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稀布阵技术研究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楼梦婷 金婧 +2 位作者 王菡凝 王启星 王江舟 《电信科学》 2021年第9期48-56,共9页
通过大量天线数服务用户,大规模天线技术可有效提升频谱效率。然而,大规模天线将带来射频链路数量的大幅增加,进而带来成本的急剧提升,所以大规模天线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的折中。稀布阵技术通过优化天线阵元位置分布、激励幅... 通过大量天线数服务用户,大规模天线技术可有效提升频谱效率。然而,大规模天线将带来射频链路数量的大幅增加,进而带来成本的急剧提升,所以大规模天线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的折中。稀布阵技术通过优化天线阵元位置分布、激励幅度,可实现以更少的天线数逼近均匀阵列的性能,从而带来射频链路数量的降低和成本的控制,取得较好的性价比平衡。介绍了稀布阵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评估分析了稀布阵的链路级性能以及在面向6G的大规模天线系统中应用稀布阵的系统性能。数据分析表明,稀布阵在小幅性能损失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天线阵元数,节约基站设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稀布阵 大规模天线阵列 凸优化 天线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系统助推QXX地区铁路发展
2
作者 钟章队 聂宁 楼梦婷 《铁道通信信号》 2017年第S1期6-10,共5页
青海、西藏、新疆地区(以下简称“QXX地区”)的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回顾GSM-R在国内外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铁路GSM-R的重要贡献;结合国家对QXX地区中长期铁路网的规划,前瞻性地提出... 青海、西藏、新疆地区(以下简称“QXX地区”)的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回顾GSM-R在国内外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铁路GSM-R的重要贡献;结合国家对QXX地区中长期铁路网的规划,前瞻性地提出了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于QXX地区铁路建设的创新型设想;系统地描绘了两种不同移动通信方式应用于铁路的基本框架,对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QXX地区 铁路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的感知算法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云 张小舟 +6 位作者 马良 王亚娟 楼梦婷 姜涛 金婧 王启星 刘光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高精度感知能力是6G移动通信系统满足未来众多应用场景的基础能力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是6G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大多数通信感知一体化分析及设计更关注感知系统性能提升。然而,除提供高精度感知能力外,6G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中依然... 高精度感知能力是6G移动通信系统满足未来众多应用场景的基础能力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是6G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大多数通信感知一体化分析及设计更关注感知系统性能提升。然而,除提供高精度感知能力外,6G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中依然具有较高通信传输速率的需求,因此通信与感知性能联合分析与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介绍3种经典的感知算法实现多目标测距与测速,从感知精度、通信性能、计算复杂度3个方面对算法展开分析,表明单独使用任一算法均无法同时实现感知精度、感知容量及通信速率的最优。其次,结合不同感知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自适应感知算法,接收端依据测量到的接收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合适的感知算法来实现感知性能和通信性能的联合优化。最后,通过链路级仿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相对于任何单一算法可获得更优的感知精度和通信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蜂窝网络 6G 自适应感知算法 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光毅 楼梦婷 +3 位作者 王启星 金婧 张小舟 王亚娟 《移动通信》 2022年第6期8-16,共9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是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或信息共享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协同的新型信息处理技术,是6G潜在使能关键技术之一。首先从通感融合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然后围绕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重点分析了... 通信感知一体化是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或信息共享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协同的新型信息处理技术,是6G潜在使能关键技术之一。首先从通感融合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工作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然后围绕一体化系统方案设计,重点分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系统架构以及空口融合、网络融合、硬件架构与设计等核心使能技术,并给出了技术研究建议;最后,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应用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通信感知一体化 独立感知 协同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愿景与需求:数字孪生、智能泛在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光毅 金婧 +5 位作者 王启星 董静 楼梦婷 黄宇红 陈志伟 冯瑶 《移动通信》 2020年第6期3-9,共7页
面向2030年,提出"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的社会发展愿景,探讨了全新的6G应用场景,并结合未来的新业务新服务,提炼出6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需求指标,并提出了按需服务、极简、柔性、智慧内生和安全内生等6G网络的基... 面向2030年,提出"数字孪生"和"智能泛在"的社会发展愿景,探讨了全新的6G应用场景,并结合未来的新业务新服务,提炼出6G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需求指标,并提出了按需服务、极简、柔性、智慧内生和安全内生等6G网络的基本特征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6G 愿景与场景 需求指标 极简 智慧内生 安全内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亚娟 金婧 +5 位作者 楼梦婷 马良 张小舟 王启星 刘光毅 崔春风 《通信世界》 2022年第21期27-30,共4页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空口能力不断增强,支撑移动网络实现从仅提供简单的语音、短信、数据服务,到实现万物互联的质的飞跃.另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催生出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孪生等新需求与新业务,同时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空口能力不断增强,支撑移动网络实现从仅提供简单的语音、短信、数据服务,到实现万物互联的质的飞跃.另外,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催生出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孪生等新需求与新业务,同时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信息交互要求.日益增强的空口能力与全新的业务需求间呈现相互耦合与促进关系,驱动着面向2030年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6G)朝着构建多维能力体系的方向发展.除传统通信能力的提升之外,6G还将提供计算、感知、人工智能和安全等能力.其中,感知能力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能力和特性,催生业务耦合与信息处理等6G基础新理论,构建内生感知新能力,使能基于位置、测距和成像等的新业务,同时还将支撑无人驾驶、无人制造等新业态,加速无线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万物互联 通信网络 移动网络 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数据服务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