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长春新碱静注致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楚立云 赵崇梅 +3 位作者 刁惠民 康丽艳 张立新 冯增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静注长春新碱对兔耳缘静脉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药物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 将2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光镜组(A1)、实验光镜组(A2)、常规电镜组(A3)、实验电镜组(A4);所有动物古耳缘为实验组,左...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静注长春新碱对兔耳缘静脉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药物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 将2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光镜组(A1)、实验光镜组(A2)、常规电镜组(A3)、实验电镜组(A4);所有动物古耳缘为实验组,左耳均为对照组,A1、A3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B1、B3),A2、A4以常规注射方法为对照(B2、B4)。常规组以60ml生理盐水先导后冲法,实验组采用回抽冲洗法,光镜、电镜下观察穿刺静脉的病理变化。结果 A1、B2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大部分消失,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管壁增厚,内壁可见小血栓形成;A2血管大部分区域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小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略增厚。A3、B4内皮细胞核浓缩,可见大小不等小泡状结构,胞浆内细胞器结构不清;A4内皮细胞膜结构清晰,核染色质颗粒密度稍增高均匀分布,胞浆内见少许线粒体及内质网膜结构清晰。结论 A2较B2、A4较B4损伤明显减轻,回抽冲洗法较常规法预防药物性静脉炎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药物性静脉炎 药源性疾病 静脉化疗 并发症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楚立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护理 吞咽障碍 瘫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楚立云 康丽艳 +3 位作者 张立新 范静 王静 黄红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客观评价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 (采血器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同日抽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患者 6 0例 ,随机分配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抽血 ,一次使用注射器 ,一次使用采血器。比较两组疼痛均数、一次采血成功率和... 目的 客观评价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 (采血器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同日抽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患者 6 0例 ,随机分配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抽血 ,一次使用注射器 ,一次使用采血器。比较两组疼痛均数、一次采血成功率和拔针后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 采血器组较注射器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1) ,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 .0 1) ;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采血器采血快捷 ,准确安全 ,减轻患者痛苦 ,可作为采血时注射器的替代品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 注射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采血方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比较
4
作者 楚立云 张永生 +1 位作者 王军 庞瑞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 比较使用一次性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器)和普通10 ml注射器两种方法在采集血液流变学标本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嘱需抽血查血液流变学的志愿者30例,随机分配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抽血,一次使用注射器,一次使用采血器。盲法... 目的 比较使用一次性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器)和普通10 ml注射器两种方法在采集血液流变学标本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嘱需抽血查血液流变学的志愿者30例,随机分配同一位患者的两次抽血,一次使用注射器,一次使用采血器。盲法检测高切(200/s)及低切(3/s)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注射器组较采血器组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采血器采血法较注射器采血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小,应为临床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 注射器 血液流变学 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颖 陈淑琴 +1 位作者 楚立云 莱伟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开发研制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设在护士站)和主机(与每位患者输液器连接),在优质护理服务服务活动中推广应用。结果该系统能够保证输液速度准确,有利于科学制定...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开发研制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设在护士站)和主机(与每位患者输液器连接),在优质护理服务服务活动中推广应用。结果该系统能够保证输液速度准确,有利于科学制定输液计划,有效监控输液过程,及时发现故障,保存输液资料,减少差错事故。结论应用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可以使输液更科学更安全,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管理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监控系统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摄入高糖对大鼠动脉血压和离体肠系膜血管网分泌皮质醇及醛固酮的影响
6
作者 张永生 孙铁军 +2 位作者 姜枫 楚立云 庞继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高糖 动脉血压 皮质醇 醛固酮 离体肠系膜血管网 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缺陷 血压升高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危重患者股静脉采血方法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继敬 楚立云 +2 位作者 王颖 李春风 曹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危重患者股静脉采血的最优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干部病房三科住院的高龄危重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危重患者股静脉采血的最优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干部病房三科住院的高龄危重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法,选择6名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负责采血。比较两组患者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皮下瘀斑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皮下瘀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法更适于高龄危重患者的股静脉采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采血方法 高龄危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