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新宇 楚天云 +3 位作者 杨磊 张欢润 岳广欣 梁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年针刺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用穴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一共检索到557篇关... 目的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年针刺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用穴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一共检索到557篇关于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53篇文献。采用Execl表统计肝郁气滞抑郁症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分布的部位频次;然后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网状图,最后借助SPSS 22软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穴位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太冲、百会、内关,经脉选用以督脉、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部位以头部、四肢、胸部为多,关联分析结果以百会—太冲、太冲—百会、百会—内关、太冲—内关为主,对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类得到五个聚类群,分别为肝俞、心俞、大陵为一类;合谷、风池为一类;神庭、本神为一类;期门、水沟为一类;太冲、神门、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膻中为一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的穴位使用规律,可以为今后临床针灸治疗肝郁气滞抑郁症提供一些穴位使用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气滞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2
作者 楚天云 赵明宇 +5 位作者 张向东 王秋生 周晓宁 许丰硕 钱程 王晨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860-38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5日的相关文献,纳入所有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5日的相关文献,纳入所有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 5.4进行文章质量评估与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患者16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采用中药口服汤剂或正骨手法治疗相比,中药口服汤剂与正骨手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疗效[RR=1.16,95%CI(1.12~1.21),P<0.01],改善患者颈椎疼痛[SMD=-1.18,95%CI(-2.98~-0.79),P<0.01],缓解患者颈性眩晕症状[SMD=1.55,95%CI(0.59~2.52),P<0.01],改善临床整体症状[SMD=-2.04,95%CI(-3.29~-0.79),P<0.01]。结论中药口服汤剂联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僵硬状态,改善颈性眩晕等全身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汤剂 推拿正骨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