验借鉴 林业 竹文化 “科技兴竹”战略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城市森林与人居生态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文章总结和论述了中国古代关于城市选址、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森林旅游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思想和 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城市森林的建设理念,作者提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构筑有... 文章总结和论述了中国古代关于城市选址、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森林旅游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思想和 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城市森林的建设理念,作者提出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和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构筑有中国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生态文明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时期 城市森林 人居生态建设 森林文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我国建成森林国家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宝敏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0-64,共5页
森林国家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标准是森林厚度达到3mm以上。建设森林国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努力把我国建成森林国家,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循环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森林国家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标准是森林厚度达到3mm以上。建设森林国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努力把我国建成森林国家,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循环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已经或正在具备建设森林国家所需要的自然、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条件,形势越来越有利。今后在推进森林国家建设中,必须注意解决好提高认识、创新政策、丰富资源、提升产业、强化科技、调控顺序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持之以恒,实现森林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大有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国家 战略意义 可能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竹子发展史研究
15
作者 樊宝敏 曹帮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S01期63-67,共5页
目前山东仍是一个少林省份,大力发展竹资源和竹产业,对促进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山东有5000多年竹子栽培利用的历史,竹文化积淀深厚。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南竹北移工作,竹子科研和生产都取得很大成效。... 目前山东仍是一个少林省份,大力发展竹资源和竹产业,对促进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山东有5000多年竹子栽培利用的历史,竹文化积淀深厚。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南竹北移工作,竹子科研和生产都取得很大成效。在气候变暖、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和政策,大力发展竹子栽培、广泛开发竹子多重价值,实现生态、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必将再造齐鲁竹文化兴盛和竹林美丽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竹文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妙峰山森林文化条件价值评估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霖 李智勇 +2 位作者 樊宝敏 张德成 苏立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径;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12%);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0元人民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年收入,其次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和学历;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部分受访者拒绝支付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受访者(占比为53.05%)愿意将所支付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捐款(占比为33.77%)是受访者最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结论】理解偏差、心理账户偏差、支付方式偏差、投标起点偏差等多种偏差都会造成条件价值评估结果的误差。即使本研究只是初步估值,本研究的方法与结论仍然可以为建设与保护森林文化的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如何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是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乃至提升森林文化价值的关键。森林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如何正确认识森林文化并科学计量森林文化的价值仍然是一个有活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峰山 森林文化 价值评估 条件价值评估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竹产业发展政策框架思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智勇 王登举 +4 位作者 樊宝敏 校建民 陈勇 刘燕 包英爽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章在分析我国竹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的基础上,以产业政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我国竹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认为制定产业政策应该从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3个方面入手,加强第一产... 文章在分析我国竹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的基础上,以产业政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我国竹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认为制定产业政策应该从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3个方面入手,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政策包括资源培育与管理、产业结构与布局、市场与贸易、产业组织制度、投融资与税费、产业技术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竹产业 政策框架 宏观调控 行业管理 产业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文化币:概念、内涵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军卫 李智勇 +1 位作者 樊宝敏 张德成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章从非物质效益的角度考察了森林的文化价值及其评估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文化币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研究模型,从人的主观价值表达(时间的选择消费)、森林文化资源和森林文化力3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核算森林文化价值的路径与方法,为... 文章从非物质效益的角度考察了森林的文化价值及其评估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文化币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研究模型,从人的主观价值表达(时间的选择消费)、森林文化资源和森林文化力3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核算森林文化价值的路径与方法,为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文化价值 价值评估 森林文化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十大产业发展典型县(市)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绍志 陈嘉文 +3 位作者 樊宝敏 赵荣 何友均 张德成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6,共5页
林业县域经济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关键。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以专业基地... 林业县域经济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关键。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以专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文化引领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保育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治理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县域经济 产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卉苗木产业引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谱 何友均 +3 位作者 陈绍志 樊宝敏 张德成 赵荣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40,共5页
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引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优势,探讨了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形成"鄢陵模式"的基本做法,主要包括建设产业园区、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举办... 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引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优势,探讨了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形成"鄢陵模式"的基本做法,主要包括建设产业园区、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举办花木交易博览会和发展会展服务业、建成立体化销售网络、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有利于推动林业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苗木产业 林业县域经济 鄢陵模式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