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朱司航
赵晶晶
+3 位作者
楚龙港
尹英杰
陈冲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2-2098,共7页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等。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较为均匀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但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低其疏水性;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改性材料可使铜的吸附速率提高7.69%~130.77%;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不同浓度的铜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铜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5 mg·g^(-1)和57.01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小麦秸秆
生物炭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英杰
朱司航
+4 位作者
徐东昊
楚龙港
陈冲
赵晶晶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77-1883,共7页
为研究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为原料,在300、45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研究乙醇改性生物炭的产油率、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变化、亲水性能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
为研究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为原料,在300、45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研究乙醇改性生物炭的产油率、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变化、亲水性能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改性生物炭产油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不同温度接触角范围为122.6°~89.3°和96.0°~68.7°,乙醇改性生物炭亲水性明显高于未经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吸附速率常数达1.535 g·mg^(-1)·h^(-1),乙醇改性生物炭为1.073 g·mg^(-1)·h^(-1)。二者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3 mg·g-1和41.7 mg·g-1,说明使用乙醇萃取生物炭生物质油后,仍能保持90%左右的Cu^(2+)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CU2+
吸附平衡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对Cd2+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尹英杰
楚龙港
+3 位作者
朱司航
李阳
晏朝睿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01-1908,共8页
为了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的聚集特性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选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nHAP进行改性,以减小其聚集程度。利用TEM、Zetasizer、XRD和FTIR对改性前后nHAP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SDB...
为了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的聚集特性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选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nHAP进行改性,以减小其聚集程度。利用TEM、Zetasizer、XRD和FTIR对改性前后nHAP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SDBS改性对nHAP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SDBS对nHAP吸附Cd^2+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DBS改性后nHAP聚集体粒径和Dh值均显著减小;XRD和FTIR结果显示SDBS为表面改性,并为nHAP引入了新的官能团SO3^2-;未改性nHAP(B-HAP)和SDBS改性nHAP(S-HAP)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S-HAP的k2值是B-HAP的1.85倍;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比较KF值可知,S-HAP对Cd^2+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B-HAP。SDBS改性增强nHAP吸附能力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聚集,从而增大比表面积;引入的新官能团为Cd^2+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SDBS改性
聚集
吸附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朱司航
赵晶晶
楚龙港
尹英杰
陈冲
商建英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2-209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32)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710019065)~~
文摘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等。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较为均匀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但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低其疏水性;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改性材料可使铜的吸附速率提高7.69%~130.77%;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不同浓度的铜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铜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5 mg·g^(-1)和57.01 mg·g^(-1)。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小麦秸秆
生物炭
CU2+
吸附
Keywords
nano-hydroxyapatite
wheat straw
biochar
Cu2+
adsorption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尹英杰
朱司航
徐东昊
楚龙港
陈冲
赵晶晶
商建英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77-188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232)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201610019027)~~
文摘
为研究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为原料,在300、45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研究乙醇改性生物炭的产油率、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变化、亲水性能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改性生物炭产油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不同温度接触角范围为122.6°~89.3°和96.0°~68.7°,乙醇改性生物炭亲水性明显高于未经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吸附速率常数达1.535 g·mg^(-1)·h^(-1),乙醇改性生物炭为1.073 g·mg^(-1)·h^(-1)。二者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3 mg·g-1和41.7 mg·g-1,说明使用乙醇萃取生物炭生物质油后,仍能保持90%左右的Cu^(2+)吸附效率。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CU2+
吸附平衡
接触角
Keywords
wheat straw
biochar
Cu2+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ntact angle
分类号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对Cd2+吸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尹英杰
楚龙港
朱司航
李阳
晏朝睿
商建英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01-190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1503)~~
文摘
为了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的聚集特性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选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nHAP进行改性,以减小其聚集程度。利用TEM、Zetasizer、XRD和FTIR对改性前后nHAP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实验考察SDBS改性对nHAP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SDBS对nHAP吸附Cd^2+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DBS改性后nHAP聚集体粒径和Dh值均显著减小;XRD和FTIR结果显示SDBS为表面改性,并为nHAP引入了新的官能团SO3^2-;未改性nHAP(B-HAP)和SDBS改性nHAP(S-HAP)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S-HAP的k2值是B-HAP的1.85倍;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比较KF值可知,S-HAP对Cd^2+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B-HAP。SDBS改性增强nHAP吸附能力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聚集,从而增大比表面积;引入的新官能团为Cd^2+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位点。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SDBS改性
聚集
吸附
CD^2+
Keywords
nano hydroxyapatite
SDBS modification
aggregation
adsorption
Cd^2+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朱司航
赵晶晶
楚龙港
尹英杰
陈冲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研究
尹英杰
朱司航
徐东昊
楚龙港
陈冲
赵晶晶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表面活性剂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对Cd2+吸附研究
尹英杰
楚龙港
朱司航
李阳
晏朝睿
商建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