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4 位作者 赵巧 洪土林 樊后宝 陈安莹 邱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共12页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科学测度并探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生态保护转型提供参考。尝试引入DPSIRM模型界定城市生态韧性内涵,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揭示2007—2022...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实现区域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科学测度并探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生态保护转型提供参考。尝试引入DPSIRM模型界定城市生态韧性内涵,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揭示2007—2022年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和转移规律,并基于空间机器学习的地理最优区域异质性模型识别空间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型的波动提升态势,从2007年的0.152下降至2011年的0.135后,又提升至2022年的0.200;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3.223%和2.063%,存在“低低集聚、高高靠拢”的非均衡演化特征。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中心—外围”递减的空间模式,三大城市群交界地带形成生态韧性低值走廊,且各城市生态韧性倾向朝相邻类型转移。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效应对城市生态韧性空间差异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需要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区域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提升城市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融合等多个维度协同提升城市生态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机器学习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立 樊后宝 +2 位作者 武子豪 吕添贵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9-178,共10页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部环境随机环境因素和土壤资源禀赋因素两大系统对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特征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4.91~15.26 g/kg之间,平均值为7.39 g/kg,变异系数为21.70%,具有中等程度的离散特征与空间变异性;克里金插值预测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南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逐次递增分布格局。土壤有机碳含量由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和土壤结构禀赋因素共同决定;土壤质地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川东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而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对于有机碳含量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格局 相关性分析 影响因素 川东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