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佩甫小说创作的自我超越
1
作者 樊会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自1978年第一篇小说问世至今,李佩甫始终坚守在豫中平原这一写作领地,笔耕不辍,已发表近400万字的作品。2015年其代表作《生命册》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李佩甫的成就来之不易,"是通过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苦... 自1978年第一篇小说问世至今,李佩甫始终坚守在豫中平原这一写作领地,笔耕不辍,已发表近400万字的作品。2015年其代表作《生命册》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李佩甫的成就来之不易,"是通过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苦修得来的"。从写作领地的选择,到经典形象的树立,再到人生命运的叩问,李佩甫一次次陷入困惑,而又一次次成功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李佩甫 自我超越 人生命运 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领地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佩甫的土地书写
2
作者 樊会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2,共8页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1970年代集体中的苦难与温情;1980年代变革中的困惑与不安;1990年代至今发展中的危机与忧虑。李佩甫的土地书写坚守人文主义文学立场,关注农民在土地制度中的地位、情感需求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主张以人为本考虑土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从文学角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土地书写 人文情怀 豫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佩甫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3
作者 樊会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142,共5页
李佩甫研究自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回顾李佩甫研究,其成就主要在创作主题、叙事风格、作家个体等方面;不足是视野不够开阔、整体性研究欠缺等。反思则是为了总结现状、把握得失,推动李佩甫研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李佩甫 研究 回顾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佩甫创作的心理嬗变
4
作者 樊会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6,共7页
河南作家李佩甫是当代文坛在地域写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从初始的类于众人到最终的风格独具走了四十年的历程。四十年写作不仅标示着李佩甫创作水平的步步提高,也贯穿了他不断打破原有状态、将写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心理探... 河南作家李佩甫是当代文坛在地域写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从初始的类于众人到最终的风格独具走了四十年的历程。四十年写作不仅标示着李佩甫创作水平的步步提高,也贯穿了他不断打破原有状态、将写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心理探索过程。具体来说,李佩甫创作心理嬗变轨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原生态到精神生态的中原书写;从对立到融合的城乡叙事;从侧重批判到侧重救赎的人性观照;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创作 心理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说还休之间——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潜在意蕴
5
作者 樊会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3,共5页
一直被视为纯粹政治化小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深层还包含着潜在的意蕴。具体有如下几点:通过对土改生活原生态的再现来暗示阶级斗争的残酷;政治语境内继续的批判现实主题;革命风暴中人道主义的关注与同情。小说潜在意蕴的存在正... 一直被视为纯粹政治化小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深层还包含着潜在的意蕴。具体有如下几点:通过对土改生活原生态的再现来暗示阶级斗争的残酷;政治语境内继续的批判现实主题;革命风暴中人道主义的关注与同情。小说潜在意蕴的存在正是作者在不能自由书写的困境中执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潜在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叙事艺术及主题表现探析
6
作者 樊会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121,共2页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一种理性反思的心态,回望和反映了国共两党近半个世纪纷争的历史。剧本采取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对历史进行真实展现的基础上表现了更为深刻的时代主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小人物的命运变迁来反映历史,凸显...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一种理性反思的心态,回望和反映了国共两党近半个世纪纷争的历史。剧本采取独特的叙事艺术,在对历史进行真实展现的基础上表现了更为深刻的时代主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以小人物的命运变迁来反映历史,凸显沧桑巨变中的人性关怀;信仰与情感并重的艺术处理使剧本中的崇高与真实同在;对人物的独特塑造、对血缘亲情的眷顾、对结局的巧妙安排等剧情设置,表现了人性关怀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正道是沧桑》 叙事艺术 主题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