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4 位作者
赵巧
洪土林
樊后宝
陈安莹
邱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共12页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科学测度并探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生态保护转型提供参考。尝试引入DPSIRM模型界定城市生态韧性内涵,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揭示2007—2022...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科学测度并探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生态保护转型提供参考。尝试引入DPSIRM模型界定城市生态韧性内涵,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揭示2007—2022年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和转移规律,并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地理最优区域异质性模型识别空间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型的波动提升态势,从2007年的0.152下降至2011年的0.135后,又提升至2022年的0.200;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3.223%和2.063%,存在“低低集聚、高高靠拢”的非均衡演化特征。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中心—外围”递减的空间模式,三大城市群交界地带形成生态韧性低值走廊,且各城市生态韧性倾向朝相邻类型转移。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效应对城市生态韧性空间差异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需要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区域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提升城市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融合等多个维度协同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机器学习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东丘陵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立
樊后宝
+2 位作者
武子豪
吕添贵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9-178,共10页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部环境随机环境因素和土壤资源禀赋因素两大系统对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特征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4.91~15.26 g/kg之间,平均值为7.39 g/kg,变异系数为21.70%,具有中等程度的离散特征与空间变异性;克里金插值预测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南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逐次递增分布格局。土壤有机碳含量由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和土壤结构禀赋因素共同决定;土壤质地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川东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而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对于有机碳含量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格局
相关性分析
影响因素
川东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赵巧
洪土林
樊后宝
陈安莹
邱蓉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江西省自然资源权益与储备保障中心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04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2BAB203061)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4-B189)。
文摘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科学测度并探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生态保护转型提供参考。尝试引入DPSIRM模型界定城市生态韧性内涵,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揭示2007—2022年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和转移规律,并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地理最优区域异质性模型识别空间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型的波动提升态势,从2007年的0.152下降至2011年的0.135后,又提升至2022年的0.200;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3.223%和2.063%,存在“低低集聚、高高靠拢”的非均衡演化特征。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中心—外围”递减的空间模式,三大城市群交界地带形成生态韧性低值走廊,且各城市生态韧性倾向朝相邻类型转移。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效应对城市生态韧性空间差异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需要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区域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提升城市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融合等多个维度协同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水平。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机器学习
长江中游地区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space machine learni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丘陵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立
樊后宝
武子豪
吕添贵
谭永忠
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9-17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69,4226104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20240008)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1WZQH12YB)。
文摘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部环境随机环境因素和土壤资源禀赋因素两大系统对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特征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4.91~15.26 g/kg之间,平均值为7.39 g/kg,变异系数为21.70%,具有中等程度的离散特征与空间变异性;克里金插值预测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南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逐次递增分布格局。土壤有机碳含量由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和土壤结构禀赋因素共同决定;土壤质地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川东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而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对于有机碳含量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格局
相关性分析
影响因素
川东丘陵地区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patial patter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fluencing factors
hilly area in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分类号
S153.62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吕添贵
付舒斐
赵巧
洪土林
樊后宝
陈安莹
邱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东丘陵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汪立
樊后宝
武子豪
吕添贵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