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焕霖 张廷龙 +2 位作者 樊华烨 江仕嵘 黄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结果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以及模型自身的结构因子作为分析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从单因子分析及多因子交互作用分析2个层... 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结果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以及模型自身的结构因子作为分析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从单因子分析及多因子交互作用分析2个层面,定量探测诸因子对RSEI模型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而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及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单因子分析层面,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对杨凌示范区RSEI空间分异特征的解释力最强,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因子交互分析层面:研究区RSEI空间分异特征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均有协同增强的作用;NDMI与绿度分量协同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解释力高达91.9%;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DISI)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的解释力,较二者分别作为独立变量时的解释力有极大的提升,非线性增强溢出C值高达0.258。依据以上研究结果,杨凌示范区在未来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中,NDMI可作为重要的指标和因子用于指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另外也应重点关注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方式交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凌示范区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RSE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森林生态承载力时序变化分析
2
作者 李群 樊华烨 +3 位作者 辛云玲 张水奎 李涛 弥芸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揭示区域森林生态发展格局,协调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商洛市为研究对象,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商洛市全域的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10年—2020年商洛市全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商... 为揭示区域森林生态发展格局,协调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商洛市为研究对象,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商洛市全域的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10年—2020年商洛市全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商洛市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森林火灾发生率、采矿业总产值、森林采伐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农用化肥施用量占较大权重,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害干扰是提高商洛市森林生态承载力的重要途径;商洛市森林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社会经济压力处于“V”字形趋势,二者共同作用的情况下使得森林生态承载率呈现不稳定的波动上升趋势,总体承载状态从超载逐渐过渡到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熵权TOPSIS 商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地区紫穗槐引种栽培试验效果分析
3
作者 樊华烨 吴普侠 +4 位作者 张麦芳 李军保 李群 董强 赵国平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6期19-22,共4页
为解决阿里地区荒漠化防治中可利用灌草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以陕西省援藏项目为依据,于2015—2018年在阿里地区开展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引种栽培田间对照试验,设置土壤改良(T1)、覆膜加土壤改良(T2)、保水剂加土壤改良(T3)3个试验... 为解决阿里地区荒漠化防治中可利用灌草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以陕西省援藏项目为依据,于2015—2018年在阿里地区开展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引种栽培田间对照试验,设置土壤改良(T1)、覆膜加土壤改良(T2)、保水剂加土壤改良(T3)3个试验区,以阿里地区野外(CK1)和榆林常规栽植(CK2)作对照,系统分析不同处理组和气象因子(气温和降雨量)对紫穗槐成活率、保存率及新梢生长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阿里地区紫穗槐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T2>T3>T1>CK1,两两差异显著(P<0.05),覆膜加土壤改良条件下,紫穗槐成活率84.81%,新梢生长量32 cm。(2)阿里地区紫穗槐保存率T3>T2>T1>CK1,两两差异显著(P<0.05),保水剂加土壤改良条件下,紫穗槐保存率79.45%。(3)阿里地区与榆林沙区紫穗槐新梢生长量与气温、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阿里地区7—8月雨季期间,新梢生长量主要由降雨量主导。阿里地区引种紫穗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地区 紫穗槐 引种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