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丙二酰单酰CoA:ACP转酰基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建勇 谭晓风 +4 位作者 陈鸿鹏 曾艳玲 龙洪旭 梅芳芳 刘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4,共7页
【目的】油茶种仁含油率较低且易遭逆性环境等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是脂肪酸合成酶(FASⅡ)复合体的组成酶之一,在脂肪酸合成中起着装载作用,它的酶促反应产物丙二酰单酰ACP是脂... 【目的】油茶种仁含油率较低且易遭逆性环境等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是脂肪酸合成酶(FASⅡ)复合体的组成酶之一,在脂肪酸合成中起着装载作用,它的酶促反应产物丙二酰单酰ACP是脂肪酸合成关键组成部分。开展该基因的功能研究,能为油茶的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油茶品种‘华硕’种子为材料,借助其种子转录组和表达谱数据库,通过RACE技术,克隆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常规的酶切连接技术构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α酮戊二酸脱氢酶(KDH)偶联系统测定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结果】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基因的全长c DNA 1 867 bp,含有1 131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76个氨基酸,具有58个氨基酸长度的叶绿体转运肽,该基因被命名为Co MCAT(Gen Bank登录号KJ910337)。在malonyl-Co A结合位点和ACP结合位点上分别存在高度保守的基序"GQGXQ"和"GXSXG"。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Co MCAT在BL21(DE3)细胞中被成功地诱导表达,目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 Da。酶活性分析表明,重组蛋白Co MCAT的最佳催化温度为30℃,最佳p H为7.0,比酶活性约为2.384 U·μg-1。【结论】以本实验室构建的油茶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首次克隆获得油茶MCAT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初步的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和揭示油茶MCAT基因在油脂合成的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丙二酰单酰CoA:ACP转酰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亮 夏晓芬 +4 位作者 侯忍 马玫瑰 梅芳芳 蔡力 周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481-18483,共3页
[目的]筛选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金叶女贞中熊果酸,以5%香草醛及高氯酸作为显色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显色的最佳条件,在波长55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0.3 ml... [目的]筛选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金叶女贞中熊果酸,以5%香草醛及高氯酸作为显色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显色的最佳条件,在波长55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0.3 ml浓度5%香草醛、1.0 ml高氯酸、温度60℃,此条件下女贞花中熊果酸提取率达2.037%。[结论]正交试验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熊果酸的提取率比较理想;提取试验表明,在金叶女贞不同器官中,果实中熊果酸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金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水性聚氨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燕 彭娅 +5 位作者 孙飞 王柯 梅芳芳 鲁手涛 葛翠 张莹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并与聚丙烯酸酯(PA)乳液共混制备出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不同含量的PA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液中PU和PA的相容性较好,共混改... 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酯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并与聚丙烯酸酯(PA)乳液共混制备出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不同含量的PA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液中PU和PA的相容性较好,共混改性后的PU/PA膜比纯的水性聚氨酯膜的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共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梅芳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新生困扰比较严重。男女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大学新生... 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新生困扰比较严重。男女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文科生人际交往上的困扰多于理科生。城市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如农村大学新生。在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困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在医用聚氨酯表面润滑改性中的研究
5
作者 伍增勇 彭娅 +2 位作者 童荣柏 梅芳芳 孙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117,共3页
采用聚氧化乙烯/聚氨酯互穿网络体系对医用聚氨酯材料表面进行了涂层改性。研究不同浓度的聚氧化乙烯对涂层表面形貌、接触角、吸水性、润滑性、牢固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表面的润滑性能有明显提高,当聚氧化乙烯浓度为2.5... 采用聚氧化乙烯/聚氨酯互穿网络体系对医用聚氨酯材料表面进行了涂层改性。研究不同浓度的聚氧化乙烯对涂层表面形貌、接触角、吸水性、润滑性、牢固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材料表面的润滑性能有明显提高,当聚氧化乙烯浓度为2.5%时,摩擦系数由改性前的0.455降到0.101;涂层牢固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氧化乙烯 表面改性 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棱螺抗氧化系统对五氯酚钠毒性暴露的响应研究
6
作者 范智权 侯建军 +3 位作者 夏晓芬 梅芳芳 王元川 李杰东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PCP-Na)对环棱螺(Ballamya sp.)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酚钠的4个浓度(0.00、0.02、0.04、0.10 mg L-1)在连续96h的毒性胁迫下,对环棱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 在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PCP-Na)对环棱螺(Ballamya sp.)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五氯酚钠的4个浓度(0.00、0.02、0.04、0.10 mg L-1)在连续96h的毒性胁迫下,对环棱螺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组SOD和CAT在0~48h内酶活性总体先被抑制,48h之后均受诱导。0.02 mg L-1和0.04 mg L-1剂量组的GSH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0.10 mg L-1剂量组肝脏中GSH含量在0~24h内表现为极显著升高(P<0.01),24~72h内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72h之后GSH含量逐渐上升并最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剂量组MDA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五氯酚钠对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五氯酚钠对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环棱螺 急性毒性实验 生物标志物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7-200+EM277在PROFIBUS-DP网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亮 梅芳芳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3期73-74,共2页
以棒材厂盘螺生产线轧区机旁箱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S7-200和EM277在PROFIBUS-DP网络中的应用,V区存储器原理,在DP网络中如何组态,S7-200编程、调试等等。
关键词 西门子S7-200 EM277 PROFIBUS-D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大鼠体内硫酸吲哚酚清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书馨 肖佳 +7 位作者 单婧 李琳 梅芳芳 周佳楠 姜欣 李景煜 韩璐璐 贾凌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11期760-763,共4页
目的构建体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水平显著升高的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并完全模拟人类血液透析治疗模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大鼠体内IS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450~550g雄性SD大鼠24只通过双肾切除+IS静脉注射... 目的构建体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水平显著升高的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并完全模拟人类血液透析治疗模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大鼠体内IS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450~550g雄性SD大鼠24只通过双肾切除+IS静脉注射方法建立IS水平显著升高的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6h),普通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4h)、延时血液透析组(6h)和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组(4h),每30min留取1次动脉血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S浓度。结果①建模:模型建立后30min至60min间大鼠体内IS水平明显下降[(57.79±16.12)μg/ml比(49.26±10.80)μg/ml],此后平稳维持至360min(46.48±8.00μg/ml)(F=4.858,P=0.178)。②随着血液净化时间的延长,每组大鼠透析60min,120min,180min,240min的IS浓度两两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HD组F=24.719,P<0.001;HDF组F=44.086,P<0.001;HD6h组F=52.481,P<0.001)。③对HD、HDF开始透析后各自在60min,120min,180min,240min的IS浓度作变化曲线后行方差分析,发现HDF组IS的浓度下降程度显著大于HD(F=7.567,P=0.020)。而HD由240min延长至360min,IS浓度无明显改变(P=0.555,95%CI-0.777~1.284)。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体内IS水平显著升高的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建立了与人类完全类似的大鼠HD、HDF治疗模式,从动物模型和小动物血液净化平台的角度证实HDF对IS的清除率高于HD,HD对IS的清除能力在治疗近4小时左右达到饱和,继续延长HD治疗时间不能增加IS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硫酸吲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