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的配对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曹维 肖博 +3 位作者 王莹 楚艳华 李岩 韩泉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1-734,共4页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评价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MH患者34例(34眼),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中行内界膜翻瓣术、B...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评价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MH患者34例(34眼),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中行内界膜翻瓣术、B组术中行内界膜剥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MH闭合形态及椭圆体区闭合率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BCVA为(0.50±0.07)log MAR,明显好于B组(0.91±0.12)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02);A组裂孔闭合率为94.1%(16/17),B组闭合率为70.6%(1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A组U型闭合8例,V型闭合7例,W型闭合1例;B组U型闭合4例,V型闭合8例,W型闭合0例;A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29.4%,B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瓣术可提高MH患者术后BCVA和裂孔闭合率,使U型闭合增加,提高椭圆体区术后闭合率,是治疗M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翻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维 肖博 +5 位作者 王莹 楚艳华 李岩 解士勇 刘玉燕 韩泉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4-76,共3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H)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4例M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除术。术后两组均随访6个月,复查时行...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H)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4例M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除术。术后两组均随访6个月,复查时行矫正视力、交光学相干成像术(OCT)检查,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达到BCVA时间,计算术后裂孔闭合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分别为0.50±0.07、0.91±0.12(t=-3.786,P=0.002);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分别为(3.30±0.80)、(7.82±1.10)周(Z=-2.149,P=0.032);达到BCVA时间分别为(3.10±0.40)、(2.60±0.35)周(t=1.286,P=0.287);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4.1%、70.6%(P〉0.05);术后1~7 d A组有1眼出现眼压升高,B组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予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ILM翻瓣术治疗MH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BCVA,缩短术后裂孔闭合所需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翻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眼黄斑中心10°各区视网膜厚度、光敏感度改变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海霞 楚艳华 韩泉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检测病理性近视眼黄斑中心10°各区视网膜厚度(RT)、光敏感度(MS)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患者50例(65眼),均检测屈光度(SE)、眼轴长度(AL);采用蔡司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行... 目的检测病理性近视眼黄斑中心10°各区视网膜厚度(RT)、光敏感度(MS)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区无特殊病变患者50例(65眼),均检测屈光度(SE)、眼轴长度(AL);采用蔡司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irrus HD-OCT)行黄斑中心10°各区检测,记录上方、颞侧、下方、鼻侧、中央RT(RT上、RT颞、RT下、RT鼻、RT中);采用MAIA微视野计行眼底成像、黄斑区微视野检测,记录黄斑中心10°上方、颞侧、下方、鼻侧、中央及总MS(MS上、MS颞、MS下、MS鼻、MS中及MS总);分析相关性。结果各区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09,P=0.000),各区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6,P=0.801)。SE和AL呈负相关(r=-0.838,P=0.000);RT上与SE呈正相关(r=0.390,P=0.025)、与AL呈负相关(r=-0.391,P=0.033),RT鼻与AL呈负相关(r=-0.382,P=0.037),其余各区RT与SE、AL均无相关性(P均>0.05)。MS总、各区MS与SE均呈正相关(r总=0.329,P=0.029;r上=0.304,P=0.045;r颞=0.323,P=0.033;r下=0.323,P=0.033;r鼻=0.325;P=0.031,r中=0.316,P=0.036),与AL均无相关性(P均>0.05)。除MS颞、MS中与相应区域RT无相关性外(P均>0.05),其余各区MS与相应区域RT均呈正相关(r上=0.420,P=0.019;r下0.365,P=0.020;r鼻0.381,P=0.013)。结论病理性近视黄斑眼中心10°区RT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随着AL增加某些区域选择性变薄;MS存在区域性差异,当近视度数增加时,各区域MS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 视网膜厚度 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晶状体眼扩大瞳孔的新技术(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风梅 韩泉洪 楚艳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5,共2页
研究通过改良的虹膜缝合技术来扩大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遇到的小瞳孔这一新技术。用尖刀在角膜缘1∶30,10∶30,4∶30和7∶30分别做四个小切口,带有10-0聚丙烯缝线的直针和Sinskey人工晶状体钩把瞳孔的边缘固定于角膜缘。3例患者,缝合四针... 研究通过改良的虹膜缝合技术来扩大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遇到的小瞳孔这一新技术。用尖刀在角膜缘1∶30,10∶30,4∶30和7∶30分别做四个小切口,带有10-0聚丙烯缝线的直针和Sinskey人工晶状体钩把瞳孔的边缘固定于角膜缘。3例患者,缝合四针形成了6mm和9mm大小的方形瞳孔,在手术结束后,又可恢复至较小瞳孔。这一方法简单,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缝合技术 瞳孔扩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