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温漂误差非线性校正方法
1
作者 张晓娟 张婷 樊东燕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793,共6页
温度传感器的温漂误差会随着温度变化逐渐累积,导致温度测量结果与实际温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影响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SVM回归校正算法的传感器温漂误差非线性校正方法。建立传感器温度变化函数,求得温漂与其... 温度传感器的温漂误差会随着温度变化逐渐累积,导致温度测量结果与实际温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影响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SVM回归校正算法的传感器温漂误差非线性校正方法。建立传感器温度变化函数,求得温漂与其他参数间线性和非线性变化关系,由此建立SVM回归校正空间,设定温漂观测序列,按照时间将序列中各个点映射到校正空间中,定义温漂误差的极小目标函数,采用拉格朗日函数将非线性校正问题转化为对偶优化问题,再引入点积核函数进行相应操作,实现误差非线性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温漂误差校正结果与真实温度拟合度较为接近,且校正后的温漂误差在0.05以内,校正精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非线性校正 回归校正算法 支持向量机 拉格朗日函数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焦图像区域能量框架融合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樊东燕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8-1601,共4页
在基于小波变换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中,由于融合图像中相邻像素点之间的不一致使融合图像质量大为降低。应用变换域的融合规则,以小波变换系数提取区域能量为特征值,并根据全局匹配度来决策融合规则,提出了能量框架融合算法,对小波各分... 在基于小波变换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中,由于融合图像中相邻像素点之间的不一致使融合图像质量大为降低。应用变换域的融合规则,以小波变换系数提取区域能量为特征值,并根据全局匹配度来决策融合规则,提出了能量框架融合算法,对小波各分量的来源进行一致性检测,使融合图像的小波分解系数更精确地应用于融合图像重构,并对此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此算法图像融合效果优于加权平均、灰度值取大和区域能量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焦图像 小波变换 匹配测度 区域能量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I的LoRa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樊东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6期6-8,共3页
文章基于低功耗、超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LoRa(LongRange),对智慧农业不同环境的室内室外应用场景定位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LoRa芯片SX1280获得不同环境下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值,并通过三边定位算法实现节点... 文章基于低功耗、超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LoRa(LongRange),对智慧农业不同环境的室内室外应用场景定位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LoRa芯片SX1280获得不同环境下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值,并通过三边定位算法实现节点定位的测距定位方案。通过仿真测试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定位精度、距离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都满足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可作为其位置服务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LoRa技术 RSSI 三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换域边缘检测的双源交通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
作者 樊东燕 蔡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0-745,共6页
针对交通图像在恶劣天气及夜间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通过研究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的成像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变换域边缘检测的双源交通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红外源图像与可见光源图像利用小波变换分别进行分解,再对所得结果中的高... 针对交通图像在恶劣天气及夜间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通过研究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的成像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变换域边缘检测的双源交通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红外源图像与可见光源图像利用小波变换分别进行分解,再对所得结果中的高频成分边缘检测,通过设计不同的融合规则对变换域不同频率子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处理,然后通过逆变换得到特征信息丰富的融合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交通图像 融合规则 边缘检测 小波变换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设计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怡 樊东燕 郭金玲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8期85-89,共5页
由于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数据较多,导致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响应速度较慢,为此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设计中。在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模块设计中,利用采集器模块为平台提供实验室数据采集功能,使用转换器为平台提... 由于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数据较多,导致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响应速度较慢,为此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设计中。在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模块设计中,利用采集器模块为平台提供实验室数据采集功能,使用转换器为平台提供数据转换功能,再通过控制模块提高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云服务平台软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仪器,并对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进行权限分配,为平台赋予访问控制功能,以此完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实验室云服务平台,在平台登录上、文件上传上的响应速度都较快,并且所设计的平台总体上达到了登录功能的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云服务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 数据处理 权限分配 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图像动态范围压缩和对比度增强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晓娟 樊东燕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79,共4页
传统的双边滤波器无法有效划分细节层和基础层,导致图像细节部分丢失,且局部增强过度,为了提升人眼对关键信息的获取能力,提出了红外图像动态范围压缩和对比度增强方法。组建区域约束双边滤波器,将区域约束双边滤波核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 传统的双边滤波器无法有效划分细节层和基础层,导致图像细节部分丢失,且局部增强过度,为了提升人眼对关键信息的获取能力,提出了红外图像动态范围压缩和对比度增强方法。组建区域约束双边滤波器,将区域约束双边滤波核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了突出人眼更加关心的小尺度细节的特点,空间域使用受空间域约束的分段函数作为滤波核。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双边滤波器将初始的红外图像分解为基础层以及细节层,压缩基础层,增强细节层,将经过压缩的基础层以及经过增强的细节层进行合成,在此过程中通过可见性函数来体现噪声的可视性特点,实现对图像细节层噪声的有效抑制,从而获取最终的结果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好地划分图像信息,并且鲁棒性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动态范围压缩 对比度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的主动多分类方法
7
作者 郭金玲 樊东燕 郭虎升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面向大数据问题的应用领域中,由于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常会遇到大规模的多类别数据挖掘问题,传统的多分类方法一方面存在着超平面不平衡更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习效率较低,对于复杂的多类别数据无法进行高效分类。针对这个问题... 在面向大数据问题的应用领域中,由于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常会遇到大规模的多类别数据挖掘问题,传统的多分类方法一方面存在着超平面不平衡更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习效率较低,对于复杂的多类别数据无法进行高效分类。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主动多分类(Dynamical active multiple classification,DYA)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死锁、激活等概念引入到主动多分类过程,在主动多分类过程中随着分类器的不断更新,动态地控制样本是否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同时,采用分位计数、轮换学习方式的主动多分类方法,使得多类别的分类器能够得到平衡的学习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主动多分类方法有效提高了模型的学习效率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学习 多分类 动态主动多分类 分位计数 轮换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红外辐射光谱检测方法
8
作者 成晋军 张晓娟 樊东燕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40,共4页
针对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辐射测定中存在的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红外辐射光谱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红外辐射产生的原理,确定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红外辐射的功率、强度以及亮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 针对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辐射测定中存在的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提出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红外辐射光谱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红外辐射产生的原理,确定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红外辐射的功率、强度以及亮度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总辐射功率黑体表示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辐射温度,获取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辐射功率;分析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辐射原理,获取其辐射强度;通过普朗克函数获取光谱辐射亮度,完成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的红外辐射测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辐射测定精度较高,且测定耗时较短,可应用于实验室投影融合设备辐射测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光谱检测 黑体 辐射功率 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植物叶片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算法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9
作者 樊东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36-37,40,共3页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农作物叶片病害识别算法中训练收敛误差大、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植物叶片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算法。通过对采集到的叶片图像进行K-means聚类算法分割叶片图像中受感染的区域,再用CN... 针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农作物叶片病害识别算法中训练收敛误差大、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文章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植物叶片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算法。通过对采集到的叶片图像进行K-means聚类算法分割叶片图像中受感染的区域,再用CNN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及识别分类,实现对农作物叶片病害的检测。仿真试验数据表明,以马铃薯植株叶片为例,设计的算法模型平均识别精度为94.7%,较SVM提高了6.15%,适用于植物叶片病害智能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病害 K-MEANS CNN 智能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