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管理政策及管控策略分析
1
作者 张家浩 樊团团 +2 位作者 叶璟 胡晓钧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9,共12页
新污染物(new pollutants)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重点课题。相对于人类已经拥有完备的检测手段、充分的管控力度和成熟的末端去除经验的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的“新”在于其种类仍然在不断增加、监测管控的技术还未成体系、... 新污染物(new pollutants)是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重点课题。相对于人类已经拥有完备的检测手段、充分的管控力度和成熟的末端去除经验的传统污染物,新污染物的“新”在于其种类仍然在不断增加、监测管控的技术还未成体系、危害性、隐蔽性和持久性更大。因此,整个新污染物的防治课题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环境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考虑到新污染物和化学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政策在管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管控政策做系统介绍,分别从全球化学品和我国新污染物两方面介绍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阐述了国外化学品管控政策建设工作,最后对目前我国新污染物管控政策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以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国外化学品管控 我国新污染物管控 政策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生长-衰亡期东平湖DOM演变特征
2
作者 刘立 樊团团 +4 位作者 桑冬玲 孙赵利 王珊珊 刘强 姚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11,共12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草型湖泊东平湖中,菹草是湖内分布最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沉水植被,其生长、衰亡过程势必对水体DOM的浓度、来源及组分构成变化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典型的草型湖泊东平湖中,菹草是湖内分布最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沉水植被,其生长、衰亡过程势必对水体DOM的浓度、来源及组分构成变化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同步荧光光谱(SF)、二维相关光谱分析(2D-COS)、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多种技术手段,对东平湖中菹草聚集区水体中的DOM进行时间序列综合分析.研究共检测出类蛋白质(C2、C3和C5)和类腐殖质(C1、C4)5种DOM荧光组分.与菹草的生长-衰亡腐解规律相一致,菹草聚集区DOM在菹草生长期(3—5月份)呈现类蛋白组分消耗和类腐殖质组分积累的变化趋势;而后在菹草衰亡腐解期两类荧光组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揭示水生植物生长和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DOM的演变特征,为草型湖泊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不同湖区水体DOM的荧光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飞扬 樊团团 +4 位作者 孙小平 明峻德 王世同 张英豪 姚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70-2379,共10页
解析夏季洞庭湖不同湖区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荧光特征及环境行为对湖泊水体污染来源监测、水环境污染防治及安全调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DOM Fluor工具运行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与同步荧光光谱(SFS)和紫外荧光光谱(UV-V... 解析夏季洞庭湖不同湖区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荧光特征及环境行为对湖泊水体污染来源监测、水环境污染防治及安全调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DOM Fluor工具运行平行因子分析模型(PARAFAC)与同步荧光光谱(SFS)和紫外荧光光谱(UV-Vis)结合探究夏季洞庭湖水体DOM来源及荧光特性。水体中DOM一共含有4类荧光组分:C1、C2(类富里酸),C3(类蛋白),C4(类胡敏酸)。其中,洞庭湖DOM以类富里酸物质(C1、C2)为主。地统计分析结合荧光光谱指数(FI、BIX、HIX)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DOM主要以内源输入为主,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为强烈,洞庭湖4类组分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洞庭湖东、南、西3个湖区联系密切,各湖区水体DOM具有较高同源性。东、南、西3个湖区的荧光组分与各水质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不尽相同,东洞庭湖水体DOM中较高的类腐殖质和类蛋白物质与丰水期干流水系、自然条件及周围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平行因子分析模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光谱特征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