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保护生物学》通识任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芳芳 罗昌泰 +3 位作者 樊后保 袁颖红 廖迎春 刘文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4152-4153,4155,共3页
分析了在《保护生物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调整,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教学时空,增加知识汇集,提高教学效率;理论与实践相结... 分析了在《保护生物学》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调整,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教学时空,增加知识汇集,提高教学效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与科研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保护生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樊后保 袁颖红 +2 位作者 王强 李燕燕 黄荣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则不断上升,致使土壤C/N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Ⅲ.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被引量:26
4
作者 樊后保 苏素霞 +3 位作者 卢小兰 李丽红 王巧珍 刘春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这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包括A00和A0层)进行了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这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包括A00和A0层)进行了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8、11993.7、12718.6、6974.2和5020.0kg·hm-2,其中A00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6个群落的林地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在A00层中的总含量范围为91.56~210.85kg·hm-2,而在A0层的含量范围为21.95~156.1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阔叶树 马尾松林 凋落物 生态学 混交异龄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30
5
作者 樊后保 林德喜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生态学 针阔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被引量:50
6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3 位作者 杨跃霖 张子文 曹汉洋 徐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24.58%、21.99%、15.46%和25.17%,分解系数分别为0.776 4、0.807 6、1.018 8和0.760 8,95%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3.99、3.95、3.06和4.11年,表明N1、N2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而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凋落叶中的氮含量,从而降低了碳氮比。除N3处理外,凋落物分解系数与凋落物中的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碳氮比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Ⅱ.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15
7
作者 樊后保 苏兵强 +3 位作者 刘春华 林德喜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凋落物 生态学 林下套种 阔叶树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1
8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2 位作者 徐雷 许鲁平 孟庆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3,共6页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3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种子和幼苗对模拟酸雨的反应 被引量:37
9
作者 樊后保 臧润国 Kosuke Waki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0-94,共5页
将女贞种子和 1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间女贞种子发芽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但 pH2 .0和pH3 .5的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pH2 .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 ... 将女贞种子和 1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间女贞种子发芽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但 pH2 .0和pH3 .5的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pH2 .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 ,女贞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 ,叶绿素含量下降 ,细胞透性增加 ,叶汁液酸化 ,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在 pH3 .5的处理下幼苗没有表现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但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 ,而 pH5.0的处理对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pH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模拟酸雨 种子萌发 生长效应 酸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截留降水酸度及其对林下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樊后保 梁一池 +1 位作者 马壮 黄克福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一年的定点对比监测表明,树干茎流的酸度明显地高于林外雨和林内雨的酸度,高污染源较近的西芹监测场的降水酸度普遍比污染源较远的福建林学院监测场的高.降水酸度影响了林下土壤的性质.林下土壤交换性酸度随降水酸度的提高而增... 通过一年的定点对比监测表明,树干茎流的酸度明显地高于林外雨和林内雨的酸度,高污染源较近的西芹监测场的降水酸度普遍比污染源较远的福建林学院监测场的高.降水酸度影响了林下土壤的性质.林下土壤交换性酸度随降水酸度的提高而增加,而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浓度和Ca2+/Al3+则相应下降,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也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截留降水 树干茎流 酸度 土壤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樊后保 王义弘 臧润国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种的存活和延续,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种的繁殖特性和林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种群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植被养分含量 被引量:9
12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1 位作者 张义 孙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 在马尾松纯林及其与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中,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森林地被物层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①N在乔木层中的含量最小,而在林下植被层中则普遍较高;P、K的含量大小在各植被层中表现为:林下植被层>乔木层>地被物层;Ca、Mg则在地被物层中的含量最高 ②在乔木层中,Ca含量最高,Mg的含量最低,而N、P、K的含量则随器官不同而异,但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叶>枝>根>皮>干 ③马尾松与阔叶树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N在阔叶树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马尾松,P、K在阔叶树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大于马尾松,而在树皮中的含量则相反 ④不论是马尾松还是阔叶树,N的含量随林木根系径级增大而下降(细根>中根>粗根) ⑤森林地被物层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或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樟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樊后保 臧润国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12-417,共6页
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樟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和土壤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 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樟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和土壤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5的模拟酸雨尽管对幼苗产生一定的负作用,但却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pH5.0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模拟酸雨 种子 萌发生长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南平杉木人工林截留降水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樊后保 马壮 梁一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在福建南平对降水酸度及化学成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通过杉木人工林截留后,其pH值降低,伴随离子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也明显上升,尤以树干茎流为显著.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主要离子浓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 在福建南平对降水酸度及化学成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通过杉木人工林截留后,其pH值降低,伴随离子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也明显上升,尤以树干茎流为显著.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主要离子浓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截留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下蒙古栎物候期及树高生长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樊后保 王义弘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本文在不同光照(全光、半荫、全荫)条件下,对实生和萌生蒙古栎幼树进行了物候期及全生长季树高生长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通过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及土壤温度的控制而明显地影响蒙古栎的物候期和树高生长节律。观测... 本文在不同光照(全光、半荫、全荫)条件下,对实生和萌生蒙古栎幼树进行了物候期及全生长季树高生长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通过对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及土壤温度的控制而明显地影响蒙古栎的物候期和树高生长节律。观测的同时还发现,全光照下萌生蒙古栎幼树具有次生生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生长 物候期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59
16
作者 樊后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2,共7页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3%。除格氏栲种群符合随机分布外 ,其它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可分为 3个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闽粤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樊后保 詹夷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97-100,共4页
将闽粤栲种子和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 将闽粤栲种子和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了细胞的透性,使叶汁液酸化,从而阻碍了幼苗的生长.pH3.5的模拟酸雨尽管对幼苗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却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pH5.0和pH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模拟酸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截留对降水化学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樊后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共7页
在福建南平地区 ,选择离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两片杉木人工林建立监测场 ,对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化学进行了连续 3年 ( 1 994~ 1 996)的定位研究。降雨通过林冠后 ,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穿透雨较降雨的 pH值稍低 ,但伴随离子浓... 在福建南平地区 ,选择离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两片杉木人工林建立监测场 ,对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化学进行了连续 3年 ( 1 994~ 1 996)的定位研究。降雨通过林冠后 ,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穿透雨较降雨的 pH值稍低 ,但伴随离子浓度的增加 ,穿透雨的电导率明显升高 ,而树干径流的酸化和养分富集现象均十分显著。降雨和穿透雨酸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趋势 ,其最低月均 pH值普遍出现在夏季 ,最高值在冬季。而降水电导率则表现出与离子浓度相同的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 ,两者月均值均以夏季最低 ,冬季最高 ,春秋季居中 ,这种格局强烈受降雨量的控制。树干径流酸度与SO2 4 浓度之间密切相关 ,但降雨和穿透雨的氢离子浓度和酸 碱离子浓度比R[R =(SO2 -4 +NO3 -) /(Ca2 + +Mg2 + ) ]间相关显著。离污染源距离的远近对降水化学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降雨 穿透雨 树干径流 降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酸雨研究概况 被引量:61
19
作者 樊后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文中概述了世界酸雨研究历史与现状、酸雨的形成机理与源—汇关系 ,探讨了我国酸雨的化学特点及地域分布 .最后 ,在评价世界酸雨防治对策与前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
关键词 世界 酸雨 形成机理 源-汇关系 防治对策 植物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20
作者 樊后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2,共5页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文中论述了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及其不确定性因素,氮素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我国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情况与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酸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酸雨 森林衰退 氮素沉降 酸化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