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构建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基于超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与临床超声特征
1
作者 邹桥 刘锦辉 +2 位作者 冷晓玲 组木热提·吐尔洪 樊喜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基于超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与临床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4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目的基于超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与临床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4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为TNBC组(n=263)和非TNBC组(n=277),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378)和验证集(n=162)。采用Pyradiomics在原始图像及衍生图像的瘤内、瘤周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分别建立瘤内、瘤周、瘤内+瘤周模型并获得影像组学标签;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临床超声特征中筛选TNBC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模型;选择效能最佳的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效能,通过Delong检验比较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最终通过瘤内(n=14)、瘤周(n=15)、瘤内+瘤周(n=19)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以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效能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41、0.934。将肿块大小、乳腺超声背景、微钙化、后方回声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临床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为0.906、0.911。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标签联合肿块大小、乳腺超声背景、微钙化、后方回声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提升至0.974、0.965。结论基于超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与临床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瘤内 瘤周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瘤周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邹桥 冷晓玲 樊喜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超声影像组学技术可以从超声影像中提取大量定量特征,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以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近年来,随着瘤周影像组...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超声影像组学技术可以从超声影像中提取大量定量特征,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以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近年来,随着瘤周影像组学领域的兴起,为评估肿瘤微环境、预测肿瘤侵袭转移潜能、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瘤周影像组学概述及超声瘤周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病理诊断、淋巴结状态、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肿瘤的精准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 瘤周 影像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墨 黄伍奎 +4 位作者 刘登尧 帕哈尔丁.白克热 顾朋 樊喜文 杨树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海藻酸钠组和碘化油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进行动脉化疗栓塞,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进... 目的探讨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海藻酸钠组和碘化油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进行动脉化疗栓塞,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进行动脉化疗栓塞,评价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ACE术后,两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增高、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草转氨酶(AST)增高和白蛋白(ALB)降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藻酸钠组患者并发腹痛16.7%(5/30)低于碘化油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是安全的,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海藻酸钠 碘化油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早期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顾朋 黄伍奎 +6 位作者 刘墨 王海林 樊喜文 阿不拉江 袁少华 刘登尧 杨树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栓塞(海藻酸钠-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早期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1例接受海藻酸钠-TACE治疗的PH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第5天抽血检查,对肝功能做Child分级,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对TACE前后...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栓塞(海藻酸钠-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治疗早期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1例接受海藻酸钠-TACE治疗的PH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第5天抽血检查,对肝功能做Child分级,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对TACE前后肝功能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的关系。结果 1海藻酸钠-TACE术后第5天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术前均升高,血清白蛋白(ALB)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天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海藻酸钠-TACE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发热、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腹腔积液、感染,主要为发热和肝区疼痛,分别占90.5%和76.2%,其次为乏力、恶心。3术后与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患者术后发热、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腔积液、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 A级乏力发生率18.2%低于肝功能Child B级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TACE术中使用海藻酸钠栓塞,术后存在较轻的肝功能受损,不会导致术后肝功能Child分级的改变,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栓塞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对血常规三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伍奎 王海林 +4 位作者 刘登尧 顾朋 刘墨 樊喜文 杨树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对血常规三系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接受栓塞剂的不同分为海藻酸钠组和碘化油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海藻酸钠-TACE治疗,碘化油组接受碘化油-TACE治疗。术...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对血常规三系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接受栓塞剂的不同分为海藻酸钠组和碘化油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海藻酸钠-TACE治疗,碘化油组接受碘化油-TACE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第5天抽血检查,评价血常规三系的情况。结果 1海藻酸钠组:TACE后第5天血液红细胞(3.8±0.8)×10^(12)/L和血小板(121±62)×10~9/L较TACE前(4.3±0.8)×10^(12)/L、(166±86)×10~9/L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前与TACE后第5天血液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碘化油组:TACE后第5天血液红细胞(3.8±0.8)×10^(12)/L和血小板(120±68)×10~9/L较TACE前(4.3±0.9)×10^(12)/L、(167±87)×10~9/L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前与TACE后第5天血液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TACE后第5天血常规三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和碘化油作为TACE的栓塞剂,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血液红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但是两者的影响无差异,总体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原发性肝癌 海藻酸钠 碘化油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动脉造影在肾上腺转移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意义
6
作者 黄伍奎 刘墨 +3 位作者 王海林 由丽娜 杨树法 樊喜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目的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时寻找供血动脉难度大,本文拟探讨程序性动脉造影在肾上腺转移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程序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供血动脉来源及支数情况。结果 18... 目的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时寻找供血动脉难度大,本文拟探讨程序性动脉造影在肾上腺转移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8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程序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供血动脉来源及支数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程序性动脉造影的总成功率为95.5%。通过程序性动脉造影发现的异常供血动脉所占比例为29.0%。供血动脉以2支为主,主要来源于肾上腺下动脉及肾上腺上动脉。结论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来源丰富,变异性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尽量采用程序性动脉造影,避免供血动脉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肿瘤转移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