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微刺激的智能动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勇 槐瑞托 +1 位作者 王敏 杨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2,506,共7页
本研究应用自动控制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于自由活动动物的遥控导航系统,并借助于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知识成功的应用于大鼠,使其成为受控于人的“智能动物”。本研究的开展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和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在智能... 本研究应用自动控制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研制开发了适合于自由活动动物的遥控导航系统,并借助于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知识成功的应用于大鼠,使其成为受控于人的“智能动物”。本研究的开展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和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在智能动物的研究方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动物 脑微刺激 遥控导航 核团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神经元对低氧呼吸反应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汪慧 杨俊卿 槐瑞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神经元N-甲基-D-天氡氨酸(NMDA)受体及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低氧呼吸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向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和GABA受体阻... 目的探讨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神经元N-甲基-D-天氡氨酸(NMDA)受体及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低氧呼吸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向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D-2-氨基-5-磷酸基戊酸(D-AP5)和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观察其对低氧呼吸反应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结果脑桥微量注射D-AP5后,急性低氧反应膈神经放电无显著性改变,但低氧后呼气时间延长的幅度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幅度均减小(P均<0.05),低氧后呼吸频率下降(PHFD)被削弱;脑桥微量注射BIC后,急性低氧反应膈神经放电频率升高的幅度及呼吸时间缩短的幅度均增大(P均<0.05),PHFD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大鼠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神经元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主要影响PHFD,GAB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主要影响急性低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氡氨酸 Γ-氨基丁酸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低氧呼吸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物机器人的新型可充电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常铭 许孟华 +4 位作者 杨建宏 槐瑞托 杨俊卿 常辉 汪慧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4期136-140,共5页
面向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制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可充电便携式双通道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实验时可背在机器人鸽身上,并且可以通过TP4055芯片重复为4.2 V锂电池充电,由升压变换器SX1308将电压升至5 V,通过AMS1117芯片将5 V转为... 面向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制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可充电便携式双通道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实验时可背在机器人鸽身上,并且可以通过TP4055芯片重复为4.2 V锂电池充电,由升压变换器SX1308将电压升至5 V,通过AMS1117芯片将5 V转为3.3 V为单片机供电。该系统可实现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至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用电刺激鸽运动中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该系统能成功同步实时采集鸽子胸大肌和腿部肌肉肌电信号。系统可连续工作5 h,适用于自由运动的动物机器人。增加导水管刺激电压,采集到的肌电放电幅度及频率均增大,表明肌肉收缩强度和频率都增加,证明中脑导水管在鸽子运动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机器人 表面肌电信号 信号采集 运动控制机制 采集系统 中脑导水管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鸽子机器人后肢运动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姚文桢 张淋皓 +5 位作者 常铭 张宇 槐瑞托 杨俊卿 常辉 汪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鸽子机器人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分析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状态下,鸽子后肢伸缩腿动作的肌肉协同性及相似性。采集后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分别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运动状... 为了深入研究鸽子机器人运动控制神经机制,分析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状态下,鸽子后肢伸缩腿动作的肌肉协同性及相似性。采集后肢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分别将自由运动状态和电刺激背侧丘间核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协同分解为肌肉贡献度矩阵和肌肉激活系数矩阵;然后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相似性。结果表明,与自由运动状态相比,电刺激背侧丘间核时分解出的肌肉贡献度值更高,肌肉激活时间更早,激活时间更长,肌肉贡献度矩阵及激活系数矩阵的相似值更大。这说明在电刺激状态下,较多的肌纤维更早产生兴奋,肌肉更快、更强收缩,神经系统对协同肌的控制作用更强,使运动行为更加协调有序,从而能快速有效地产生强烈的行为反应以应对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机器人 后肢运动控制 肌肉协同 非负矩阵算法 背侧丘间核 相似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